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 作品数:13 被引量:98 H指数:6 供职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体表骶神经电刺激结合胫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采用体表骶神经电刺激结合胫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尿失禁次数、每次排尿量及残余尿量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膀胱功能。 刘奕 徐贞杰 向连 石卫华 潘科 尚青龙 徐立新关键词: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电刺激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的髋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的髋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行髋部骨折术的160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髋关节功能评分问卷、步行能力测试及生存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病人髋关节功能总分为(56.95±5.09)分、步行能力总分为(15.88±3.03)分、生存质量总分为(62.12±11.84)分;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手术方式及合并基础疾病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人髋关节功能、步行能力与生存质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髋关节功能、步行能力与术后生存质量显著正相关,临床工作者应采取合理措施,通过增强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潘科 刘奕 漆伟 尚青龙关键词:髋骨折 老年 髋关节功能 康复医学临床教学探讨 2014年 康复医学是一门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康复医学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强化临床教学意识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石卫华 刘奕 王义亮关键词:康复医学 临床教学 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醒神开窍针法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且操作简单安全。 刘奕 石卫华 潘科 尚青龙 徐贞杰关键词:吞咽障碍 卒中 吞咽治疗仪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5周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5周,治疗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122.00±21.01)、(83.00±11.26)、(77.00±10.06)、(79.00±10.03)分,低于对照组的(180.00±21.56)、(126.00±24.01)、(97.00±10.11)、(96.00±10.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见效,治疗3周后疗效达高峰,后趋于稳定;对照组治疗3周见效,治疗4周后疗效达高峰,后趋于稳定。结论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潘科 漆伟 刘奕 徐立新 徐贞杰 向连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注射液 体外冲击波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文献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针刺、体针、电针、头针、三棱针、梅花针、七星针、火针、芒针、围刺、排刺、耳针、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灸、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随机、对照、盲法、临床试验等为检索词,检索了国内相关医学数据库,以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为纳入标准,治疗组为针灸或针灸加其他疗法,对照组为西药,以神经性皮炎有效率及治愈率为测量指标,共纳入10篇文献,并对其中9篇文献采用RevMan4.2.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汇总OR值为7.12,95%CI为[2.88,17.58],治愈率汇总OR值为4.07,95%CI为[2.21,7.50],治疗组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大部分较低,且数量较少,有必要增加高质量的研究数量,以获得强度更高的证据。 杨芳 王义亮 郭强 刘奕关键词:针灸 神经性皮炎 放血疗法配合肌注腺苷钴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放血疗法配合肌注腺苷钴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B组23例和C组24例。A组采用放血疗法配合肌肉注射腺苷钴胺治疗,B组采用单纯放血疗法治疗,C组采用单纯肌肉注射腺苷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1.3%,B组为72.0%,C组为62.5%。A组疗效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疗效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差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差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配合肌肉注射腺苷钴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状。 徐贞杰 刘奕 向连 石卫华 潘科 尚青龙 李伟 谭一 王义亮关键词:刺血疗法 腺苷钴胺 针刺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宣教)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同时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降低,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降低更显著[(19.72±2.04)分比(14.94±1.86)分], P 均=0.001;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7.18%比64.1%, P =0.018)。结论:针刺疗法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运用。 龚泽辉 夏樱丹 袁建容 龙宝珠 张本明 谢承宝 王义亮 刘奕关键词:卒中 抑郁 电刺激疗法 应用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脊髓损伤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trax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并根据结果给予相应的平衡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能力及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8、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及ADL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奕 徐贞杰 潘科 石卫华 尚青龙 徐立新关键词:脊髓损伤 上、下肢踏车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13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和踏车训练组(65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增加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踏车训练组治疗后上、下肢运功功能评分[上肢:(32.44±7.81)分比(38.26±8.72)分,下肢:(18.33±5.18)分比(22.78±4.93)分]及ADL评分[(52.26±7.63)分比(59.72±8.84)分]提高更显著(P均=0.001);生活质量评分除了疼痛(BP)和功能(PF)两个维度外(P均>0.05),其他维度均表现为踏车训练组分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能显著提高早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更快地促进其生活自理。 袁建容 龚泽辉 何明川 周朝蓉 张德枰 任可 王义亮 周小琴 刘奕关键词:偏瘫 运动疗法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