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微...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浸润性
  • 2篇浸润性微乳头...
  • 2篇病理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原发灶
  • 1篇乳腺癌干细胞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新丽
  • 3篇付丽
  • 2篇刘芳芳
  • 2篇李伟东
  • 1篇李崖青
  • 1篇沈蓓蓓
  • 1篇郑屹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乙醛脱氢酶-1表型细胞的研究
目的: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浸润性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高度的嗜淋巴性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容易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极差。乳腺癌...
刘新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机制
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中乙醛脱氢酶-1表型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LDH-1)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IMPC伴淋巴结转移103例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IDC-NOS)110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未经放、化疗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组肿瘤原发灶和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①IMPC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 ALDH-1阳性表达率[原发灶37.9%(39/103);淋巴结转移灶47.6%(49/103)],明显高于IDC-NOS组[原发灶21.8%(24/110);淋巴结转移灶23.6%(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状态、PR阴性状态、HER2过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③与IDC-NOS组相比,IMPC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中 ALDH-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乳腺IMPC转移淋巴结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差有关(P=0.005)。结论 ALDH-1可作为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且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导致IMPC高淋巴管侵袭、高淋巴结转移及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刘新丽李伟东刘芳芳李崖青付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ALDEHYDE
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也取得大幅度提升,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乳腺癌干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具有与正常干细胞相似的属性,其在癌症的复发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新丽李伟东付丽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干细胞标志物恶性肿瘤妇女健康癌发生
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特征及预后的特点。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35例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和377例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女性乳腺癌相比,男性乳腺癌好发于乳晕区(P=0.001),具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P<0.05);男性乳腺癌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P<0.05);男性乳腺癌5和10年总生存率为81.3%和68.1%、无病生存率为72.3%和50.5%,显著低于同期诊断的女性乳腺癌5、10年总生存率(91.8%、79.2%)(P=0.001)、无病生存率(82.6%、60.9%)(P=0.00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HER-2状态、分子分型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男性乳腺癌较女性乳腺癌预后差,分子亚型以LuminalA和Luminal B1型为主,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表明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刘新丽刘芳芳郑屹沈蓓蓓付丽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亚型预后无病生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