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 作品数:85 被引量:1,09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被引量:31
- 2010年
-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 邓明艳曾菊新余斌李伯华
-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景观
- 河南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运用旅游业经济效应中产业关联的有关理论和河南各产业的最新统计数据,从投入结构、销路结构、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等4个方面,定量分析了河南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充分揭示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能在较大程度上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余斌马柯张立生
- 关键词:旅游业
- 城市“夜间经济空间”的生产及其嬗变——以武汉市吉庆街为例被引量:10
- 2021年
- 以武汉市夜间经济名片吉庆街为案例,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视角,综合运用田野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吉庆街夜间经济空间的生产及其嬗变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吉庆街的空间形塑过程主要经历了自由塑造、规范管理及现代商业更新3个时期。在自由塑造时期,排档商户、民间艺人、大众食客等民众力量通过自下而上的日常性实践完成对吉庆街夜间经济空间的最初建构;在规范管理时期,行政力量通过与原市井主体间的博弈,加入到吉庆街夜间经济空间的生产中;在现代商业更新时期,权力和资本强势介入,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完成了对吉庆街夜间经济空间的重塑。在此基础上,对吉庆街的空间嬗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与总结。
- 林攀余斌
- 关键词:嬗变
-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
-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4067105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结构与村镇布局研究(05JJDZH232)”,尝试从人文地理学...
- 余斌
-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城市化进程
- 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化被引量:13
- 2007年
-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9城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制造业分行业的年均增加值和增长率为指标,计算和分析其区域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武汉城市圈应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路径,通过完善集群网络规划、强化区域空间关联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 余斌李星明曾菊新
-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网络
- 江汉平原固定资产投资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2年
- 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扩大内需,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基于Eviews 9.0、ArcGIS 10.2等技术平台对江汉平原2008—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刻画,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江汉平原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江汉平原各市、区(县)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呈现一定的南北分异性特征.政府支持力度、经济消费水平及产业结构情况等是影响江汉平原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消费水平是其主导影响因子,而政府支持力度影响相对较小.据此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 刘杨洋余斌林攀
-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面板数据模型江汉平原
- 基于流动空间的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同城化是城市间要素流动与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实施同城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人口流、信息流三方面构建都市圈同城化综合测度模型,借助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解析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是都市圈的经济、人口与信息中心城市,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整体差异较大且两极分化现象突出;(2)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形成了“一心一区双轴多点”的空间格局,且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空间指向性和空间邻近效应等空间特征;(3)基础设施建设是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关键驱动力,经济发展能力是其直接推动力,而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保障是间接推动力。基于此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同城化发展建议,以期为区域同城化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与案例借鉴。
- 任俊虎余斌资明贵张汉霞郭新伟
- 关键词:同城化影响因素武汉都市圈
- 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格局演变及其畅通优化研究
- 2024年
-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工程。论文从供需关系、产业链接、要素流动和循环载体4个维度解析城乡经济循环内涵、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并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江汉平原为案例区,综合运用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揭示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寻其畅通优化路径。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水平较低但持续非均衡增长,城乡经济循环综合指数及供需关系、产业链接、要素流动和循环载体4个分维度指数分别从0.2164、0.0616、0.0534、0.0641和0.0373增长到0.4095、0.1308、0.0850、0.0990和0.0947,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2%、11.24%、5.93%、5.45%和15.35%。②同期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总体呈低水平聚集、区域差异小幅增大,空间变异系数由0.2055增长为0.2126。城乡经济循环供需关系和循环载体分维指数高值区逐渐向主要交通干线及沿线城市地区聚集、空间变异系数分别由0.3166、0.5665减小到0.2636、0.4705,但产业链接和要素流动空间分布特征不甚显著。③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障碍度呈逐年下降态势,分维度障碍度排序为产业链接(28.20%)>循环载体(27.89%)>要素流动(23.98%)>供需关系(19.93%),分指标障碍度排序前四为夜间灯光指数(11.23%)>建成区面积比例(10.79%)>单位GDP农业服务业产值(10.65%)>单位GDP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82%)。④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畅通优化可分为单一障碍型、双重障碍型和三重障碍型等3种类型6个分区,根据各区不同障碍类型分别提出针对性城乡经济循环畅通优化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城乡经济循环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 李小月余斌王彬燕
- 关键词:江汉平原
-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乡村居民休闲空间变迁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通过案例分析、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以江汉平原为例,探索乡村居民休闲空间的历史变迁和结构要素特征。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乡村居民休闲空间经历4个变迁阶段。原始文明时期,乡村地域空间要素缺乏,原始部落中央广场形成休闲空间雏形,表现为空间开放特征;农耕文明时期,乡村地域空间要素基本形成,散落的乡村空间格局致使休闲空间相对分散,表现为空间区隔特征;工业文明时期,乡村地域空间要素逐渐成熟,乡村休闲空间被外来游客占据享用,表现为空间掠夺特征;生态文明时期,休闲空间要素稳定完善,人地和谐共生,人人共享休闲空间,表现为空间共融特征。
- 徐燕余斌陈水映
- 关键词:乡村居民休闲空间历史变迁人地关系江汉平原
- 我国山区PRED协调的目标、影响因素与对策被引量:5
- 2006年
- 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的协调关系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矛盾以及发展资金的缺乏对山区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与非科学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制约了山区的协调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继续推进山区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并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山区PRED协调的必然途径.
- 吕蕾余斌彭荣胜
- 关键词: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