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运江

作品数:14 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流动人口
  • 4篇城市
  • 3篇ESDA
  • 2篇新经济
  • 2篇人口
  • 2篇少数民族
  • 2篇社会融合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民工
  • 2篇民族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劳动力
  • 2篇劳动力流动
  • 1篇地级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调查数据
  • 1篇新经济地理

机构

  • 13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金融学院
  • 3篇上海工程技术...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余运江
  • 7篇高向东
  • 4篇郭庆
  • 3篇孙斌栋
  • 3篇孙旭
  • 2篇黄祖宏
  • 1篇高平安
  • 1篇陶树果
  • 1篇王宝平
  • 1篇汤庆园
  • 1篇徐伟
  • 1篇张强

传媒

  • 3篇人口与经济
  • 2篇西北人口
  • 2篇南方人口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人口与社会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政策能否重塑中国经济版图: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4年
区域政策的核心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回顾和评述区域经济差距发展态势、区域政策实施效果、区域经济差距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认为:区域政策促使区域经济差距呈现收敛的态势,但这种态势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其推动区域经济缩小的作用仍有待检验。从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机理看,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制度制约下的劳动力流动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劳动力的完全自由流动是未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措施;区域政策能否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
余运江孙斌栋孙旭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距经济地理
基于价值链-生产者服务业融合视角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外部化的结果,是制造业价值链价值环节的外部延伸。本文从价值链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融合视角出发,以ICT产业-生产者服务业价值链为例研究中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发现中国城市网络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服务型城市和以杭州、南京、广州等为次级服务型城市的城市网络结构;核心服务型城市具有全国性的网络联系,次级服务型城市具有区域性的网络联系。服务型城市将制造业价值链所在城市联系起来,成为城市网络联系的纽带。
王宝平徐伟余运江
关键词:价值链生产者服务业
基于ESDA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研究——以上海为例被引量:23
2014年
基于上海的调查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ESDA方法应用于社会融合水平研究。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热点分析、空间回归等指标和模型,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研究了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上海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较高,但各个区县差异较大;从局部上看,中心城边缘区社会融合水平较高且内部存在关联性,形成了显著的"热点"区域;空间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有显著影响,其中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两个因素作用最显著。
余运江孙斌栋孙旭
关键词:外来人口ESDA社会融合
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基于上海的调查分析被引量:61
2012年
基于上海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结构维度、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融合结构维度包括经济适应、社会接纳、文化与心理融合;社会融合度较高,但融合质量有待提高;社会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特征、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安排,个人特征是基础性因素,经济因素不再是影响社会融合最重要的因素,但与社会融合呈现复杂的线性关系,制度因素特别是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最为重要。
余运江高向东郭庆
关键词: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ESDA的视角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2012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ESDA方法的视角,揭示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趋同聚集特征;从局部上看,显著"热点"区域呈集中连片分布特征,主要聚集在8个中心城区及其所辐射的部分近郊区域,显著"冷点"区域呈分散分布特征,分别在浦东原南汇地区、青浦和崇明的部分边缘地带形成了范围较小的显著"冷点"区域。空间误差回归分析表明,在考虑了空间地理因素之后,经济和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的空间差异产生了更为突出的显著影响。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相关政策建议。
郭庆余运江黄祖宏
关键词:ESDA流动人口
近10年来上海市人口变化特征与问题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人口变化特征和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深入分析了上海市10年来人口变化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上海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余运江高向东郭庆
关键词:人口特征人口问题
基于ESDA的上海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空间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2012年上海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分布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ESDA技术对上海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数量、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上海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且集中分布于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在空间格局上存在显著的"同质集聚、异质隔离";显著的"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崇明县、金山区等远郊区,显著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五角场区域和九亭镇,较为热点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花木镇、七宝街道、江川路街道、车墩镇和新桥镇等区域,而青浦区、浦东新区大部分区域则是较为冷点区域,中心城区大部分区域形成了随机分布的区域;不同族别的少数民族分布状况有着较大差异,亲缘、地缘和族缘为纽带的乡土观念仍然是少数民族常住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
田愿静激高向东余运江汤庆园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回流意愿有影响吗?——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6
2014年
文章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背景,基于上海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回流意愿有重要影响,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较弱;控制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后,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明显增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明显减弱,而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程度下降。个人及家庭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程度较高者、子女在本地上学者的回流意愿较弱;经济因素中,收入水平较高者回流意愿较弱。
余运江孙斌栋孙旭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乡城迁移意愿和城镇化路径研究——基于CGSS 2010年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对象聚焦为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特征三个维度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乡城迁移意愿进行了研究。从目的地来看,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希望迁移到县城/县级市或小城镇居住,而不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从迁移意愿看,当前的乡城迁移意愿较低,经济条件仍然是制约迁移的主导性因素。从影响因素看,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有外出务工劳动力、非农工作经历、10年后所处阶层预期等因素对乡城迁移意愿有正向作用,年龄、当前所处阶层的自我评价等因素对迁移意愿有负向作用。结合研究结论和当前小城镇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形势下,应大力发展中等城市,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陶树果高向东余运江
关键词:城镇化路径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状况研究——基于地级区域的视角被引量:12
2016年
基于"六普"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区域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对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着重对比了"六普"与"五普"的差异、省内流动与跨省流动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1)从分布特征看,"六普"流动人口的分布集中趋势尤为明显,一些重要的人口流入地的流入强度表现出"强者更强"的特征。(2)从空间集聚状况看,显著热点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五普"相比,中国流动人口集聚地最显著的是长三角而不是珠三角。(3)对比跨省流动人口和省内流动人口,跨省流动人口规模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沿海集中连片、中西部一枝独秀"的特点,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跨省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出现明显的圈层结构;省内流动人口分布相对均匀,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省内流动人口数量要远大于跨省流动人口数量。
余运江高向东
关键词:流动人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