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娟

作品数:20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干旱区
  • 8篇绿洲
  • 7篇干旱
  • 6篇土壤
  • 5篇土壤盐
  • 3篇滴灌
  • 3篇地统计
  • 3篇盐分
  • 3篇蒸散
  • 3篇土壤盐分
  • 3篇绿洲土壤
  • 3篇干旱区绿洲
  • 2篇地统计学
  • 2篇盐渍
  • 2篇盐渍化
  • 2篇蒸散发
  • 2篇三工河流域
  • 2篇水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盐渍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刘丽娟
  • 9篇李小玉
  • 6篇王玉刚
  • 4篇李小玉
  • 3篇马金龙
  • 2篇汤萃文
  • 2篇何兴元
  • 2篇杨莎莎
  • 2篇唐立松
  • 2篇肖笃宁
  • 1篇李彦
  • 1篇丁建丽
  • 1篇何晓玲
  • 1篇周宏飞
  • 1篇张忠明
  • 1篇刘丽娟
  • 1篇罗格平
  • 1篇陈伟
  • 1篇李建军
  • 1篇吕娜娜

传媒

  • 1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学报编辑论丛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域尺度上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引量:25
2013年
以苏子河流域内54个水质采样点为基点,生成6种尺度的河岸带缓冲区,并借助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8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类型组成两方面,对景观指数与水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景观格局在不同缓冲区内对流域水质具有不同的效应.当缓冲区距离≤300 m时,旱地、建筑用地、水田为主要的景观类型组成,其面积比例、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最大形状指数、景观斑块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农田的连通性较高,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区域(缓冲区距离>300 m),林地面积比例较高,林地聚集连通程度较好,对水质改善具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该流域耕地、建设用地等对水质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杨莎莎汤萃文刘丽娟李小玉叶寅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质
干旱区膜下滴灌向日葵农田蒸散发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膜下滴灌是中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的新兴节水灌溉模式,定量分析膜下滴灌农田蒸散发特征并对比分析其与普通灌溉农田蒸散发的差异,对认识和优化干旱区节水滴灌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向日葵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作物生育期观测数据,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地理探测器及通径分析方法对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蒸散发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普通灌溉农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膜下滴灌农田日均蒸散量在作物开花期最高,成熟期次之,苗期最小;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净辐射通量与日蒸散发的相关性逐渐降低;日均蒸散量在各阶段的变化特征与普通灌溉相同,但每个阶段的日均蒸散量均小于普通灌溉农田。2)膜下滴灌农田日内净辐射通量在开花期最高,成熟期次之,苗期最小;日内湍流通量方面,苗期潜热通量与显热通量相当,开花期潜热通量明显高于显热通量,而成熟期潜热通量小于显热通量;而普通灌溉农田在3个时期的潜热通量均高于显热通量。3)温度、湿度与风速是影响膜下滴灌向日葵农田蒸散发的主导因子,湿度的下限决定了蒸散发下限,风速与气温的上限决定了蒸散发的上限;风向对蒸散发的作用不明显。膜下滴灌向日葵农田具有独特蒸散发特征,与普通灌溉农田相比,全生育期节水量超过300mm。
张振宇刘丽娟刘丽娟
关键词:干旱区膜下滴灌蒸散发通径分析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尾闾绿洲土壤盐渍化动态预测
针对干旱区尾闾绿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发生的现状,运用遥感和GIS 技术,基于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平原尾闾绿洲农区0~20 cm 耕作层土壤盐渍化特征,利用空间概率模型预测了其今后的发生状态。
刘丽娟王玉刚唐立松
关键词:绿洲土壤盐渍化干旱区
地理类期刊发展评价与办刊策略探讨——以《干旱区研究》为例
2019年
以《干旱区研究》为例,对2006—2017年9种主要的地理类期刊进行了评价,并对期刊的办刊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干旱区研究》的作者群分布不平衡,新疆的作者最多,占45%;发表周期较短,平均为341.5d;气候变化、水土资源、植物资源为《干旱区研究》的主要栏目。对9种地理类期刊统计发现:《地理学报》遥遥领先,综合评价总分高达94.5,排名第1位;分布在北京的《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进展》出版周期短,均为月刊,而分布其他地区的6种期刊均为双月刊;地理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大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9种)的平均值,但核心他引率均低于0.95。可见,地理类期刊发展不平衡,各期刊应发挥自身优势,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如《干旱区研究》可从追求差异化发展、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强化期刊栏目设计和加强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刘丽娟刘丽娟何晓玲沈亚芳
关键词:作者群评价指标
干旱区绿洲膜下滴灌棉田蒸散过程被引量:17
2015年
水资源是干旱区农业发展最关键的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扩大灌溉面积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解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农田蒸散发过程,对于揭示农田水分循环和指导节水实践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基于乌兰乌苏农业气象站2012年的涡度相关数据,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不同生育阶段的蒸散过程,通过FAO-56 Penman-Monteith方程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干旱区绿洲膜下滴灌棉田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阶段蒸散耗水量和日蒸散强度在花铃期最大,阶段蒸散耗水量为248.51 mm,平均日蒸散强度为3.94 mm·d-1;蕾期次之,阶段蒸散耗水量为98.34 mm,平均日蒸散强度为3.78 mm·d-1;播种-出苗期最小,阶段蒸散耗水量为10.70 mm,平均日蒸散强度为1.07 mm·d-1;全生育期蒸散量为487.14 mm,平均作物系数为0.42;通过棉花不同生育阶段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确定,为棉花生育阶段不同灌溉时期和灌溉量的确定以及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马金龙刘丽娟李小玉王进杨会巾
关键词:蒸散发涡度相关作物系数
新疆三工河流域人工绿洲演化特征的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的阜康绿洲、阜北绿洲和整个流域农业绿洲作为3个评价单元,从绿洲景观结构、植被建设、水资源利用程度、绿洲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状况、土壤结构、能值特征和水利工程建设水平8个方面对干旱区人工绿洲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表明,在42项二级指标中,有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特征值之和占总方差的100%,能够解释全部的信息含量,可归属为水利工程建设特征因子和社会经济生产力因子。发育度分析表明,阜康绿洲为较高开发程度的绿洲,阜北绿洲为潜在开发程度的绿洲,整个流域农业绿洲为弱开发程度的绿洲。
刘丽娟王玉刚李小玉
关键词:人工绿洲综合评价三工河流域
干旱区土壤盐分积累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9年
中国干旱区盐碱化土壤面积大,分布广,盐碱化作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土壤盐碱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盐分的聚积及影响一直是干旱区研究的热点问题,全面开展土壤盐碱化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分析干旱区土壤盐碱化的监测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灌溉方式、自然环境因子等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盐分积累与运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认为:在盐碱化土地改良方面,应综合考虑各灌区的不同因素,探求既环保又经济的最佳组合改良模式;而在耐盐植物的筛选方面,应加强培育高效的土壤盐分改良植物。针对土壤盐分运移过程,提出了在流域或景观尺度上研究绿洲盐分运移过程的展望,以期为干旱区土壤盐碱化的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
刘丽娟刘丽娟
关键词:盐碱化监测技术灌溉方式土壤盐分干旱区
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干旱区净初级生产力的尺度效应被引量:6
2016年
遥感影像是不同尺度景观分析的数据源,不同尺度上占主导地位的地物景观信息是不同的;描述或解释许多环境问题时,都不能在单一尺度解决,因此多尺度分析已成为景观生态领域中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13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8遥感影像作为原始数据,对其分别进行聚合平均,得到不同分辨率(30、150、330、660、990、1650、1980和3300 m)的遥感数据,并作为NPP遥感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探究不同分辨率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尺度的扩展,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均值随之下降,林地、草地和裸地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值基本保持不变,就整体而言,分辨率30 m的植被NPP模拟值比分辨率990 m的NPP模拟值多5.36%。随着尺度的扩展,玛纳斯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发生变化,产生尺度效应,主要是由土地覆盖类型引起的;而不同尺度的玛纳斯河流域NPP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且其基本特征不变。
杨会巾刘丽娟马金龙王进李小玉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异质性
基于耦合模型的干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被引量:12
2016年
净初级生产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运转研究的基础,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与气候相互作用和影响方面极为敏感,是揭示干旱区生态环境特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涡度相关数据、Landsat 8数据和MODIS数据,通过SEBAL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耦合,估算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及与高程和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EBAL模型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耦合对玛纳斯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植被NPP的模拟效果较合理,能较好地反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实际情况;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植被NPP总量为7066.72 Tg C·a^(-1),平均值为278.06 g C·m^(-2)·a^(-1),总体分布趋势是自南向北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最后减少,随着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且其月变化比较明显,7—8月达到最大值,占总量NPP的52.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海拔增加植被NPP出现3次波动.这些波动主要由地表植被覆盖类型和环境因素所引起.
杨会巾李小玉刘丽娟马金龙王进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SEBAL模型坡度
滴灌背景下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壤盐渍化主要集中于绿洲内灌溉农田,而对绿洲内荒地和外围荒漠(以下简称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尚不清楚。论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膜下滴灌技术普及的初期2006年和近期2012年绿洲内外荒地0~100 cm土壤盐分数据,分析滴灌背景下干旱区绿洲南部、中部和北部内外荒地土壤盐分的0~30、30~60、60~100 cm深度时空变异的总体特征。绿洲内外荒地2012年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含盐量、阴离子含量和除Na^+、K^+以外的阳离子含量低于2006年的水平,土壤盐渍化类型由硫酸盐-氯化物类向氯化物-硫酸盐类转化,降低了土壤的碱性,有利于后备农业资源的开发和作物的生长;2006年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含量、阴离子含量和阳离子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而2012年土壤盐分和除个别离子(Na^+、K^+、CO_3^(2-))外其他离子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绿洲中部含量最高;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方式的改变和地下水的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总体特征和可能驱动机制分析,将丰富对干旱区流域绿洲土壤盐渍化的趋势认识,并有助于干旱区后备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吕娜娜罗格平丁建丽李建军刘丽娟
关键词:滴灌土壤盐分玛纳斯河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