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阳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抗震
  • 2篇混合结构
  • 1篇载力
  • 1篇受剪
  • 1篇受剪承载力
  • 1篇筒结构
  • 1篇节点核心区
  • 1篇抗震试验
  • 1篇抗震性
  • 1篇抗震性能
  • 1篇框架-核心筒...
  • 1篇混合结构体系
  • 1篇混凝
  • 1篇混凝土
  • 1篇混凝土混合结...
  • 1篇混凝土组合
  • 1篇加载
  • 1篇剪承载力
  • 1篇建筑
  • 1篇核心筒

机构

  • 4篇北京市建筑设...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刘向阳
  • 4篇陈彬磊
  • 3篇侯光瑜
  • 2篇陈向东
  • 2篇赵均
  • 2篇田守瑞
  • 1篇黄嘉
  • 1篇李伟政
  • 1篇李文峰
  • 1篇杨勇
  • 1篇李志东
  • 1篇苗启松
  • 1篇张勇
  • 1篇邹景春

传媒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本文介绍了8度抗震设防区的北京LG大厦塔楼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研究和相应的节点构造。核心筒是整个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为了改善核心筒剪力墙的延性,设计中在核心筒四大角及纵横墙交点处设置钢骨柱。同时,为了提高承托楼面桁架的剪力墙联系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沿核心筒y向联系梁内设置了型钢,与钢骨柱组成暗框架,加强了核心筒的整体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与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非常吻合。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核心筒边缘构件和底部框架柱均没有发现钢筋压屈、混凝土崩落现象;核心筒与外围框架两者间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核心筒内的暗钢柱提高了楼面钢梁端部锚固能力,钢梁与混凝土墙之间的连接没有发现破坏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梁端测得的应变较大,这种现象反映了梁(桁架)的端部即便是接“铰接”处理,仍然存在地震作用产生的约束弯矩,设计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通过合理设计和构造可以用于高烈度地震区,核心筒内设置钢骨后,此类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限值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可以突破150m的限值。
侯光瑜陈彬磊苗启松刘向阳黄嘉
关键词: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
圆形截面组合柱-钢梁框架节点反复加载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以北京LG大厦塔楼为工程背景,采用6个大尺寸试件,对钢梁和钢骨混凝土圆柱组成的框架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包括按“弱梁强柱强节点”设计和“强梁强柱弱节点”设计两种情况。前者发生梁铰型破坏,节点核心区始终基本完好,试件承载力由梁端承载力控制,延性和耗能均满足要求。后者虽发生节点核心区破坏,但其性能明显好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能满足抗震基本要求;当轴压比从0.16提高到0.32时,节点核心区强度有所提高;在节点附设柱面承压板(FBP板)可提高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在钢骨上焊接栓钉的构造措施可避免粘结破坏。
赵均田守瑞邹景春陈向东侯光瑜陈彬磊刘向阳
关键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钢骨混凝土抗震试验
青岛万邦中心1#楼超高层结构体系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青岛万邦中心1#大厦,高度232.4m,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整体体系为斜撑框架-核心筒结构。介绍了工程的特点和结构分析情况,重点分析了斜撑框架体系的受力特点。根据其受力特点总结了斜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提出相关的抗震措施。最后给出了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复杂节点形式,为类似工程参考。
杨勇陈彬磊李文峰李伟政张勇李志东刘向阳
关键词:抗震性能
圆形截面组合柱-钢梁框架节点受剪承载能力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以北京LG大厦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按“弱梁强柱强节点”和“强梁强柱弱节点”设计的两组共6个圆形截面组合柱-钢梁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此种节点的核心区初裂受剪承载力和屈服受剪承载力,并提出各自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侯光瑜陈彬磊刘向阳赵均陈向东田守瑞
关键词: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