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控制造纸废水循环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简称DCS),通过碎浆和抄片实验模拟造纸生产环节,探究了废水循环次数与DCS各特征参数以及纸张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CS微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0~200nm;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DCS的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且主要由CS贡献;DCS的阳离子需求量主要由DS贡献,DCS和DS的阳离子需求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不断增大;DS是DCS电导率的主要来源,DCS和DS的电导率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逐渐增大;DCS的COD主要由DS贡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DCS和DS的COD值逐渐增大;DCS物质以DS为主,DCS和DS的质量分数随水循环次数的增多显著增大,纸张性能参数值随循环次数增多不断降低,当循环次数达到18以上时,DCS物质的累积已对造纸操作和纸张性能产生了严重影响,测得此时DCS物质的COD值为985.23mg·L-1、Zeta电位值为-29.90mV、阳离子需求量为284.30mmol·L-1、电导率为2.85mS.
通过涂布分离法从造纸废水中分离并筛选出4株对造纸废水中溶解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DCS)具有较好去除效果的微生物.经16S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1,3和4号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号菌株属于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通过SBR反应器的连续运行发现,4株复合菌株能在反应器中稳定存活,且对造纸废水中的CODCr、DCS、DS去除率分别保持在60%,42%和40%左右,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实验表明,该4株菌株是去除造纸废水中DCS物质的良好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