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玲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靖江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7例,予NCPAP(n-CPAPFlowSystem,EME英国)辅助治疗,监测患儿在NCPAP前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结果47例病人中43例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血氧分压和pH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黄蕴 赵映敏 杨晓京 孙祖红 俞玲玲关键词:新生儿 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血气分析 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模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考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中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技术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7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6例,实验组患儿接受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检测0、12、24 h和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_2)、P/F、a/APO_2,记录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0、12、24 h和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P/F、a/APO_2、Sa 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上机时间和氧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气漏、BPD、颅内出血、肺出血、通气失败和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鼻损伤率和腹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氧合功能,减少CO_2潴留,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黄蕴 俞玲玲 朱敏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体位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体位护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感染、出血、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治疗,并且两组患儿均进行体位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O_(2)、PaO_(2)及pH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两组患儿PaCO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体位护理可以有效缩短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总用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刘灿萍 俞玲玲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体位护理 血气分析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探讨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胃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4年接受>14d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100例,进行分析。将100例早产儿中患有胆汁淤积症的患儿作为实验组,一共30例,其余没有出现胆汁淤积症的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胆汁淤积症患儿的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的时间和淤积程度和肝功能的情况。结果胆汁淤积症平均发生在胃肠外营养的(3.6±1.2)周,一般持续的时间平均为(12.6±5.1)周,胆红素峰值为134±63.5μmol/L,出现胆汁淤积症的患儿有74.6%出现肝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平均发生在胃肠外影响的(6.3±3.7)周,平均持续时间为(9.6±5.6)周。结论尽早的进行肠内喂养,缩短胃肠外营养的时间,避免窒息、感染等并发症可以减少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机率。 俞玲玲 赵映敏 黄蕴关键词: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症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黄蕴 赵映敏 朱敏 俞玲玲 李剑云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与儿童呼吸道感染喘息症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EDN)水平与呼吸道感染儿童喘息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之间就诊于我院的120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获取其一般临床信息,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END,比较喘息患者与非喘息患者外周血EDN等指标。结果12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其中喘息组40名、非喘息组80名。喘息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P<0.001),并且喘息组患者过敏性皮炎病史比例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P=0.019)。喘息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48.8±71.4 ng/mL vs.13.3±5.1 ng/mL,P<0.001)。喘息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显著高于肺炎(P<0.001)、普通上呼吸道感染(P<0.001)和扁桃体炎(P<0.001)患者,但这三组之间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岁以内、1~3岁和3~7岁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喘息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血浆EDN水平显著升高,EDN可能是评估呼吸道感染儿童喘息症状的可靠生物标志物。 朱敏 俞玲玲 杨晓京 黄蕴 闻建军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喘息 儿童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呼吸支持模式在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32例伴有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呼吸支持,观察患儿上机前后SpO2、PaO2、PaCO2、动脉血pH、BE、HCO3-变化,并观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上机后1h后SpO2、PaO2上升、PaCO2下降(P<0.05),12h后动脉血pH上升、BE下降,HCO3-上升,患儿临床治愈率为71.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1.3%。结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呼吸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透明膜病早产儿的肺部呼吸功能,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黄蕴 赵映敏 俞玲玲 钱垒 李剑云关键词: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更昔洛韦(浙江亚太50mg/支)10mg/(kg.d)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使用病毒唑1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0~14d。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神志恢复的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更昔洛韦是一种高效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药物。 俞玲玲 赵映敏 黄蕴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小儿 更昔洛韦 鼻塞式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鼻塞式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VLBW)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观察组患儿给予鼻塞式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儿的 CO2潴留、改善氧合、气管插管率和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有创呼吸支持时间、需氧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呼吸支持12 h 后观察组患儿PaCO2(46.71±5.22)、(43.16±3.94)、(41.16±3.92)mmHg,低于对照组的(50.27±4.17)、(48.71±3.86)、(45.74±3.85)mmHg;氧合指数(226.71±28.61)、(241.53±24.37)、(258.14±23.78)mmHg,高于对照组的(209.15±27.85)、(221.27±28.65)、(226.71±27.9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869、5.419、4.489、2.368、2.901、4.616,均 P <0.05)。观察组再次气管插管率13.79%、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10.34%、有创呼吸支持时间(35.41±11.26)h 和需氧时间(19.48±9.37)h,低于对照组的44.83%,41.38%,(62.17±13.51),(35.43±1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40、7.284,t =8.194、6.178,均 P <0.05)。两组并发症主要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及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PPV 应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呼吸支持可改善 CO2潴留和氧合,减少气管插管和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呼吸支持和需氧时间,临床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黄蕴 赵映敏 俞玲玲 吴晓晖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69例,随机将患儿均分超早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23例。超早期干预组在纠正胎龄40周、早期干预组在纠正月龄2个月时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常规干预组在新生儿期至3月龄执行抚触、被动操和多感官刺激。在纠正年龄3、6月龄时使用Infanib评估患儿早期运动发育,患儿6、12、18个月时采用智能发育测试(CDCC)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超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组患儿3、6月龄Infanib评估正常比例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超早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患儿6、12、18个月,MDI、PDI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与早期干预组比较,超早期干预组MDI、PDI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儿精神、运动、心理的发育。 俞玲玲 赵映敏 黄蕴 顾冬云 朱玲玲关键词:早产儿 脑损伤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