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磁共振
  • 2篇延迟性肌肉酸...
  • 2篇肉瘤
  • 2篇软组织
  • 2篇酸痛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显像
  • 2篇腺肉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肌肉
  • 2篇肌肉酸痛
  • 2篇骨折
  • 2篇骨骼肌
  • 2篇X线
  • 2篇病理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辽宁省电力中...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飞利浦(中国...

作者

  • 12篇刘强
  • 11篇潘诗农
  • 4篇石文达
  • 3篇郭启勇
  • 3篇张杨
  • 2篇赵相轩
  • 2篇王亚捷
  • 2篇孙念念
  • 1篇杨莹
  • 1篇张墨
  • 1篇吴斌
  • 1篇孟帆
  • 1篇刘学锋
  • 1篇卢再鸣
  • 1篇王科峰
  • 1篇夏丽莹
  • 1篇王希海
  • 1篇王侠
  • 1篇何蓉
  • 1篇富聪聪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腺肉瘤的CT、MR表现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CT、MR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腺肉瘤的CT、MR表现。10例接受CT检查,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检查;13例接受MR检查,其中9例接受增强MR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16/21,76.19%)位于子宫体,3例(3/21,14.29%)位于宫颈管,1例(1/21,4.76%)同时位于子宫及宫颈管;1例(1/21,4.76%)位于盆腔。平扫CT示9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影,1例以稍低密度影为主。MR平扫均表现为混杂信号。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除3例呈轻度或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外,余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行增强CT及MRI扫描,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可提高子宫腺肉瘤的诊断率,但病理学检查仍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刘强张成军石文达潘诗农
关键词:子宫腺肉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健康志愿者延迟性肌肉酸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动后的1 d、2 d、3 d、5 d对左侧股四头肌进行DTI扫描,并行肌肉酸痛指数评分。测量左侧股外侧肌感兴趣区ADC值、FA值及本征值。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各指标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的特点。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DTI测量结果与肌肉酸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名健康志愿者左侧股外侧肌DTI检查显示左侧股外侧肌的ADC值在运动后24 h逐渐增高,48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5 d时逐渐恢复正常。FA值和λ3亦在运动后24 h^48 h逐渐增高,48 h时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5 d时恢复正常,λ1,λ2亦显示出同样的变化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FA、λ3与肌肉酸痛指数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0.214)。结论 DTI能够有效评估DOMS后骨骼肌损伤程度改变,DTI与酸痛指数能够对DOMS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王希海杨莹刘强张成军卢再鸣潘诗农郭启勇
关键词: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
影像学检查对鉴别头皮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头皮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头皮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近五年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影像资料的294例头皮占位性病变,观察其影像及临床表现,并利用统计学方法验证并分析头皮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优劣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良性病例272例,恶性22例;平均年龄(23.8±24.8)岁(0~82岁),头皮占位性病变好发于顶枕部(62.8%),以单发为主(95.6%),病变发病性别无差异。良性头皮占位大多单发(97.1%)、形态规整(98.5%)、体积较小(<234 mm2)、较少发生邻近颅骨破坏(94.1%)及颅内侵袭(99.6%);恶性占位易多发(18.2%)、形态不整(22.7%)、体积较大(>234 mm2)、易发生邻近颅骨破坏(27.3%)及颅内侵袭(13.6%)。上述影像指标良、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头皮占位性病变病灶内密度或信号是否均匀,是否含有分隔、坏死、钙化、脂肪成分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病例中超声检查84例,CT 171例,MRI 80例,确诊率分别为67.9%、85.4%、91.3%;增强扫描23例,确诊率为82.6%。结论头皮占位性病变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增强MRI检查对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极高的诊断特异度,是区分头皮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王帅刘强李琦王百军潘诗农
关键词:诊断显像
CT诊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伴发喉NK/T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2
2015年
病例男,59岁。5年前出现左侧鼻塞,睡眠张口呼吸,无憋气憋醒。3周来鼻塞加重,流涕,涕中少量带血,左侧鼻腔嗅觉减退,自行口服药物不见缓解,于外院行鼻CT,提示左侧鼻腔上中鼻道软组织病变,伴局部骨质吸收,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左鼻腔占位"为诊断收入院。
刘强潘诗农
关键词:淋巴瘤鼻肿瘤喉肿瘤
小儿骨巨细胞瘤并发动脉瘤样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1例被引量:4
2014年
病例 女,11岁,因左上臂骨肿瘤伴骨折10d入院.查体:左上肢较右上肢粗,肘关节活动受限,伸肘约135°,于指活动及血运正常,触痛阳性,表面皮肤正常,左手指活动及血运良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及凝血五项均在正常范围内.
葛微王亚捷张扬刘强孙念念张成军潘诗农郭启勇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放射性核素显像
MRI诊断小儿Morel—Lavallee损伤二例被引量:2
2015年
例1男,9岁。因车祸伤,右肘部受到碾压11h,右上肢疼痛,无明显畸形。活动受限,于2014年9月26日收入我院。体检:右肘部后方及外侧皮肤擦伤,无活动性出血,无昏迷、呕吐。入院当天右上肢x线检查显示右尺骨近端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右肘关节MRI检查:右肘关节软组织肿胀,肱二头肌远端及肌腱连续性欠佳,右肘关节后方及外侧皮下脂肪间隙内见异常信号影,边缘不规则。
张杨石文达刘强赵相轩潘诗农
关键词:肱骨内上髁骨折小儿活动性出血软组织肿胀MRI检查
内侧半月板半脱位与膝关节损伤的MRI评价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伴有内侧半月板半脱位的膝关节MRI影像学改变,探讨内侧半月板半脱位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内侧半月板半脱位的膝关节MRI表现。结果:①韧带损伤:2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4例完全断裂、22例部分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8.8%;26例后交叉韧带断裂(3例完全断裂、23例部分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5%;1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Ⅲ级损伤、13例Ⅱ级损伤、3例Ⅰ级损伤);1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Ⅱ级损伤,5例Ⅰ级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0%。②半月板损伤:7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50例Ⅲ度损伤、13例Ⅱ度损伤、10例Ⅰ度损伤);3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0例Ⅲ度损伤、8例Ⅱ度损伤、12例Ⅰ度损伤);MRI对半月板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0.5%;46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2.21%。③软骨损伤:68例软骨损伤(1例4级损伤,21例3级损伤,46例2级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3%。④骨质增生:40例骨赘形成。结论:半月板半脱位是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及骨质增生的重要间接征象。重视MRI内侧半月板半脱位,对于上述膝关节损伤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防止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发生与发展。
李飞孟帆富聪聪王子文夏丽莹刘强张军潘诗农
关键词:半月板膝关节脱位
卵巢腺肉瘤CT表现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54岁。8年前患者因子宫肌瘤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1个月前自觉憋尿后腹部胀痛,排尿后缓解,排便时有阻力感,并扪及腹部质硬包块。外院检查:膀胱镜示膀胱底部左侧壁肿物压迫膀胱明显,CA125 517U/ml,CA19-9 919U/ml。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CT:平扫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混合性肿块影,最大截面11.8cm×12.0cm,向上达脐水平,其内散在致密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图1A),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图1B)。
刘强石文达张杨潘诗农
关键词:腺肉瘤卵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超声检查
骨骼肌细胞损伤致延迟性肌肉酸痛:如何有效提高损伤肌肉恢复的速度和质量被引量:12
2014年
背景:目前临床尚缺乏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方法。目的:查阅国内外有关骨骼肌损伤及修复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损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14年1月万方医学网和PubMed数据库的文献。英文检索词包括"molecular mechanisms;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pain;skeletal muscle";中文检索词包括"骨骼肌;损伤;延迟性肌肉酸痛;分子机制"。纳入与骨骼肌形态结构、延迟性肌肉酸痛机制、骨骼肌治疗和修复的相关研究,阅读全文对24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骨骼肌损伤与钙失调、能量失调及高浓度的活性氧有关。骨骼肌性损伤包括代谢损伤、机械损伤和炎症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依达拉奉通过直接阻止骨骼肌中自由基的快速过氧化损伤,减少二次损伤和炎症的浸润。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制剂、按摩、针灸可以延缓运动性肌肉损伤和疲劳的发生,有效提高损伤肌肉恢复的速度和质量;将理疗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可达到满意效果。
刘强赵相轩潘诗农郭启勇
关键词:骨骼成肌细胞骨骼肌软组织损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合并颈椎间盘膨出和垂体微腺瘤的儿童Turner综合征一例
2016年
患儿女,11岁,因身材矮小就诊。查体:身高131cm,体重42kg,女性外貌,认知能力正常,后发际低,乳房未发育,阴毛、腋毛缺如。左手X线片示:左手第4掌骨短小,掌骨征、
石文达何蓉王亚捷刘强张杨孙念念潘诗农
关键词:TURNER综合征垂体微腺瘤儿童身材矮小X线片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