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飞

作品数:83 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心肌
  • 15篇动脉
  • 15篇细胞
  • 11篇血清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内皮
  • 9篇心病
  • 9篇冠心病
  • 8篇血管
  • 7篇心律
  • 7篇心律失常
  • 7篇综合征
  • 7篇病患
  • 6篇患者血清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压
  • 5篇他汀
  • 5篇肿瘤坏死因子
  • 5篇坏死因子

机构

  • 63篇郑州大学第一...
  • 13篇郑州大学
  • 13篇中南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
  • 9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舟山市人民医...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83篇何飞
  • 24篇郭荣
  • 17篇赵菁
  • 15篇陈魁
  • 12篇孙明
  • 12篇胡大一
  • 10篇黄振文
  • 10篇荆素敏
  • 9篇周宏研
  • 9篇刘瑞云
  • 8篇郭继鸿
  • 8篇姜正明
  • 8篇姜中兴
  • 8篇张萍
  • 8篇谢新生
  • 8篇梁莹
  • 7篇张雅娉
  • 7篇邱春光
  • 7篇苟建军
  • 7篇李学斌

传媒

  • 8篇河南医学研究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现代药物与临...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16的变化
2011年
背景:CXC趋化因子16作为一种炎症反应中的趋化因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16的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置入1或2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另选同期于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异常的健康者10名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CXC趋化因子1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XC趋化因子16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0.5,2,24h均升高(P<0.05);与置入前相比,置入后0.5,2h升高(P<0.01)。置入后0.5,2,24h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置入后0.5h与2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h高于24h(P<0.01)。血清CXC趋化因子1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r=0.632,P=0.017)。
秦立陈魁何飞姚友杰姜正明霍志芳赵国鲜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超敏C-反应蛋白
MTT法检测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研究通心络 (TXL)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 -3 0 4)增殖的影响。方法 制备通心络含药血清 ,用5 % ,10 % ,15 %TXL含药血清分别作用培养的ECV -3 0 4细胞 4h ,8h。通过细胞形态学、MTT法检测TXL含药血清对ECV -3 0 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通心络组光密度 (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含药血清培养 8h的OD值明显高于 4h的 (P <0 0 5 )。结论 TXL促进ECV -3 0 4细胞增殖。
杨敏孙明周宏研刘遂心何飞李彤
关键词:通心络增殖MTT法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细胞形态学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通路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是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的新成员,它与其功能性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因子(Fn14)结合形成TWEAK/Fn14信号通路,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最近发现TWEAK/Fn14参与到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多个阶段,而且其可能成为心力衰竭的预测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
张杰何飞
关键词:心力衰竭
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大量的临床实验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还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等。然而,近期的临床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加患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他汀类药物引发糖尿病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现对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引发糖尿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张磊何飞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糖尿病
抗自身免疫的新途径-CⅡTA siRNA的体外筛选及活性
2008年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siRNA对软骨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CⅡTA编码区第176、741及3061位点的siRNA(分别为siRNA1、siR-NA2、siRNA3)。通过纳米载体介导siRNA稳定转染原代软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及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水平。结果在重组人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诱导下,siRNA3阳性软骨细胞表面HLA-DR、-DP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93.36%、94.16%,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结论siRNA3抑制了CⅡTA的mRNA含量,并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郭荣何飞杜欣罗成伟陆泽生翁建宇吴穗晶林伟
关键词:小干扰RNA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并发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发生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34例ET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脑血栓性疾病分为病变组(80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率、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年龄、高血压发病率、白细胞计数、JAK2V617F突变率、既往血栓史及脾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高血压、JAK2V617F突变、血栓史是ET患者并发心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白细胞计数、高血压、JAK2V617F突变、血栓史是ET患者并发心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泽华何飞张豪张金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5-12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ACS患者98例,单盲条件下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48例和替格瑞洛组50例。氯吡格雷组首次口服300 mg氯吡格雷后,以75 mg/qd维持;替格瑞洛组首次口服180 mg替格瑞洛后,以90 mg/bid维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及PCI后24 h、7 d、1个月时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剂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随访统计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性别、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有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用药情况、疾病分类及实验室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病变数量及置入支架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RI总体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103.9,P<0.001)。两组内药物治疗前、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个月各时间点PRI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894.2,P<0.001)。组间和时间点对PRI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_(交互)=147.6,P<0.001)。两组PCI术后24 h、7 d、1个月各时间点PRI≥50%所占百分比比较,替格瑞洛组(8.0%、4.0%、4.0%)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75.0%、64.6%、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访1个月内,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8.3%,P=0.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vs 6.2%,P>0.05);替格瑞洛组次要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vs 4.2%,P=0.27)。结论 :对于接受PCI的ACS患者,�
魏小云陈魁付新何飞党瑜华姜正明胡彩娜郭亚男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
心悦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心悦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88%,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的76.4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CO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CKMB、cTnI、BN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心悦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好。
姚友杰杨敏华何飞申泱泱
关键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症状心肌损伤
可溶性FKN和TNF-α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贝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2010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不规则趋化因子(sFK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贝那普利(洛汀新)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对照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8例;对ACS组再进行分组,服用贝那普利6个月以上者28例为贝那普利亚组,近6个月内未应用任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者20例为非贝那普利亚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FKN和TNF-α的水平,比较各组之间sFKN、TNF-α水平差异,sFKN、TNF-α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FKN在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CS组显著升高(P<0.01);TNF-α在SA组、ACS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在SA组与ACS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高于SA组。贝那普利组血清sFKN和TNF-α浓度低于非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KN和TNF-α浓度之间有相关性(r=0.7),sFKN、TNF-α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结论:血清sFKN和TNF-α是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递质,贝那普利可能存在抗炎作用。
张雅娉陈魁阎西艴何飞
关键词:冠心病肿瘤坏死因子-Α贝那普利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16例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疗程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中NO、vW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浆中NO、vW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荆素敏陈魁何飞
关键词:血脂高血压阿托伐他汀一氧化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