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克服

作品数:242 被引量:1,390H指数:2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7篇天文地球
  • 39篇生物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1篇珊瑚礁
  • 68篇珊瑚
  • 29篇全新世
  • 21篇气候
  • 17篇石珊瑚
  • 16篇海平
  • 16篇海平面
  • 13篇造礁珊瑚
  • 11篇生态
  • 11篇晚全新世
  • 11篇南沙群岛
  • 11篇变暖
  • 10篇造礁石珊瑚
  • 10篇雷州半岛
  • 10篇红树
  • 10篇红树林
  • 9篇地貌
  • 9篇珊瑚礁生态系...
  • 9篇全球变暖
  • 9篇滨珊瑚

机构

  • 163篇中国科学院
  • 96篇广西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广东海洋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广州市气象局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广西科学院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41篇余克服
  • 63篇施祺
  • 47篇王英辉
  • 39篇陈特固
  • 35篇赵美霞
  • 33篇张乔民
  • 25篇陈天然
  • 21篇李淑
  • 16篇赵焕庭
  • 15篇严宏强
  • 15篇王丽荣
  • 13篇张会领
  • 13篇王丽伟
  • 11篇张媛媛
  • 10篇王永刚
  • 9篇赵建新
  • 9篇黄学勇
  • 8篇陶士臣
  • 7篇韦刚健
  • 7篇宋朝景

传媒

  • 30篇热带地理
  • 15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2篇第四纪研究
  • 11篇科学通报
  • 9篇生态学报
  • 8篇海洋通报
  • 7篇海洋学报
  • 6篇第二届深海研...
  • 5篇广东气象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城市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广西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海...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年份

  • 6篇2023
  • 9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16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28篇2016
  • 4篇2015
  • 13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15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2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沿海城市热岛特征分析被引量:30
2006年
利用广东省沿海地带气象站、海洋站观测的1960—2003年气温资料,以5个无热岛效应影响的海岛站气温为参照,分析了近44年沿海18个气象站受城市热岛影响的程度,得出台山、珠海、汕尾、惠阳气象站的热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其余14个站不同程度地受热岛影响。受热岛影响的气象站近10年平均热岛强度为0.4~0.8℃、近30~50年间年平均气温升温率较参照站增加0.1℃/10a~0.3℃/10a。
曾侠钱光明陈特固张江勇余克服
关键词:热岛强度陆面温度海面温度
西沙群岛基底火山碎屑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南海西沙群岛琛航岛珊瑚礁底部火山碎屑岩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的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单斜辉石属于富钙透辉石,部分有正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Ca、Fe、Ti的含量逐渐增加,是岩浆正常结晶顺序的反映,说明该区域的岩浆演化是向着富Ca、Fe、Ti方向发展的。主量元素数据显示,单斜辉石具有低Si高Al的特征(SiO2=41.40%~48.44%,Al2O3=5.54%~10.20%),且AlⅣ含量较高,说明母岩浆为不饱和碱性岩浆系列;此外,单斜辉石Ca含量偏高,Ca/(Ca+Mg+Fe)值在46.1%~51.4%之间,推测是母岩浆的高Ca含量导致了大量高钙辉石的产出。结合西沙海域的地震和构造资料,推测琛航岛珊瑚礁的基底是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平顶状海山,系岩浆穿过断裂发育的岩石圈层在西沙群岛的海底喷发,随后火山碎屑物质经过堆积、固结作用而形成;该火山碎屑岩的原岩为板内碱性玄武岩。
李诗颖余克服张瑜张瑜严宏强
关键词:火山碎屑岩单斜辉石矿物化学
中国珊瑚礁研究的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对珊瑚礁的地貌特征、面积以及健康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对珊瑚礁的保护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中国珊瑚礁的未来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尚难以预测,但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应该是最大的威胁。
张乔民余克服施祺赵美霞王丽荣
关键词:珊瑚礁地貌特征保护管理
文献传递
珊瑚疾病的主要类型、生态危害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6
2010年
与人和其它动物一样,珊瑚也生病。在过去30多年里各种珊瑚疾病对全球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已知的珊瑚疾病多达30多种,但确定病原体的仅6种。阐述了造礁石珊瑚的7种最主要疾病类型(黑带病、黑斑病、白带病、白色瘟疫、白斑病、黄带病和珊瑚白化病等)的症状、扩散速率、疾病患病率、珊瑚死亡率等。频繁发生的珊瑚疾病导致主要造礁物种死亡,减少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日益严重,甚至引起以珊瑚为主导的珊瑚礁系统转变为以大型藻类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全球气温上升和人为活动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被认为是各种珊瑚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海水温度升高是Oculina patagonica和Pocillopora damicornis2种珊瑚细菌性白化的先决条件,其它环境因素如营养盐、有机污染物等超过一定量或pH值改变时会对珊瑚造成生理压力,降低其对病毒的抵抗力,也可能改变病原体生存的生态阈值,增强其病原毒力,引发并加速疾病的扩散。此外,珊瑚的生存环境如覆盖度、水深等与疾病的爆发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覆盖度高,水深较浅处珊瑚疾病发生频率高。
黄玲英余克服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生态危害环境影响
涠洲岛42年来海面温度变化及其对珊瑚礁的影响被引量:58
2004年
涠洲岛位于南海珊瑚礁分布的北缘 .温度是影响其珊瑚礁生态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 .对器测温度分析发现 ,近 4 2年来涠洲岛海面温度 (SST)与全球气候变暖呈准同步变化趋势 ,存在 3~ 4年与 7~ 8年的变化周期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涠洲岛SST上升比较明显 .其月平均最高SST的持续上升将使本区珊瑚生长处于一种非常敏感的边缘 ,加上人类活动 (建筑取材、炼油、旅游、捕鱼、养殖等 )对涠洲岛珊瑚礁的潜在不利影响 ,则可能导致珊瑚礁的退化 .此外 ,在系统的野外调查基础上 。
余克服蒋明星程志强陈特固
关键词:海面温度珊瑚礁生态影响生态系统气候变暖
一种便于珊瑚移植的苗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珊瑚移植的苗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插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上设有限位片,该限位片中部穿过支柱,覆盖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内填充有混凝土填料层,该填料层与限位片下表面粘连。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在格栅型珊瑚苗...
黄雯蒙林庆聂智君黄学勇余克服
文献传递
三亚鹿回头石珊瑚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8
2008年
对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沿垂直岸线的5条断面上84个调查样方观测照相和室内判读分析,鹿回头岸段石珊瑚共有13科24属69种,珊瑚分布不均,少数种类优势明显。石珊瑚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其重要值百分比为36.62%;优势属为滨珊瑚属(43.85%)和鹿角珊瑚属(22.88%)。各断面间多样性格局差异明显,并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东北部第1、2断面石珊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多样性指数值高于中南部第3、4、5断面;礁坪为珊瑚稀疏生长带,种类较少且滨珊瑚为绝对优势属(重要值百分比>50%);礁坡为珊瑚密集生长带,种类较多以鹿角珊瑚最占优势(28.33%),滨珊瑚仅次之(26.71%)。近年来该岸段珊瑚礁衰退趋势明显,不合理的破坏性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石珊瑚多样性的空间差异除因礁坪礁坡不同的自然环境外,主要与受到不同类型和强度的人类活动有关。礁坪大潮低潮时暴露,环境恶劣,且受人类采挖、践踏活动影响较频繁和明显;礁坡环境适宜,人类活动影响也相对微弱。养殖、捕捞和近岸排污等人类活动在岸段中南部较为突出,对珊瑚多样性的影响比东北部明显。在尊重珊瑚礁发育的自然规律基础上不断加大力度制止养殖、不合理捕捞和近岸排污等破坏性人类活动,才能更好地科学保护和管理该岸段珊瑚礁。
赵美霞余克服张乔民施祺
关键词:珊瑚礁生物多样性
中全新世海南潭门滨珊瑚的生长率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2023年
珊瑚生长率是珊瑚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指标,其反映珊瑚生长快慢,并提供高分辨率的海水表层温度变化信息。中全新世作为当前全球变暖的地质历史相似型,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该时期的气候环境状况对于理解现代气候变化的过程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采自海南潭门珊瑚岸礁的23段中全新世(6143—4356 a BP)滨珊瑚进行生长率分析,并基于该区域现代(2005—2021 AD)滨珊瑚生长率与SST的关系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共406 a的年均SST序列。结果显示:1)中全新世滨珊瑚生长率的变化范围为0.607~1.670 cm/a,均值为1.079 cm/a,且存在明显的波动变化过程;2)基于生长率重建的中全新世平均SST为25.7±0.54℃,这与全球变暖程度加剧背景下的现代海温相近;中全新世年均SST的变化范围为24.7~26.8℃,其中5860、5660和5160 a BP为3个显著的低温期;3)对比现代与中全新世(5427—5394、5243—5209、4515—4456和4404—4356 a BP)珊瑚生长率的频谱周期,发现现代与中全新世珊瑚的生长率均存在显著的3~7 a ENSO周期,但中全新世ENSO主周期改变且频率显著降低,表明中全新世的ENSO活动总体偏弱;概率密度函数统计进一步显示中全新世期间ENSO变率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
李悦儿余克服余克服江蕾蕾
关键词:海表温度中全新世南海北部
永暑礁西南礁镯生物地貌与沉积环境被引量:11
2003年
在海上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南沙群岛永暑礁西南部礁镯并非传统的开放型环礁,而是一个封闭型的小环礁,封闭的泻湖能够为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提供原生生物沉积。该小环礁可分为礁前斜坡活珊瑚林带、外礁坪珊瑚生长带、礁突起珊瑚枝块胶结堆积带、内礁坪枝状珊瑚生长—砂质沉积交互带、泻湖坡枝状珊瑚生长—细砂沉积带和泻湖盆底粉砂质生物沉积带共6个生物地貌和沉积带。12个礁坪原生滨珊瑚和2个礁岩滨珊瑚的14C和TIMSU Th测年结果表明永暑礁礁坪面形成于近代,它们没有提供中全新世高海平面的证据,约950aBP的中世纪暖期南沙群岛可能有过非常强的风暴潮。此外,1000年以内的珊瑚常规14C未校正年代与TIMSU Th年代存在显著差异,在环境解释中需要特别小心。
余克服赵建新施祺钟晋梁陈特固
关键词:沉积环境海平面风暴潮永暑礁TIMS
一种编码纤维素酶家族GH30的纤维素酶基因gk2691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的编码纤维素酶家族GH30的纤维素酶基因gk2691,该基因是从珊瑚体内共生微生物宏基因中克隆而得,其具有序列表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并提供了所述编码纤维素酶家族GH30的纤维素酶GK26...
苏宏飞肖振伦余克服王英辉杨镇业黄雄良张琦
文献传递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