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廊桥遗梦》怎样接着写--对《梦系廊桥》的一种复述
- 2002年
- 至少对19世纪的小说而言,主人公的死亡作为一个故事的结束似乎是极常见的,比如<包法利夫人>,比如<苔丝>、<安娜·卡列尼娜>,等等,等等.当然结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简·奥斯汀和对她很不屑的夏洛特·勃朗特在大多数情况下就都以结婚或是对婚姻前景的暗示来收场,这样的处理顺理成章,颇合生活的'逻辑',因为结婚原本是人生的一个自然段落.不过以死亡作结,在'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结束,似乎更来得'完整',它更能满足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全知'要求--即便是'欲知后事如何',也没什么'后事'可说了.
- 余斌
- 鸳鸯蝴蝶派小说概论
- 余斌
- 关键词:新体小说
- 汉字的诱惑
- 2014年
- 也算是一种中西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充满了阴差阳错的喜剧性,他们写汉字绝对地不按牌理出牌。
- 余斌张茂为
-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景点
- 杨苡:“自由自在的生活”开始了
- 2021年
- 卢沟桥事变整整一年后的1938年7月8日,十九岁的杨苡和堂弟结武一起,坐轮船离开了天津的家,他们的身份是流亡学生,要到昆明去上大学。到达昆明后,杨苡开始了一段从未有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 杨苡(口述)余斌
- 关键词:自由自在卢沟桥事变
- 烛光集会亲历记
- 2017年
- 首尔“新常态”韩国人要求朴槿惠下台的大规模抗议示威,已经持续到了第六周.事后看报道,首尔一地,游行的人又有百万之众.我最惊讶也最佩服的是,如此规模,却是井然有序,平和之极.不能说韩国人不愤怒:朴槿惠29日发表的第三次国民谈话,神情落寞,对“闺蜜门”等事道歉之外,似乎就是正心请诚意听凭发落了.作为外国人,我们都以为她是向民意投降,要下台了.韩国民众的解读完全两样——那是把皮球踢给国会(指望着国会中支持她的人否决对她的弹骇),念的是“拖”字诀.就是说,韩国人从中读出的是“负隅顽抗”.
- 余斌
- 关键词:烛光谈话国会集会
- 碛口中秋月
- 2011年
- "碛口客栈"的店招就竖在黄河边,原木的柱子,镌了字的木板上没上漆,浑朴一如黄土高原的调子。隔着石头的路就是旅店,几百年前的老房子,典型的窑院,从外面就可见倚着山的一孔一孔的窑洞。外墙却是巨石砌就,配以进出的门洞,看上去像城堡。河对面已入陕西地界,和这边一样,黄土漫漫,沟壑纵横。没来由地想到电影里的龙门客栈——也不能说此念整个空穴来风,面对江南那样的地貌、建筑,包括店招的样式,再不会做此想。当然,并无四伏的杀机,绝对是承平之象。碛口号称"九曲黄河第一镇",虽远不似平遥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这些年经吴冠中、陈志华等一众名家的品题,驴友的口口相传,名声也渐渐大起来,又逢国庆长假,荒村野店的,居然有点车水马龙的意思,远道而来的私家车每每充塞道路。原是住在距碛口客栈几步之遥的黄河宾馆的。那边与这里一样,清朝年间也是一处商号,比这窑院更有气势,主体是依山而建的五层窑洞。行前电话订房间,在网上看见他家一张夜景照片,每孔窑洞都亮着灯。
- 余斌
- 关键词:中秋窑洞私家车柱子调子
- 杂家与“杂文”
- 2007年
- 一我读到黄裳先生的文字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先大约是在《读书》上,后来就先后买到《金陵五记》、《榆下说书》和《珠还记幸》。黄裳先生的书,当时能见到的。
- 余斌
- 关键词:散文写作杂文杂家文字新文学作家
- 《超越生态印第安》序
- 2020年
- 蔡俊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索序于我,作为她的导师,这似乎是份内事,不必说“似乎”而更为肯定的——是一桩高兴的事。几年前蔡俊刚开始读博,我就敦促她尽快考虑选题的问题,过来人大约都有体会,确定论文做什么,并非易事。固然也有自有主张、成竹在胸的人,但蔡俊不是。从各个方面说,她都更像一个地道的“学生”,倒不是说她一路学生做下来,从学校到学校,经历非常之单纯,我是说她的心态和求知的状态:兴趣广泛,好奇心重,而并无明确的方向。
- 余斌
- 关键词:博士论文好奇心
- 海峡两岸的“看张”被引量:2
- 1996年
- 著名作家张爱玲的去世在海峡两岸引起了不小反响,该文即是对此情形的介绍评述。值得提醒的是,悼念文章固可以文情并茂,但与在文学史上给张定位似未便等量齐观。不然,何以在海峡两岸的“看张”中大多数论者对张40年代政治上的失误和她离沪去港所写的《秧歌》、《赤地之恋》鲜有责备之辞呢?理性的态度和历史的与美学的观点相统一的方法对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还是可取的。总之,众多论者对张的缺失视而不见的现象,值得人们深长思之。
- 余斌
- 关键词:张爱玲热现代文学新文学作家现代作家现代派文学
- “希腊之馀光”——论周作人“受戒者的文学”概念之产生与发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周作人提出的"受戒者的文学"概念源自古希腊宗教与哲学。周作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起初源于古希腊宗教仪式,即得墨忒尔(地母)秘密仪式,反映了厄琉西斯密教的思想,后来又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随着对人类学等著作的接受,"受戒"逐渐成为周作人使用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意味着接受教育后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即克服过去的禁忌,涤除净化旧我(遗传而来的古代鬼魂),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再生"。在深入理解"受戒"概念的过程中,周作人对古希腊哲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其真正成为"爱智者"奠定了基础。
- 王媛余斌
- 关键词: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