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权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基因
  • 5篇肺癌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突变
  • 4篇聚合酶
  • 4篇合酶
  • 3篇肿瘤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免疫
  • 3篇基因突变
  • 3篇急性
  • 3篇核体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伍权
  • 10篇徐修才
  • 4篇操乐杰
  • 3篇胡超杰
  • 3篇孙自敏
  • 3篇张爱梅
  • 3篇刘欣
  • 2篇李传应
  • 2篇姚雪彪
  • 2篇李庆
  • 2篇陈柯
  • 2篇邵璐
  • 2篇侯丹阳
  • 1篇张素梅
  • 1篇汪渊
  • 1篇卜丽佳
  • 1篇张旭晗
  • 1篇夏淮玲
  • 1篇徐傲
  • 1篇汪健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DNMT3A基因突变的检测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DNA甲基转移酶3A基因(DNA methyltransferase 3 alpha,DNMT3A)突变的检出率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骨髓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扩增目的片段,然后进行直接测序检测DNMT3A突变情况。结果 70例患者中有6例突变,全部为初发AML患者,54例初发AML患者的DNMT3A突变率为6例(突变率11.1%),其中1例为R882C突变,5例为R882H突变,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的突变率为19.2%,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L-M5)中突变率高达21.7%。DNMT3A突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原始细胞数、初发时白细胞数、首次化疗缓解率等临床指标与DNMT3A野生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NMT3A基因突变在AML中发生率较高,多见于正常染色体核型和AML-M5患者中,其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纪濛濛孙自敏刘会兰徐修才伍权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聚合酶链式反应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突变检测特点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 RUNX1-RUNXT1、CBFB-MYH11 AML患者形态学、遗传学、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MICM)特点,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参考.方法 选取RUNX1-RUNXT1 AML 98例,CBFB-MYH11 AML 30例,进行MICM、FLT3-ITD突变基因检测.结果 RUNX1-RUNXT1与CBFB-MYH11患者的FLT3-ITD突变表达率都较低,分别为8%(8/98)、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NX1-RUNXT1患者免疫表型CD34 93%(91/98)、CD117 89%(87/98)、CD19 39%(38/98)、CD15 11%(11/98),附加染色体异常高达41%(40/98);CBFB-MYH11患者CD34 33%(10/30)、CD117 23 %(7/30)、CD11b 67%(20/30)、CD14 27%(8/30)、CD64 27%(8/30),附加染色体异常仅有7%(2/30);两者的CD7均较低,分别为8%(8/98)、7%(2/30),FLT3-ITD突变基因阳性CBF-AML伴CD7较高(40%,4/10).结论 两种CBF-AML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但二者FLT3-ITD和CD7均表达较低,且有一定相关性,部分解释了CBF-AML预后较好的原因.为个体化治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邬志伟胡超杰徐修才伍权李庆张爱梅孙自敏刘欣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CD7FLT3-ITD
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临床效果及生存情况,比较相关影响因素,为CML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CML慢性期患者120名,监测各组行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CHR为81%、6个月CCyR为57%、12个月主要分子学缓解(MMR)为33%,累积获得的CHR为97%,完全遗传学缓解为78%,CMR为40%,5年总生存期(OS)、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89%和79%;Sokal评分系统5年PFS分别为96%、80%、69%(P=0.035,P=0.008),5年OS分别为100%、89%、71%(P=0.035,P=0.022)。EUTOS评分系统5年PFS分别为92%、71%(P=0.036,P=0.001),5年OS分别为94%、77%(P=0.026,P=0.005)低危组疗效均明显优于高危组,但Sokal评分低危组和中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之间OS和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患者在服用伊马替尼过程中,6个月细胞遗传学缓解率、12个月分子学缓解率与远期疾病进展密切相关(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严重血细胞减少、停药>4周均为影响慢性期OS和PFS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中仅停药>4周为不良因素。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未出现Ⅲ级以上不良反应,Ⅲ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12%(16/120)、血小板减少7.5%(9/120),仅3例在治疗期间,反复出现Ⅲ级以上血细胞减少,改为尼洛替尼治疗。结论 (1)伊马替尼其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适合多数新确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一线治疗药物;(2)对于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评价,EUTOS评分系统可能较Sokal评分系统更为有效;(3)对于处于Sokal高危组或EUTOS高危组的患者,应尽早使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提高临床缓解率。
程雅馨朱薇波刘欣蔡晓燕童娟姚雯张旭晗伍权
关键词:甲磺酸盐类
常见JAK2基因突变的筛检及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建立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AK2基因5种常见突变的方法,并评价在3种常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9例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包括7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25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其他检查资料,对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20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所有病例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抽提DNA后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结果①149例MPD患者中共检出118例患者存在JAK2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79.2%。其中PV患者阳性68例,JAK2V617F突变65例、JAK2exon12突变3例,阳性率93.2%(68/73);ET患者检测出阳性35例,其中34例为V617F突变,JAK2exon12突变1例,阳性率为68.6(35/51);IMF患者阳性15例,均为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60%(15/25)。②JAK2突变阳性的MPD患者和突变阴性MPD的临床资料相比较,两组在患者性别,发病年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两组PV患者的白细胞[(19.5士7.6)×109/L vs(7.1土1.1)×109/L,P=0.0005]、血小板计数[(498士172)×109/L vs(206士114)×109/L,P=0.0004]、ET患者的血红蛋白[(152士18)g/L vs(112士11)g/L,P
徐修才伍权郑南丁凯阳刘欣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突变
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的准确性,并观察ALK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NSCLC患者石蜡标本234例,使用兔单克隆D5F3抗体行ALK蛋白IHC检测,对其中ALK阳性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验证。结果 234例NSCLC中,IHC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阳性率为8.97%(21/234),经RT-PCR检测验证有14例存在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5.98%(14/234);与组织学类型、年龄、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无关。21例标本进行RT-PCR验证,IHC(+)时二者符合率为0,当IHC()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二者符合率为100%。结论尽管IHC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假阳性,但当IHC()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与其他辅助检查一致性高具有诊断价值,是较为可靠的ALK筛查方法。IHC筛查及随后RT-PCR检测验证是发现ALK阳性肺癌经济可行的辅助诊断。
侯丹阳邵璐徐傲冷再君伍权李传应陈柯徐修才操乐杰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STAT5-ROS通路的活化以及p53凋亡信号异常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中的作用
程艳红郝英婵张爱梅胡超杰江潇潇伍权徐修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F3B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关于RNA剪接因子3B第1亚单位(SF3B1)基因突变的检出率,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目的片段,随后进行直接测序检测SF3B1突变情况。结果 52例MDS患者中有4例发生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为7.7%,突变类型均为K700E。突变发生在环形铁粒幼细胞(RS)增多的MDS为3/4例,发生率为75%。突变患者显示较长时间的生存期,但病例数较少。结论伴RS增多的MDS患者中SF3B1突变常见,突变阳性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好的预后。
许婧孙自敏徐修才伍权汪健纪濛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聚合酶链式反应
sARMS-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KRAS、BRAF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9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FFPE),采用FFPE样品DNA分离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DNA,使用sARMS-PCR同时进行KRAS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 KRAS基因突变21例(21/89);其中KRAS基因7种热点突变中,检出6种热点突变,均位于第12、13位密码子,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D及G12V位点突变,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C及G12V位点突变;未发现G12S突变型;2 BRAF基因突变1例(1/89),突变位点为V600E,为女性,黏液腺癌;3未见KRAS和BRAF基因同时突变现象。结论临床使用sARMS-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较强敏感性,且石蜡组织标本取材方便,可以作为两种基因的临床检测方法;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KRAS与BRAF基因是独立存在的。
邵璐侯丹阳冷再君徐修才伍权操乐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构建安徽地区NSCLC多驱动基因突变图谱指导肺癌个体化诊疗应用
操乐杰徐晓玲伍权夏淮玲李传应徐飞徐修才冷再君夏大庆纪子梅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90%。得益于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大量肺癌...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肿瘤治疗
T1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T_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以及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120例T_1期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微创手术组68例,开放手术组52例,研究T_1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同大小肿瘤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别。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1.0~3.0cm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9.7%。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的鳞癌N1、N2均无转移。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的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直径1.0~3.0cm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的T_1期肺癌患者更适合微创手术,但是肿瘤最大直径大于1.0cm的T_1期肺癌患者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曹冠亚于在诚伍权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结胸腔镜手术肺癌开放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