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辉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资中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4篇心病
  • 4篇他汀
  • 4篇冠心病
  • 4篇伐他汀
  • 4篇倍他乐克
  • 3篇心绞痛
  • 3篇血压
  • 3篇绞痛
  • 3篇高血压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脂
  • 2篇血脂异常
  • 2篇瑞舒伐他汀
  • 2篇衰竭
  • 2篇他汀治疗
  • 2篇稳定心绞痛
  • 2篇辛伐他汀
  • 2篇辛伐他汀治疗

机构

  • 17篇资中县人民医...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作者

  • 17篇刘亚辉
  • 6篇王挺
  • 4篇邓庆才
  • 3篇彭建
  • 2篇梁雪梅
  • 1篇倪卫
  • 1篇林德智
  • 1篇庞胜
  • 1篇张平武
  • 1篇李文平

传媒

  • 4篇内蒙古中医药
  • 3篇四川医学
  • 2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螺内酯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治疗效果差异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螺内酯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入选的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8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了给予螺内酯治疗外,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每天服用剂量为20 mg,每天服用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每天服用剂量为40 mg,每天服用1次。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左心射血分数与心排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和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和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螺内酯在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小剂量螺内酯,值得借鉴。
梁雪梅刘亚辉钟维林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螺内酯心功能
普罗帕酮联合倍他乐克对持续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联用倍他乐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普罗帕酮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同时设对照组20例单用普罗帕酮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每周心房颤动发作情况及心率的变化。结果房颤发作情况: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2.7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单用普罗帕酮治疗持续性房颤的疗效较低,而加用倍他乐克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刘亚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普罗帕酮倍他乐克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晚睡前加服辛伐他汀40mg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TG)水平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轻度升高,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辛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刘亚辉
关键词:辛伐他汀不稳定心绞痛
倍他乐克、硝普钠联合治疗主动脉夹层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硝普钠联合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2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倍他乐克、硝普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心率均较高,而经治疗后血压和心率得以控制,且以观察组改善更好,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疾病治疗中采用倍他乐克、硝普钠联合治疗方式可有效平缓心率、稳定血压,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邓庆才郭武松梁雪梅刘亚辉
关键词:倍他乐克硝普钠主动脉夹层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晚睡前加服辛伐他汀40mg,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TG)水平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轻度升高,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刘亚辉王挺彭建张平武
关键词:辛伐他汀不稳定心绞痛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难治性心衰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和速尿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VEDD)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同时统计患者的再入院率及猝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8.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LVEF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VEDD、NT-proBNP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刘亚辉王挺郭武松
关键词:难治性心衰米力农多巴胺速尿
慢性心力衰竭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同时应用强心剂、利尿剂、ACEI及血管扩张剂,倍他乐克组加用倍他乐克口服,1年后观察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倍他乐克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安全方便。
王挺彭建刘亚辉
关键词:倍他乐克慢性心力衰竭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病人40例,其中有18例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12例为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10例为冠心病伴有高血压者。然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口服纯中药制品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合化硝酸甘油。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做一个比较,然后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缓解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对心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邓庆才刘亚辉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5例高血压患者(非冠心病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脉压、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收缩压每增加5mm Hg,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61倍;脉压每增加5mm Hg,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4.26倍;年龄每增加10岁,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09倍;舒张压每增加5mm Hg,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降低1.04倍。脉压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关系最大。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郭武松刘亚辉邓庆才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冠心病危险性
我院10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109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报告者比例是医师66.06%,护士11.93%,药师22.02%;新的和严重的ADR/ADE分别是14例(12.84%)、15例(13.7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ADE为89例占81.65%;涉及药品11个大类65种,其中排序首位的是抗感染药59例(54.13%),有24种药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53.21%。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ADE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刘亚辉王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