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鑫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象
  • 3篇降水
  • 2篇预见期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环境因子
  • 2篇暖区
  • 2篇气象条件
  • 2篇苕溪流域
  • 2篇西苕溪流域
  • 2篇环境因子
  • 2篇降水量
  • 2篇洪水
  • 2篇洪水预报
  • 2篇暴雨
  • 2篇暴雨过程
  • 2篇WRF模式
  • 1篇对光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天气

机构

  • 8篇广东省气象台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作者

  • 13篇于鑫
  • 5篇包云轩
  • 4篇刘显通
  • 4篇郑腾飞
  • 3篇万齐林
  • 3篇黄健
  • 1篇刘继晨
  • 1篇高玉芳
  • 1篇蒋义芳
  • 1篇李晶

传媒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广东气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1961-2010年均一性较好的广东省逐日降水数据,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FA)确定了全省37个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近50年广东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极端降水与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间广东省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总体呈沿海高、内陆低的趋势,其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东南、西南及南部的沿海地区;而广东省西部、北部以及东北部地区是小值区较集中的地区。广东省近50年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极端降水事件存在偏多和偏少期。广东省的极端降水事件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且全年的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均小于10%。
于鑫郑腾飞刘显通莫颖妍付蕾陆杰英
关键词:气候学极端降水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出现了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mm的短时大暴雨.本文采用NCEP/NCAR FNL 1°×1 °再分析资料,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
于鑫郑腾飞黄健万齐林徐海秋
基于WRF模式和HEC-HMS水文模型的西苕溪流域洪水预报研究
洪水预报精度和预见期作为洪水预报的两个关键要素,与防洪减灾效益密切相关,洪水预报越精确,预见期越长,防洪调度的经济价值就越大。为了延长洪水预见期,保证洪水预报精度,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洪水预报中耦合高分辨率天气预...
于鑫
关键词:WRF模式洪水预报预见期
文献传递
一次华南海岸带台前飑线的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观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2007年8月8日,热带风暴"帕布"移动到华南近海,在珠江三角洲至湛江以西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气象探空等观测数据,分析此次台前飑线的生成、演变过程、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大气条件特征,并对热带风暴"帕布"与台前飑线环境大气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此次台前飑线系统是由孤立的对流单体逐渐发展而成,陆风环流的抬升作用有可能对飑线的初始生成起到重要作用;(2)台前飑线移动路径和强度受海岸附近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海岸靠近陆地一侧的强度远比内陆和海洋上强,移动路径倾向于沿海岸线平行;(3)台前飑线在发展和成熟阶段,其水平结构具有典型的尾流层云降水特征;其冷池强度和垂直结构具有典型的热带飑线特征;(4)台前飑线发生在具有深厚水汽层、对流凝结高度较低的环境大气条件中,与热带飑线的环境大气条件类似;而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低层垂直风切变强度与中纬度飑线接近;(5)热带气旋外围大风一方面使低层风切变加强,同时为环境大气提供了高层的水汽。在下沉环流区内太阳辐射使陆地明显增温,一方面使位势不稳定能量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海陆温差增大、海风环流加强,导致低层风切变进一步加强,低层水汽输送增大。下沉逆温抑制了低层弱对流的发生,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对流不稳定能量。
郑腾飞黄健万齐林徐海秋刘显通于鑫
关键词:飑线热带气旋陆风环境大气
多角度高光谱对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估算光能利用率的影响探究被引量:6
2014年
由于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随环境的变化关系十分复杂,现有的LUE估算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模型过于粗糙简单,而通过遥感直接估计LUE会更加可靠。研究表明,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PRI)与LUE有很好的相关性,故PRI在利用遥感估计LUE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很多研究也发现了PRI-LUE的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为了探究多角度高光谱对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估算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了各观测日的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变化情况及其与实测光能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平面的4个观测日都表现出后向的PRI值大于前向的PRI值,均表现出当光谱仪探头从后向散射方向向着前向散射方向变化时,PRI值逐渐变小然后随着天顶角的变大而变大;在光合作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PROSAIL模型在主平面前向散射方向的中等角度(45°和60°)与后向散射方向的小角度(-15°和-30°)可以较好模拟出单一植被覆盖条件下水稻冠层植被的反射光谱。
郑腾飞于鑫包云轩
关键词:光能利用率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于鑫郑腾飞黄健万齐林刘显通陆杰英
关键词:暖区暴雨天气尺度系统
ECMWF细网格10m风产品在南海北部的检验与评估被引量:5
2021年
基于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ECMWC细网格20:00起报的24、48、72h的10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风速与南海北部117个检验站点实测风速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3级以下、4到5级风的预报效果较好,风速预报满分率均在50%以上;3级以下风以预报偏高为主,4到5级风以偏低为主,6到7级和7级以上风预报效果较差,基本失分于预报偏低。EC-WMF模式对不同风向的风速预报系统性偏大,其中对西风和西北风预报效果较好,对偏南风和偏东风的预报效果较差。导致南海北部强风过程的天气系统中,冷空气占比最多达76%,其中又以弱冷空气占比最多,3种天气系统下的满分率和强风TS评分主要失于分预报偏高站次较多和强风的漏报。预报时效越长,满分率和TS评分越低,预报误差越大,预报偏差样本的离散度越大,体现出ECWMF模式在海面风预报中的不稳定性。
于鑫于明洋蔡景就
关键词: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南海北部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2)气温是制约阳澄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因子,日照条件不是导致蓝藻暴发的关键因子,微风、少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聚集并形成水华,湖面蓝藻的南北飘移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当某日前5d平均气温<30℃、日平均日照时数为4~10h、日平均降水量<3.0mm、平均风速为1~2.5m/s、盛行风向持续2d以上,则易暴发蓝藻水华。(4)利用前期对蓝藻密度变化有影响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了蓝藻密度预报方程,并对阳澄湖蓝藻水华发生状况进行拟合和试报,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方程拟合率较高,但峰值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金建平于鑫包云轩汪婷刘继晨
关键词:水环境因子气象条件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
金建平于鑫包云轩汪婷刘继晨
关键词:水环境因子气象条件
文献传递
冬季增城丘陵灌木林近地层湍流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2021年
涡动相关仪获得的湍流数据质量不仅受到传感器构造及当时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可能受到理论假设带来的误差的影响。对2018年1月1日—2月28日冬季增城丘陵灌木林典型下垫面近地层湍流观测数据进行了包括野点剔除、倾斜订正、感热通量的超声虚温订正、WPL修正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修正等后处理及质量控制。结果表明:常规野点剔除方法对于通量计算结果影响较小,AGC对降水和高湿天气十分敏感,能有效的提高能量闭合率;湍流发展充分性检验与平稳性检验显示,可用于基本研究的潜热通量、CO_(2)通量、摩擦速度、感热通量分别占样本总量的90.5%,86.4%,83.1%,87.7%,表明通过本研究质控方法处理后的湍流通量观测数据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可用于后续的分析。
于鑫郑腾飞黄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