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道
  • 4篇造影
  • 4篇造影术
  • 4篇包虫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棘球蚴
  • 3篇棘球蚴病
  • 3篇梗阻
  • 3篇肝包虫
  • 2篇胆道成像
  • 2篇胆道梗阻
  • 2篇胆道造影
  • 2篇胆道造影术
  • 2篇胆管
  • 2篇阴性
  • 2篇阴性法
  • 2篇破入胆道
  • 2篇小肠
  • 2篇小肠造影
  • 2篇囊肿

机构

  • 8篇克拉玛依市中...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刘新立
  • 5篇刘文亚
  • 3篇王健
  • 2篇王静
  • 2篇赵艳萍
  • 2篇蒋元文
  • 2篇赵芳
  • 2篇于江
  • 1篇党军
  • 1篇蒋奕
  • 1篇陈敏
  • 1篇周建玲
  • 1篇姜东
  • 1篇王薇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对肝包虫病累及血管或胆管的术前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对肝囊性包虫病血管和(或)胆管受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10月期间实施外囊完整摘除或大部分外囊切除术的44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资料,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进行3D血管重组;怀疑病灶破入胆管的3例患者行阴性法胆管重组。将CT轴面及3D重组图像所显示的血管和(或)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44例患者CT共检出46个病灶,判断病灶破入胆管3例;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门静脉一级血管14例、肝段下腔静脉18例,与术中判断完全相符;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6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5例、肝静脉主干34例与手术(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3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3例、肝静脉主干31例)对照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805,0.6087,0.7751,0.7392;3例胆管成像所显示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MSCT及血管重组图像能够真实反映病灶与肝内血管和(或)胆管的毗邻关系,能为术前掌握肝囊性包虫病灶与邻近肝脏血管和(或)胆管空间关系、客观评估手术风险及决定术式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
王健蒋奕赵艳萍刘文亚王静刘新立
等渗低张MSCTE小肠造影对小肠粘连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评价等渗低张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诊断小肠粘连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腹腔术后且反复发作肠梗阻的患者,所有受检者均在肠梗阻缓解期行MSCTE检查,并在一个月后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经过后处理,MSCTE图像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判断有无小肠梗阻,确定梗阻部位及明确梗阻原因。分析并记录小肠粘连的影像特点,包括小肠的分布、位置,管腔外形,粘连带,肠系膜血管走行,腹膜的改变。将MSCTE诊断结果与择期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纳入的44例病例均完成了MSCTE检查。经MSCTE诊断的小肠粘连者44例,以上患者均与腹腔镜手术对照证实,其中肠管间粘连25例(56.8%),小肠与术区瘢痕粘连10例(22.7%),肠管与腹壁粘连9例(20.4%),MSCTE诊断小肠术后粘连的准确率为100%。小肠粘连的典型CT表现为肠管外形及管腔形态的改变44例(100%),小肠位置固定,肠管异常堆积37例(84.1%),小肠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24例(54.5%)。结论:MSCTE技术可以提高小肠结构的显示能力,能更好地显示术后小肠粘连的较具特征的影像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依力亚斯江·塔瓦库力刘新立于江
关键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
320排CT全脑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及扫描方法优化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动态血管造影(4DCTA)的应用价值及扫描方法的优化。方法:利用320排CT对56例(A组)病例行4DCTA检查,记录动脉、静脉峰值时间,以此为依据合理减少扫描期相,并以优化后的方法对92例(B组)病例行4DCTA,记录动脉、静脉峰值时间。两组病例进行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重建及减影后处理,采用动态模式读片,评价血管的减影效果及图像质量,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及记录辐射量。结果:4DCTA及优化后4DCTA两组动脉、静脉平均峰值时间分别为(17.92±3.15),(17.12±3.11)及(22.88±4.68),(22.34±3.60)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及0.433,α=0.05)。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分别为17.44±8.00及16.96±4.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α=0.05)。两组检查成功率为96.4%(54/56)及94.6%(87/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605,α=0.05)。两组间减影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8,α=0.05)。A组和B组扫描的有效辐射量ED值分别为5.39及2.29mSv。结论:320排CT 4DCTA的检查成功率高,减影效果好,高质量动态显示全脑血管,病灶显示好。优化后4DCTA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刘新立蒋元文陈敏赵芳周建玲姜东于江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影像诊断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超声(USG)、CT或CT胆道成像(CTC)、MR或MR胰胆管成像(MRCP)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影像特点,评价各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确诊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患者的资料,其中46例术前行USG检查;41例行CT检查,并进行阴性法胆道重组(N—CTC);35例行MRCP检查;14例行ERCP检查,将影像特征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采用χ^2检验对4种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上述4种检查方法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7.4%(31/46)、80.5%(33/41)、94.3%(33/35)及100.0%(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70,P〈0.05);其中USG与MR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4)。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USG、CT、MRCP及ERCP的直接影像征象包括:(1)交通破裂口的显示为3/46、3/41、9/35及13/14;(2)胆道密度增高,内有棘球蚴病囊皮、子囊碎片影为5/46、6/41、6/35及8/14;(3)病灶与胆管紧密相邻,胆管壁增厚,可伴随胆管显影中断为24/46、26/41、31/35及8/14。间接征象包括:(1)囊肿塌陷,囊液密度增高为30/46、33/41及27/35,ERCP无此征象;(2)囊膜剥离征象为21/46、24/41及22/35,ERCP无此征象;(3)周围胆管扩张为30/46、29/41、34/35及6/14。结论USG与CTC能较准确显示包虫囊肿破入胆道,MRCP对高度可疑的病例具有无创的准确诊断价值,ERCP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有确诊的价值。
刘文亚刘新立王健
关键词:胆道
MSCTE小肠造影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拆薄重建对图像质量评价
2021年
利用MSCTE小肠造影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视觉比较,确定拆薄重建对图像的影响。方法:2名放射科技师用东芝320层螺旋CT扫描仪对25位患者进行MSCTE小肠造影检查,均进行5mm层厚及5mm层间距进行螺旋扫描,螺距为1.0容积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分别采用(1mm层厚及1mm层间距)、(2mm层厚及2mm的层间距)及(4mm层厚及4mm层间距)进行拆薄重建图像,并对2mm层厚及4mm层厚两个数据进行采集,有2名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估。通过测量噪声、噪声对比度(CNR)和噪声功率谱(NPS)来进行对比图像质量。结果:当进行常规5mm层厚进行扫描时,比较拆薄层厚2mm及4mm的多平面重建,随着拆薄层厚约薄,对图像质量提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预期设想的那样,随着增加拆薄层厚并重建图像,发现噪声功率和HU值都增加了,而噪声对比则降低了,整体图像质量获得更好的效果。结论:将MSCTE小肠造影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拆薄重建图像,改变厚度从1mm增加到2mm或4mm,拆薄重建图像接近于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对小肠疾病诊断率提高有所帮助。
依力亚斯江刘新立赵芳
关键词:小肠造影薄层扫描重建图像
MSCT胆道成像与MR胰胆管成像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的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N-CTC)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49例胆道梗阻的病例分别进行:MSCT扫描、N-CTC重建及磁共振、MRCP检查。N-...
刘新立刘文亚邢艳
关键词:胆道梗阻胆道造影术
CT积分对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方式选择及难度评估的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MSCT积分对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方式选择及难度评估的价值。方法依据肝包虫囊肿CT征象,制定肝包虫囊肿CT积分系统,包括7个项目。回顾性分析2008年行开腹手术治疗的71例93个肝囊型包虫病灶,进行CT积分,根据积分分为3组,A组:0~5分,适宜行完全外囊剥除术;B组:6~10分,适宜行外囊切除术;C组:≥11分或只要1项单项积分为4分,行内囊摘除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WHO囊型包虫分型与实际手术的相关性、CT积分预测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的相关性、囊肿血管积分和胆系积分与实际手术的相关性,不同胆系积分残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X2检验。结果CT积分0~5分39个病灶,6~10分45个病灶,≥11分9个病灶;其中30个行完全外囊剥除术,40个病灶行外囊切除术,23个囊肿行内囊摘除术。采用CT积分预测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的符合率为81.7%(76/93),可以较好的预测手术方式(r=0.741,P〈0.01)。血管积分、胆系积分与实际手术方式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7和0.327,P值均〈0.01)。胆管积分不同,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不同(X^2=18.741,P〈0.01)。胆系积分非0组(积分1+2+3+4分)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30.3%(10/33)高于胆系积分为0组8.3%(5/60)(x^2=6.059,P〈0.05),胆系积分〉1分组(2+3+4分)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6/9)高于胆系积分1分组(4/24)的残腔发生率(X2=5.561,P〈0.05)。结论CT积分是一种简单易行,能较准确预测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方式及难度的方法。
赵艳萍刘文亚王健刘新立党军
肝包虫囊肿破人胆道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超声(USG)、CT/CT胆道成像(CTC)、MR/MR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影像特点,评价各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566例手术治疗的肝包虫囊肿,...
刘文亚刘新立王健
关键词:影像特点
文献传递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105例肺部病变患者,分为局灶结节组(直径≤3cm)、局灶团块组(直径>3cm)及弥漫性病变组。在CT引导下行活检针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对101例患者完成活检,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6.19%(101/105);其中局灶结节组33例,局灶团块组59例,弥漫性病变组9例。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总诊断符合率为92.08%(93/101),3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88%(29/33),93.22%(55/59)及100%(9/9),各组间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38%(13/1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是出血的影响因素(χ2=7.77,P=0.005),病灶大小和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是气胸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成功率及诊断符合率较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性和安全性的活检取材方法。病灶直径≤3cm及病灶周围广泛肺气肿可增大并发症风险。
王薇刘新立蒋元文
关键词:肺疾病活组织检查
多层螺旋CT阴性法胆道成像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阴性法胆道成像/(N-CTC/)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和评价MSCT//N-CTC与磁共振/(MR/)//胰胆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价值的一致性。方法...
刘新立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胆道造影术胆道梗阻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