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继江

作品数:27 被引量:184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电气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能源
  • 4篇电力
  • 3篇低碳
  • 3篇再生能源
  • 3篇商业模式
  • 3篇社会技术
  • 3篇能源转型
  • 3篇可再生
  • 3篇可再生能源
  • 3篇互联网
  • 2篇碳排放
  • 2篇能源互联网
  • 2篇科技成果转化
  • 2篇科技工业园
  • 2篇互联
  • 2篇技术能力
  • 2篇工业园
  • 2篇供热
  • 2篇光伏
  • 2篇发电

机构

  • 24篇清华大学
  • 3篇国务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科技部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清华大学建筑...
  • 1篇国网综合能源...

作者

  • 24篇何继江
  • 3篇王路昊
  • 3篇曾国屏
  • 2篇刘宁
  • 1篇何军
  • 1篇李福
  • 1篇沙德春
  • 1篇王毅
  • 1篇陈启鑫
  • 1篇林今
  • 1篇戚永颖
  • 1篇王宇飞
  • 1篇王富平
  • 1篇郭放
  • 1篇王文涛
  • 1篇谭小英
  • 1篇王磊
  • 1篇袁晓辉
  • 1篇宋祺佼
  • 1篇马君华

传媒

  • 6篇中国电力企业...
  • 4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国际石油经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电网技术
  • 1篇特区经济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高新区
  • 1篇环境经济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 1篇第八届中国科...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技术能力的商业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为案例被引量:20
2013年
本文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考察了深清院在内部产业化历程中发展技术能力,并成功地开发研发服务、科技孵化器、风险投资、科技园区运营等多种商业模式;进而概括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能力模型,并认为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其技术能力以合适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开发,在获得商业价值的同时有效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何继江王路昊曾国屏
关键词:技术能力商业模式
激发班组创新力被引量:1
2014年
冗余管理:管理动作过多的困局 准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现代企业的管理正呈现日趋复杂、繁重的态势,我们需要对此作严肃的反思。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工具层出不穷,时代和环境在加速变迁,企业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相较于以往,管理显得复杂和繁重,这是相对正常的,不过,如果以此作为管理日趋复杂化.尤其是操作层面、基层团队的工作日趋复杂、日趋繁重的理由,却并不是合理的。
石东何继江
关键词:创新力冗余管理企业管理
适应低碳发展需要的智能电网技术路径
2014年
将于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国际气候大会,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合作进程的转折点,世界各国将就2020年后国际减排制度框架达成协议,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将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2012年度在卡哈尔多哈举行的第18届国际气候大会结束了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进程,开启了德班平台“单轨”谈判.各国同意在2015年底之前谈出一个新协定,该协定将在2020年后具有平等法律效力并适用于所有国家.美国奥巴马总统将其称之为“一个突破性进展”.“这在以往法律协定的基础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因为《京都议定书》的核心义务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不约束中国、印度、巴西或其他新兴国家”.
何继江
关键词:智能电网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低碳谈判进程法律效力
中国为世界贡献全球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被引量:1
2015年
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他的设计中,能源互联网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实现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
何继江
关键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共享网络分布式
科学和技术分别为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贡献了什么?被引量:3
2012年
从两个方面对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历史进行梳理,一方面是技术传统对瓦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另一方面是科学理论对瓦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从而得到如下结论: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技术活动长期持续进行改进的结果,而不是来自于科学理论的一个突变性的技术创新;科学理论对蒸汽机的发明所做的贡献很小,但科学方法特别是实验方法和量化方法对瓦特改良蒸汽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何继江
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一)被引量:107
2015年
互联网与传统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极大促进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首先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给传统能源行业带来的变革和变化。在此基础上,从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增值、以技术为驱动的业务革新、以改革为契机的效益挖掘4个方面对能源互联网现有的以及可能存在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进一步地,提出了能量耦合、价格耦合、衍生交易"三位一体"的能源互联网交易体系。最后,对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陈启鑫刘敦楠林今何继江王毅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电力体制改革大数据
欧盟国家生物质能源供热利用综合分区——欧洲经验对中国的借鉴被引量:3
2021年
供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供热占到50%左右。2019年国际能源署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生物质能源作为优先发展的可再生供热来源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欧盟国家生物质供热事业发展较早、技术较为成熟、政策体系较为完善,其生物热能占欧盟可再生热能消费总量的86%,效果颇为显著,成为供热行业脱碳的重要动力,在全球范围具有极高的示范效应。文章构建欧盟国家生物质能源供热利用综合分区理论框架,基于对生物质能源供热体系供需潜力的测算,通过FCM法对欧盟28个国家的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量化分区。结果表明,欧盟各国生物质能源供热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五类利用综合区,分别是重点发展类(芬兰、瑞典、丹麦、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资源优先类(奥地利、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政策导向类(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塞浦路斯)、潜力良好类(捷克、匈牙利、希腊、西班牙、波兰、法国和斯洛伐克)和匮乏迟缓类(英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卢森堡和马耳他)。同时,探讨不同类型的欧盟国家生物质供热利用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结合中国现阶段供热实际情况及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即将面临的挑战,总结欧盟国家成熟的供热体系和丰富的供热经验,提出有利于中国清洁供暖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能源供应安全以及能源结构升级的一些启示和借鉴。
宋晨晨何继江张浩然
关键词:欧盟生物质能源供热
能源与水利结合模式探索——以南水北调西线光伏天河工程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在国家“3060”双碳能源战略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为西部地区探索碳中和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在碳约束下,水利工程应规划与部署减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东线和中线工程一期方案已实施,西线工程的方案尚在论证与优化中。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提出将能源与水利结合的创新模式,即光伏天河工程模式。光伏天河工程是将光伏阵列布设于西线工程的水渠水面及防护带地面上,从而形成规模宏大的带状光伏电站。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全长超过2300 km,除去隧道沟渠等部分,假设可铺设光伏面板的渠道长1000 km,水面外加两侧防护带宽度,光伏天河总体安装面积达到120 km^(2)。以每平米铺设120 W光伏面板进行计算,西线工程沿线可安装光伏14.4 GW。光伏天河系统每年发电量约1.87×10^(9)kW·h,节约标煤约2.30×10^(6)t,减少将近6.03×10^(6)t的CO_(2)排放量,有助于西线工程的整体减排降碳。以1 MW光伏装机为基准,光伏工程的投资回收年限为14 a,通过低息贷款和技术革新可缩短投资回收期。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在规划时应考虑将调水与能源结合,在渠道全线布设光伏阵列搭建光伏天河;二是,沿西线节点建立规模不等的地面和漂浮式光伏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形成若干水光互补绿色能源基地。
魏琦白保华何继江延星缪雨含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绿色电力减排
关于高新区管理体制的调研和思考——基于深圳高新区的调研考察被引量:2
2012年
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和地区由于自身的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的起点和路径也是各不相同。如何认识这样的差异,以更好地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成为高新区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曾国屏沙德春王路昊何继江
关键词:高新区
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建设的路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的能源体系正在面临一场革命,源自三个因素:能源供给安全、雾霾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革命的核心是两个替代:通过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绝对主体的电力系统,通过电力替代石油和煤炭,形成以电力为枢纽的能源结构.这两个替代的核心是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由于分布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隙性等特点,使得电网负荷峰谷差加大、安全运行稳定性降低、供配电效率减小、电能质量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导致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受到限制.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能源革命的形势下,引入电力需求响应机制显得格外重要.
何继江谭小英
关键词:电力系统需求响应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化石能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