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晖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0例窦性心动过缓食道调搏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经心电图证实 ,心率在 4 0~ 5 5次 分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缓 )病人中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 90例心率在 4 0~ 5 5次 分的窦缓病人行食道调搏和药物阻滞试验 ,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及迷走神经张力 ,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窦缓病人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占 6 5 6 % ;窦房结功能低下者占 34 4 %。 4 5岁以下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明显多于窦房结功能低下 ,分别为 83 3%和 16 7%。而 4 5岁 (包括 4 5岁 )以上组情况正相反 ,分别为 2 6 2 %和 73 8%。结论 在心率为 4 0~ 5 5次 分的窦缓病人中窦房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起的作用随年龄组的不同而不同。年龄较大者 (≥ 4 5岁 )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起主要作用 ,相反 (<4 5岁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起主要作用。窦房结功能低下在两组中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张军康任晖鲁海屈兰燕
- 关键词:食道调搏窦性心动过缓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路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213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2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6.8%vs98.7%)、手术成功率(98.2%vs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6.12±0.67)dvs(9.02±0.81)d]、局部血肿(2/12)、尿潴留(0/18)、失眠(2/20)、烦躁(3/14)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6%vs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 谢静祝鹏任晖刘胜强马晶晶刘菲周俊宋大坤屈兰燕郑时康王甲文
- 关键词:冠心病ALLEN试验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的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以说明经桡动脉路径的优越性。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按采用的路径分为经桡动脉路径组(桡动脉组,213例)和经股动脉路径组(股动脉组,210例),分析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日、局部血肿、尿潴留、失眠、烦躁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 祝鹏谢静任晖刘胜强屈兰燕郑时康王甲文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并发症经桡动脉介入
- 三种中心静脉置管路径的比较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三种中心静脉导置管路径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置管路径不同分为3组,颈内静脉路径组103例,锁骨下静脉路径组105例,股静脉路径组106例,比较其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心律失常。3组内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局部渗血、血肿、血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脱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路径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 祝鹏谢静任晖李静刘胜强郑时康王甲文
-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导管堵塞
- 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116例室上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且在做射频消融术(RFCA)之前均先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的患者116例,对比观察TEAP时多导ECG检查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本组116例初诊为PSVT患者、其中110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相符合,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94.8%,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不符合,其诊断错误主要由于P波记录不清、RP标测不准确、属于复杂病例及不能观察室房逆行传导等局限性造成。结论: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之前行TEAP电生理检查可初步了解PSVT性质、分类、简化射频消融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放射线照射损害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刘胜强王世君祝鹏郑时康任晖张军康
-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介入治疗左回旋支后恢复窦性心律二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因间断胸闷、气促1年,加重2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吸烟史30年,20 ~ 40支/d.查体:血压110/70 mmHg(1 mmHg =0.133 kPa);口唇无发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叩诊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8次/min,节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心脏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前后径38 mm,未见左心房血栓影,左心室射血分数55%.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均未见异常;甘油三酯2.26 mmol/L.
- 王甲文祝鹏任晖巩洁袁博李静王东琦
-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左回旋支介入治疗持续性左心房血栓
- 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及QRS波时限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对比观察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双腔心室起搏器患者82例,其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42例。均随访观察3年以上,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心电图测完全起搏QRS波时限,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对LVEDV、LVESV及LVEF影响较小[(116.2±11.2)ml vs(125.4±15.6)ml,(57.1±7.1)ml vs(61.2±9.3)ml,(54.6±5.5)%vs(47.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S波时限较短[(138.9±10.3)ms vs(153.8±13.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 刘胜强陈进业沈桂冬任晖张军康
- 三点连线法指导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快速心脏起搏
- 2009年
- 将78例患者分为2组,A组40例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应用“三点连线法”指导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快速心脏起搏;B组38例在X线透视下穿刺左或右侧锁骨下静脉进行临时起搏。结果示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电极操作时间及起搏阈值无差异(P〉0.05),总抢救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1)。成功后电极平均深度为“三点间连线长度+9.0cm”。提示利用三点连线法指导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快速心脏起搏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适用于不同年龄、身高和体形的患者,对无自主心律和有自主心律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样有效。
- 任晖张军康巩洁袁博鲁海屈兰燕
- 关键词:心脏起搏
- 急诊与限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与比较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比较急诊与限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120例AMI患者,包括行急诊PCI治疗42例和行限期PCI治疗38例;而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4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AMI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HRV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后1、6个月时,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PCI治疗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及LVEF均显著提高,而且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较限期PCI治疗组患者进一步提高,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诊与限期PCI都可以改善提高AMI患者的HRV及心功能,尤以急诊PCI更为显著。
- 刘胜强娄闯袁博任晖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术心率变异性心功能
- 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5月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9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9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4周,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联用氯吡格雷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或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出血发生率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 袁博任晖巩洁李静王甲文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