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一娜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流场
  • 3篇北半球
  • 2篇增暖
  • 2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纬度
  • 2篇夏季
  • 2篇开边界条件
  • 2篇北半球夏季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冬季风
  • 1篇动力研究
  • 1篇源区
  • 1篇正压
  • 1篇正压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探空
  • 1篇探空数据
  • 1篇涛动
  • 1篇天气尺度波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东海舰队海洋...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天津市滨海新...

作者

  • 13篇刁一娜
  • 5篇罗德海
  • 2篇李建平
  • 2篇吴静
  • 1篇盛立芳
  • 1篇邱静怡
  • 1篇黄斌
  • 1篇姜智娜
  • 1篇刘珊
  • 1篇李晓东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第六次全国动...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新的阻塞指数及其应用研究II.时间变化的气象及流场开边界条件强迫下黄渤东海流场演变的研究的初步工作
刁一娜
关键词:大气环流海洋气象
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5年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在涡源强迫下,当不存在地形时,大尺度流场可发展成偶极型阻塞,瞬时流场分裂成南北对称的2支,总流场可以看到明显的多涡结构;加上双波地形后,大尺度流场发展成Ω型阻塞,瞬时流场同样分裂成2支,但北支要明显强于南支。而且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适当的弱的基本西风气流是阻塞发生的有利条件。此外,讨论了初始阻塞和造波器(扰动源)位置的配置,以及造波器关闭时间的不同对阻塞强度和生命周期的可能影响。
姜智娜罗德海刁一娜
关键词:天气尺度波
西太平洋中南部冬季悬空波导统计分析及成因初探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2015年11月—2016年1月船载GPS探空数据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中南部海域悬空波导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空资料分析表明:该区域出现悬空波导的发生概率为47%,平均高度为1 393 m,平均厚度为205 m,平均强度为11.7 M-unit,平均截止波长为2.7 m。悬空波导发生时,天气晴朗,云量较少,以积云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5~30°N范围内悬空波导发生概率高达77%,在800 h Pa左右高度存在强悬空波导现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表明强悬空波导出现在巨大反气旋运动区,副热带高压内部缓慢下沉引起的干燥大气与海洋边界层内湿润的、上升运动大气相遇,在800 h Pa附近形成较强的相对湿度梯度和逆温,导致强悬空波导的发生。
李晓东盛立芳邱静怡刁一娜刘珊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阻塞流场与瞬变涡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借助于一个 β通道正压模型 ,模拟了瞬变天气尺度扰动与大尺度阻塞流场相互作用 ,以及所形成的“Ω”型阻塞对风暴轴地带瞬变扰动涡列移动路径的影响 ,并用描述局地能量变化率的方程分析了能量收支情况的细致结构。结果表明 ,瞬变扰动在其与背景流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在阻塞发展阶段 ,阻塞受到瞬变扰动涡的涡度和能量强迫 ,背景流场增强发展成为阻塞系统。对两种不同的阻塞流场背景下瞬变扰动能量变化的分析表明 :在阻塞区扰动瞬变涡失去能量 ,在南北边缘瞬变扰动的能量变化趋势表现为沿着阻塞外围向下游传播的特征并从背景流场得到能量 ,从而瞬变涡动由源区的一列分裂为绕行于阻塞外围的两列。在两种不同背景阻塞流场结构下瞬变涡动的移动路径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当偶极子型阻塞作为背景流场时 ,瞬变涡动的移动路径呈南北对称分布于阻塞区的外缘 ;当瞬变涡的背景流场为“Ω”型阻塞时 ,瞬变扰动带受到“Ω”型阻塞流场结构的影响 ,表现出北支强南支弱的特征。这些结果与实际观测一致。
刁一娜李建平罗德海
关键词:正压模涡度源区涡动流场相互作用
中纬度负指数环流与阻塞过程研究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反映中纬度环流异常的指数.通过计算逐日指数场,发现指数从正值到负值的转变可以描述一类偏离纬向流的环流过程.这一新的指数是对西风指数(环状模指数)的一种发展.环状模指数揭示的是纬向均匀的高低纬度间的一种遥...
刁一娜
关键词:动力研究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变化与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被引量:9
2011年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北大西洋涛动(NAO)主要与大西洋、欧洲及乌拉尔山地区阻塞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NAO负位相时期阻塞活动在大西洋地区较为频繁且强度较强,正位相时期大西洋地区阻塞活动减少,强度减弱,而欧洲阻塞加强,频率增加,同时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活动也显著减少。NAO正指数的增强和减弱对应于大西洋和欧洲阻塞活动的不同变化。局地阻塞活动频率分布显示:在NAO正指数增强的阶段,大西洋的阻塞活动受到明显抑制而欧洲大陆阻塞活动明显增加,活动中心向欧洲大陆偏移;但在NAO正指数减弱的阶段,阻塞活动中心向大西洋一侧移动。区域性阻塞的逐年变化表现为:大西洋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在NAO指数增强的阶段呈下降趋势,欧洲阻塞呈增加的趋势;在NAO指数减弱的阶段大西洋阻塞为弱的上升趋势,欧洲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呈下降趋势。中纬度涡旋活动的强弱和位置对NAO位相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大西洋风暴活动向东加强有利于NAO趋于正位相,对应于欧洲大陆阻塞发生频率增加;但其进一步加强可使大西洋阻塞活动增加。
柴晶品刁一娜
冷空气过程对黄海东海区域海洋大气边界层结构影响的个例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一次冷空气过程的14组GPS探空数据,采用位温梯度法确定了冷空气过境前后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分析了冷空气过程对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锋过境加大了海洋大气边界层的静力不稳定度,使边界层内对流活动增强,且锋面过后距离锋面越近的区域边界层的静力不稳定度越大;冷锋过境使边界层的平均高度升高,边界层顶处逆温梯度增大。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认为大气边界层高度与静力稳定度(海气温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3),海气温差越大,大气边界层高度越高。
宫庆龙刁一娜
关键词:冷锋边界层高度大气稳定度
全球增暖和阻塞活动
本文研究了全球增暖期间(1980年后)北半球阻塞活动的变化特征,发现在1980年后在两大洋上阻塞的周期变短,而强度变强,这个特征在太平洋地区更明显。除此之外,我们还研究了阻塞活动这一变化特征的原因。指出在1980年后两大...
罗德海刁一娜
文献传递
Ⅰ.新的阻塞指数及其应用研究;Ⅱ.时间变化的气象及流场开边界条件强迫下黄渤东海流场演变的研究的初步工作
本文对二维阻塞指数进行了改进,并将这一指数与已有的指数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新的阻塞指数的合理性,并通过比较反映了新的指数的优势。利用这一改进了的阻塞指数,对北半球阻塞活动进行了研究,重新分析了阻塞活动的地理分布和频度,阻塞...
刁一娜
关键词:开边界条件
CMIP5气候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阻塞的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The fifth Phas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CMIP5)17个气候模式对于20世纪北半球夏季气候态阻塞频数和振幅的模拟能力,从线性趋势和年际变化2方面评估了欧亚3个关键区(欧洲区、乌拉尔山区和鄂霍次克海区)夏季阻塞频数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尽管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阻塞频数和振幅的模拟结果存在偏差,但大部分模式可以很好模拟出气候态特征,模式对频数的模拟结果略优于振幅;无论频数或者振幅,CanESM2均为17个气候模式中模拟效果最好的,CMCC-CESM和MIROC-ESM为模拟效果最差的,多模式集成的结果优于大部分单一模式。(2)大多数模式可以较好的模拟出欧亚3个关键区夏季平均阻塞频数和标准差,但对阻塞频数线性趋势和年际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有限。
吴静刁一娜庄绪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