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胜利

作品数:72 被引量:1,434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5篇汉语
  • 15篇句法
  • 11篇语体
  • 11篇韵律
  • 10篇语法
  • 9篇教学
  • 6篇音节
  • 6篇重音
  • 5篇音步
  • 5篇语言
  • 5篇书面语
  • 5篇汉语教学
  • 5篇北京话
  • 4篇上古
  • 4篇上古汉语
  • 4篇书面
  • 4篇乾嘉
  • 4篇古汉语
  • 3篇学法
  • 3篇学语

机构

  • 40篇香港中文大学
  • 34篇北京语言大学
  • 13篇哈佛大学
  • 11篇堪萨斯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烟台大学
  • 2篇南加州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1篇冯胜利
  • 3篇王永娜
  • 3篇黄梅
  • 2篇黄正德
  • 2篇李艳惠
  • 2篇施春宏
  • 1篇庄会彬
  • 1篇张道俊
  • 1篇冯赫
  • 1篇吴福祥
  • 1篇李果
  • 1篇王洁
  • 1篇蔡维天
  • 1篇王丽娟
  • 1篇施向东
  • 1篇施向东
  • 1篇汪维辉
  • 1篇王用源
  • 1篇陈远秀

传媒

  • 11篇语言科学
  • 6篇中国语文
  • 5篇世界汉语教学
  • 4篇语言教学与研...
  • 3篇当代修辞学
  • 2篇古汉语研究
  • 2篇语文研究
  • 2篇学术界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励耘语言学刊
  • 2篇汉语应用语言...
  • 2篇民俗典籍文字...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汉语学习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语言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古汉语的代词
2017年
一、高本汉和金守拙的理论作为一个革命性的研究课题,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曾经两次改变我们关于汉语史初期的整体概念。1920年,高本汉(Karlgren)在《原始中国语为形态变化语说》(Le protochinois, langue flexionelle)中指出,代词的尾音和其语法功能存在联系。1956年,金守拙(Kennedy)在《再论吾、我》中把几个新的要素——声调、重音和有关停顿的位置引入讨论,再次向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陈远秀邓惠倩(译)赵璞嵩(译)李果冯胜利
关键词:前置宾语宾语前置
语体语法的基本框架
2018年
语体是实现人们在直接交际中具有元始属性的、用语言来表达或确定彼此之间关系和距离的一种语言机制。最近的研究发现这种表达(或确定)关系和距离的语言机制,呈现出“法”的原则和规律。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语言交际中存在语体之法:语体不同,语法有异;反之亦然。这便是语体语法。
冯胜利施春宏
关键词:语言机制语言交际
韵律构词与韵律句法之间的交互作用被引量:54
2002年
本文通过韵律构词学与韵律句法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说明了汉语韵律构词和韵律句法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及它们对句法的依赖和制约。文章指出:对语言现象的综合性分析不是诸家学说的东拼西凑,而是由事实(facts)、实验(tests)和实施(operations)三者组合而成的"求实"体系,庶可作为检验理论、立真辨伪的具体标准。
冯胜利
关键词:韵律构词句法语言现象
韵律文学的语言学分析——从廖序东先生的“于/乎”之别说起
2015年
廖序东先生曾作过《楚辞》造句先"于"后"乎""使得上下句的吟诵有比较强的音乐性"的分析,这无疑是一种有理论根据的推想。从汉语韵律的类型变化来看,西汉以后韵素对立消失的原因可能和上古汉语的韵律系统变化有关:上古汉语是音量敏感性语言,中古以后,韵素音步变为音节音步,汉语变成了音量不敏感性语言。
冯胜利
论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征与教学被引量:83
2006年
本文首先扼要说明《汉语书面用语初编》的来历与内容,并由此入手提出汉语书面语和口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文章认为,汉语书面语至少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即:表达正式的语体功能;语体典雅与词语长短的对应关系;嵌偶单音词的遴用;合偶双音词的使用;文言古句型的选用。同时指出,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语法特点是韵律和句法交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最后提出"韵律不同则雅俗有别"的基本原则,以及有关学写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一些方法。
冯胜利
关键词:书面语
韵律句法学研究的历程与进展被引量:35
2011年
本文回顾总结韵律句法学发展的不同阶段:(1)核心重音指派的方式和作用;(2)韵律句法与韵律构词的相互作用;(3)人类语言中核心重音指派的不同类型;(4)韵律的形态功能。在回顾前面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个"以核心重音指派者的大小为条件"的新的操作方式,与此同时介绍了一些最新重要的发展:句法合法性的实验语音学测量,VP内核心重音聚散力的来源与效应。
冯胜利
韵律制约的书面语与听说为主的教学法
本文通过汉语书面语语法的韵律特征说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听说法的重要性。文章指出:汉语的书面语是区别于口语和文言的一种独立体系。这一体系直接为韵律规则所制控,因此习得汉语书面语不能不训练语音,而拆双为单、由单组双的语法运作...
冯胜利
关键词:语言习得
文献传递
韵律促发下的重新分析——论离合词的产生机制被引量:13
2017年
离合词由"合"到"离"的过程,从严格的句法分析上看,经历的是"双音词→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其中,"双音词→双音短语"是由韵律促发产生的重新分析;"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是为凸显核心重音而进行的句法运作。在韵律层上,该运作过程是:右重(等重)双音韵律词(Prosodic Word)负载核心重音,然后扩大为同样承载核心重音的韵律短语(Prosodic Phrase)。主要证据有二:1)汉语离合词的"离"只在句末发生;所处句法位置一直与核心重音范域对应。2)离合词为抑扬格,与汉语核心重音的轻重节律一致。从这个角度说,离合词的"离"是为扩大核心重音而采用的一种句法手段。离合词是一类可以经由重新分析变成短语的复合词。
黄梅庄会彬冯胜利
关键词:离合词
论汉语二语教学的独立性
汉语语言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这没有疑义;但汉语二语教学是否为一独立学科,则仍有待论证.本文据其研究对象、目的及其方法的确定与分析,认为汉语二语教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本文论证如下的看法:汉语(包括所有语言的)二语教学是一个...
冯胜利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独立性本体论
文献传递
韵律构词与问数词“许多”的形成
2019年
明清时期,汉语里出现了与问数词"多少"功能相似的询问数量的"许多",这个"许多"虽然与表示多量的"许多"同形,但两者的意义、功能和来源都不相同。问数词"许多"的来源形式是询问数量的"几许+多"结构式,由于汉语构词的韵律操作使得"几许+多"结构式删除疑问语素"几",从而变化为问数词"许多",这是汉语历时演变过程中韵律构词促动的演变。由相关结构式变化为问数词"许多",也涉及结构式认知"完形"(gestalt)的因素。
冯赫冯胜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