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斑马鱼转基因平台的建立被引量:4
- 2013年
- 建立实验室斑马鱼转基因平台,旨在为实验室斑马鱼规模化繁殖、转基因斑马鱼研究提供技术流程、生物材料和执行标准。以一对Tübingen品系斑马鱼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扩大繁殖;将广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载体pEGFPN3通过显微注射的手段转入斑马鱼胚胎,获得转基因斑马鱼;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斑马鱼GFP表达情况,并初步筛选转基因个体;以观察到GFP表达的斑马鱼为材料,利用PCR验证外源基因pEGFP-N3在宿主细胞内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室内建立了完善的斑马鱼养殖系统,可以长期进行斑马鱼饲养、繁殖、育种等研究工作;建立了斑马鱼基础分子生物学试验体系,可以进行斑马鱼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斑马鱼转基因平台,为构建转基因斑马鱼品系、外源基因整合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 刘丽丽王健王海胜余凯敏李国超闫艳春
- 关键词:斑马鱼繁殖显微注射
- 磺胺二甲嘧啶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研究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确定关键毒理学参数,分析SMZ暴露浓度、暴露时间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孵化率的影响及致畸效应,评估SMZ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作用,为预测磺胺类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和生态毒性提供基础数据。以斑马鱼胚胎为受试生物,进行梯度浓度SMZ溶液96 h急性毒性暴露实验,暴露方法为半静态法,每隔24 h更换一次溶液,溶液更换前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暴露溶液浓度在理论浓度±20%以内。体视显微镜观察统计12、24、48、72、96 hpf胚胎死亡率和48、72、96 hpf胚胎孵化率,Origin Pro 8.0进行数据分析;显微观察并记录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畸形现象。以死亡率为参数,低浓度SMZ(0.001~10 mg/L)暴露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中等浓度SMZ(10~300 mg/L)暴露下斑马鱼胚胎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SMZ(500~1 000 mg/L)导致斑马鱼胚胎死亡率显著性上升(P<0.05),致死效应主要作用于胚胎发育早期(48 hpf内);在1 000 mg/L SMZ浓度暴露下,96 hpf胚胎致死率约为28%。以孵化率为参数,低于1 mg/L的SMZ对胚胎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1~700 mg/L SMZ对斑马鱼48 hpf胚胎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1 000 mg/L SMZ下48 hpf胚胎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致畸率为参数,0.001mg/L以上SMZ诱导48和72 hpf斑马鱼胚胎出现致畸效应,表现为胚胎脊柱弯曲、心包囊肿、色素生成增加、尾部缺失、躯干发育不全等现象。研究表明,低浓度SMZ(0.001 mg/L)对斑马鱼胚胎即表现出较强的致畸性,但其致死效应并不明显;中等浓度SMZ对斑马鱼胚胎孵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降低96 hpf胚胎死亡率,对96 hpf胚胎的最低效应浓度为10 mg/L;高浓度SMZ暴露下,96 hpf斑马鱼胚胎死亡率显著上升,且孵化率受到抑制。
- 刘丽丽吕鹏闫艳春
-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磺胺二甲嘧啶急性毒性致死效应致畸效应
- 毒死蜱的环境生物学效应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以后,毒死蜱作为其替代品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毒死蜱在水中降解缓慢,因此在水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为探究低浓度毒死蜱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其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生长周期的影响。为探究高浓度毒死蜱的生物毒性,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0、1.0、2.0、3.0和4.0ppm)中60 h,发现毒死蜱能导致斑马鱼胚胎的死亡和严重畸形,并且胚胎存活率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畸形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最后,检测了毒死蜱处理后斑马鱼胚胎中5种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高浓度毒死蜱会影响斑马鱼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 余凯敏冯为民李国超张家禹刘丽丽闫艳春
- 关键词:毒死蜱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毒性
- 斑马鱼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脊椎动物斑马鱼已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模式生物,在基因表达调控、发育与分化、形态发生、发病机理、药物筛选和环境检测等诸多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回顾模式生物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概述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越性、斑马鱼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转基因斑马鱼的应用领域,并提出斑马鱼转基因技术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 刘丽丽王健吴巍王海胜闫艳春
- 关键词: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转基因动物
- 甲基异噻唑啉酮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甲基异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IT)作为防腐剂,广泛用于个人护理品、日用品和涂料中。MIT随着污水进入地表水循环,普遍存在于水体中,但目前关于MIT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胚胎作为受试对象,评价MIT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将受精后3 h的健康斑马鱼胚胎暴露于梯度浓度的MIT下,观察其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用吖啶橙(AO)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48 h暴露浓度大于1.0 mg·L-1的胚胎孵化被显著抑制,72 h浓度大于1.52 mg·L-1的幼鱼心率显著降低,统计96 h幼鱼死亡和畸形数,并重复验证和计算得到96 h半致死浓度(96 h 50%lethal concentration,96 h-LC50)为6.15 mg·L-1,96 h半致畸浓度(96 h 50%teratogenesis concentration,96 h-TC50)为3.89 mg·L-1,测量96 h胚胎体长,分析最小生长抑制浓度(minimum concentration to inhibit growth,MCIG)为2.31 mg·L-1,AO染色显示72 h胚胎的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脑部和尾部。不同时期下镜检观察到,胚胎出现的畸形主要包括尾部发育不良,脊柱弯曲,卵黄囊水肿和心包水肿。此外,高浓度处理组24 h胚胎自主抽动次数增加,72 h和96 h活动能力减弱,触碰反应迟钝。因此,推断MIT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有较大影响,同时有一定的神经毒性。根据《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判定MIT对斑马鱼胚胎为高毒,该毒性实验结果可为MIT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 吕鹏吴巍刘丽丽张家禹许雷闫艳春
-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
- 用于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检测的转基因斑马鱼构建
- 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易扩散、难清理、易在生物体内累积,严重危及着动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因此,如何检测并控制重金属污染成为当前的研究焦点。 斑马鱼因其体积小、代时短、胚胎透明、体外发育、成本低等优点,迅速成为应用广泛的脊椎动...
- 刘丽丽
-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急性毒性实验重金属离子
- 文献传递
- 高效氯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Ⅱ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具有高毒,且在其它食物中也可检测到它的残留,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对人类的健康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鱼、对人类的毒性机制,选用0.05、0.1、0.2、0.6、1 mg/L五个梯度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毒性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对斑马鱼发育形态变化和孵化率等影响。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这种致畸性呈现剂量依赖性。使用0.1 mol/L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研究。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质谱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1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细胞骨架、应激反应和新陈代谢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动物的毒性机制提供了基本信息。
- 王健刘丽丽余凯敏李国超吴巍闫艳春
-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DIGE质谱
- 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效应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了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形态学的影响,及其对胚胎的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作用.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梯度浓度的毒死蜱溶液中96h后,发现毒死蜱会造成斑马鱼胚胎严重畸形甚至死亡,其96h半致死浓度为1.18mg/L.对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胁迫下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并且其编码基因(Cu/Zn-sod、Mn-sod、cat)的表达受到抑制;但在低浓度毒死蜱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对毒死蜱更加敏感.毒死蜱能引起gstp2的表达上调,但GST活性与gstp2的表达变化并不一致.处理组胚胎中nrf2表达上调,从而上调抗氧化蛋白和II相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毒死蜱胁迫下,基因ucp2、cox1表达下调,能够减少呼吸链ROS的产生.同时基因bcl2表达下调,表明凋亡的平衡受到破坏.毒死蜱处理组中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毒死蜱能造成斑马鱼胚胎氧化损伤.
- 张家禹刘丽丽李国超余凯敏吕鹏闫艳春
- 关键词:毒死蜱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
- 17β-雌二醇对斑马鱼性别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有报道表明,经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后,斑马鱼种群中雌性比例上升。为了研究E2雌性化作用的机制,选取一系列斑马鱼体内与性别分化有关的基因(brca2,sox9a,sox9b,dmrt1和cyp19a1a),采用q RT-PCR分析它们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E2能上调雌性相关基因(brca2、sox9b)的表达,下调部分雄性相关基因(sox9a)的表达,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体内的性激素转化通路(cyp19a1a)的影响不同。
- 李国超余凯敏冯为民刘丽丽张家禹闫艳春
-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斑马鱼性别分化
- 米托蒽醌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抗肿瘤类药物对水生脊椎动物的发育毒性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米托蒽醌是一种典型的抗肿瘤类药物,通过抑制DNA复制和RNA转录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本研究以盐酸米托蒽醌(Mitoxantrone hydorehloride...
- 刘丽丽
- 关键词:米托蒽醌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非编码RNA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