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4篇放大内镜
  • 2篇黏膜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意义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意义
  • 1篇短肠综合征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术后
  • 1篇通路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综合征
  • 1篇萎缩性
  • 1篇萎缩性胃炎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余欣
  • 5篇李向红
  • 4篇房殿春
  • 3篇陈磊
  • 3篇杨建民
  • 1篇吴静
  • 1篇陈国庆
  • 1篇彭贵勇
  • 1篇顾沙
  • 1篇罗冬梅
  • 1篇王菁华
  • 1篇饶蓉

传媒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4
  • 3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放大内镜下胃病患者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43
2003年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对140例不同胃病患者,用Olympus GIF Q-240Z放大内镜进行观察和分型,并在所观察的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胃黏膜小凹形态可分为A型(点状)、B型(短棒状)、C型(树枝状)、D型(斑块状)及E型(绒毛状)五种基本类型。(2)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率,放大内镜为94.3%(33/35),而普通内镜仅为22.8%(8/35)(P<0.01)。(3)18例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中有14例(77.8%)在放大内镜下可见绒毛状、指头样改变(E型),而13例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则只有4例(30.8%)呈E型改变(P<0.05),其余9例均呈C型或D型。(4)胃体下部集合静脉形态可分为R型(规则型)、I型(不规则型)及D型(消失型),三种类型的Hp感染率分别为12.2%(9/74)、60.0%(9/15)和84.3%(43/51),R型与I型或D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Hp感染均有很大诊断价值。
陈磊杨建民李向红余欣房殿春
关键词:病理放大内镜检查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视性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胃黏膜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可视性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对 14 0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OlympusGIFQ 2 4 0Z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进行观察和分型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rthin Starry银染色检测H .pylori感染 ,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将胃窦黏膜小凹形态分为B型 (短棒状 )、C型 (树枝状 )、D型 (斑块状 )及E型 (绒毛状 ) 4种基本类型 ,C型小凹黏膜的H .pylori感染率 (5 8 3% ,2 1/ 36 )明显高于B型小凹黏膜 (36 3% ,2 9/ 80 ) (P <0 0 5 ) ,H .pylori阳性黏膜胃小凹常伴有开口扩张、表面发红等表现。胃体下部集合静脉形态可分为R(规则 )型、I(不规则 )型及D(消失 )型 ,3种类型的H .pylori感染率分别为12 2 % (9/ 74 )、6 0 % (9/ 15 )和 84 3% (4 3/ 5 1) ,R型与I型或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H .
陈磊杨建民李向红余欣房殿春
关键词:胃黏膜幽门螺杆菌
Notch信号通路在小肠切除术后大鼠肠黏膜中的作用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肠切除术(MSBR)后Notch信号通路表达与肠隐窝上皮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接受MSBR手术(70%小肠中段切除)或假手术。手术后7d,收集肠道组织标本,行逆转录-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观察肠黏膜Notch信号通路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并制作组织学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观察Notch信号通路蛋白在肠黏膜的表达变化及表达部位。培养大鼠肠道隐窝上皮细胞IEC-6,给予重组大鼠Jagged-1,噻唑蓝(MTT)实验观察重组人鼠Jagged-1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SBR手术促进了大鼠肠黏膜Jagged-1、Notch-1、Hes-1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表达升高的Jagged-1、NICD、Hes-1蛋白共定位于大鼠肠道隐窝上皮细胞;体外培养IEC-6细胞,MTT实验进一步明确,Jagged-1具有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在MSBR术后大鼠肠黏膜中促进了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增殖,参与了MSBR术后的肠适应过程。
罗冬梅陈国庆余欣吴静顾沙饶蓉王菁华李向红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NOTCH通路
应用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鉴别瘤性和非瘤性大肠息肉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比较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对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10 5例大肠息肉进行靛胭脂染色、普通内镜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形态 ,并参照Kudo法进行分类 ,共分七型 :Ⅰ型、Ⅱ型、ⅢL型、ⅢS、Ⅳ型、Ⅴ型和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 ,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 ,Ⅴ型为癌变。比较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在鉴别瘤性和非瘤性息肉中的价值。结果 放大内镜下炎性及增生性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 78 5 7% ,瘤性表型为 2 1 43 % ;腺瘤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 3 3 3 % ,瘤性表型为 96 67% ;幼年性息肉均为非瘤性表型。Ⅰ、Ⅱ、ⅢL、ⅢS、Ⅳ、Ⅴ及混合型息肉中腺瘤率分别为 0、13 3 3 %、70 %、75 %、10 0 %、10 0 %和 63 64 %。分型诊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 96 67%和 80 % ,特异性为 86 5 7%和 94 73 % ,鉴别诊断准确率为 89 5 2 %。普通内镜分型诊断瘤性的敏感性为 88 3 % ,特异性为 81 5 % ;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 73 3 % ,特异性为 82 5 % ;鉴别诊断准确率为 82 %。结论 用色素放大内镜和普通色素内镜分析大肠息肉表面结构 ,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及癌。因此 。
彭贵勇房殿春李向红余欣
关键词:放大内镜大肠息肉
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正>目的利用放大内镜对胃黏膜的微细形态进行放大观察,总结不同病变早期黏膜微细形态改变的规律,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方法对2002年6月~8月在我科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
陈磊杨建民房殿春李向红余欣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