刘晓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被引量:2
- 2015年
- 新刑事诉讼法移植了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并将其作为"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的组成部分。然而,"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仍然以"融贯论"作为"真实"的标准,有未肃清的客观真实情结。融贯只是案件事实"真实"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排除合理怀疑"与"证据确实充分"在真理观和价值观方面大异其趣。我国证明标准应从"融贯论"标准向"真"之信念观、从价值中立向道德责任、从实证主义向社会构建论转变。
- 刘晓丹
- 关键词:证据确实充分融贯论实证主义排除合理怀疑
- 正义法理念的回归
- 刘晓丹
- 比较法视野下刑事鉴定意见的审查认定被引量:3
- 2015年
- 我国一方面借鉴了英美法系专家证言的可采性规则,确立了鉴定意见的排除规则,以规范法官在审查认定鉴定意见时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移植了大陆法系国家的专家辅助人制度,旨在专家的辅助下,使控辩双方能对鉴定意见进行有效的质证。但是,我国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实际上停留在对鉴定报告书的书面审查层面,非庭前或庭上的实质审查。鉴定意见的实质审查和鉴定意见排除规则的有效适用,有赖于"审判中心主义"的裁判模式改革的推进。
- 刘晓丹
- 关键词:实质审查鉴定人出庭审判中心主义
- 如何建立我国鉴定结论采纳规则——以美国专家证言判断标准为参照被引量:6
- 2009年
-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不够重视对鉴定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实质审查。美国专家证言采纳规则的先进性启示我们有必要对我国鉴定结论的审查认证进行反思。确立我国鉴定结论的采纳规则,尤其是确立鉴定结论可靠性的采纳规则,有助于防止某些伪科学进入法庭,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从而对正确认证鉴定结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刘晓丹
- 关键词:专家证言可靠性
- 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研究被引量:42
- 2012年
- 科学证据是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证据分析所得的判断意见。因此,科学证据属于意见性证言。为防止不可靠的科学证据对法庭的误导,英美法系国家建立了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包括相关性规则、必要性规则、专家证人资格规则、排除规则、可靠性规则。美国科学证据可靠性规则经历了从Frye规则、Daubert规则到修订后的《联邦证据规则》702条的嬗变。我国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主要限于相关性和合法性的审查。由于缺少对鉴定意见可靠性审查的指导与限制,导致了错误裁决的风险。本文提出确立鉴定意见科学可靠性规则的构想,以利于法官排除错误的鉴定意见,同时有助于法庭科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制度完善,促使法庭科学实验室更严谨更科学地为法庭提供优质的法庭科学服务。
- 刘晓丹
- 关键词:可采性规则审查认定
- 物证技术的创新及侦查方法的法制化
- 2008年
- 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出版近三十本教材、专著,其中较重要者有:秦慧贞等编著《植物物证鉴翘(东南版),[美]科林·埃文斯著、毕小青译《证据: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三联版),蒋丽华《刑事鉴定质量控制》(检察版),黄维智《鉴定证据制度研究》(检察版),何家弘主编《新编侦查学》(法制版),樊崇义等主编《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
- 李学军刘晓丹
- 关键词:物证技术侦查方法侦查讯问刑事鉴定
- 2005年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学术研究回顾被引量:1
- 2006年
- 2005年物证技术学学术活动频繁,成果突出。6月26—27日,CFAT2005第一届计算机取证技术峰会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大厦举办。该峰会以计算机取证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主题,旨在推动和促进国内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发展。8月21-26日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召开了第17届国际法庭科学大会,来自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122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征集论文1094篇。此届大会以“循科学、伸正义”为主题,对有关法庭科学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 刘品新刘晓丹孙凰王玉清
- 关键词:物证技术学学术研究计算机取证技术侦查学中科院
- 重新鉴定启动标准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的反复进行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而且损害了司法的尊严。导致司法鉴定反复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法律、法规中对重新鉴定启动标准的规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重新鉴定启动标准应当是鉴定结论的采纳标准。只有原鉴定结论不能被采纳,即鉴定结论没有满足相关性、合法性和可靠性,才有必要重新启动司法鉴定。
- 刘晓丹
- 关键词:合法性可靠性
- 刑事证明标准的维度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排除合理怀疑"引入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中。"证据确实、充分"的客观化要求与增加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认识论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确立的是"真"之条件;后者表达的是"真"之信念。前者实质是一种本质主义和还原主义;后者则以社会建构论为真理观。"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没有完全摆脱客观真实的情结。"排除合理怀疑"的引入有助于回归证明标准的本质。"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有效适用需要"以审判为中心"的程序性保障。
- 刘晓丹
- 关键词:证明标准价值维度排除合理怀疑证据确实充分
- 持续并创新: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研究新景象
- 2007年
- 李学军刘晓丹
- 关键词:物证技术学侦查学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