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骨折
  • 1篇蛋白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修饰
  • 1篇修饰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作用
  • 1篇血浆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衍生生长因子
  • 1篇愈合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沙星
  • 1篇丝素
  • 1篇皮瓣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于洋
  • 3篇赵金龙
  • 3篇刘继超
  • 2篇刘丰虎
  • 2篇杨斌辉
  • 2篇杨立峰
  • 1篇宋永财
  • 1篇卫永鲲
  • 1篇张波
  • 1篇杨磊
  • 1篇吴涛
  • 1篇尹伟
  • 1篇欧阳振
  • 1篇王建华
  • 1篇宋永才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己内酯和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修饰后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血管化问题使组织工程骨应用于临床受到了制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促进骨细胞形成的同时也可促进骨组织中血管的形成。目的:观察聚己内酯/β-磷酸三钙/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黏附的影响,以及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①利用3D快速成形机制备聚己内酯/β-磷酸三钙支架(记为PCL/β-TCP支架),将支架浸渍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溶液中制备聚己内酯/β-磷酸三钙/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支架(记为PCL/β-TCP/PDGF BB支架)。②体外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上,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黏附与成血管基因表达。③体内实验:取21只成年大鼠,建立双侧胫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PCL/β-TCP/PDGF BB支架,对照组植入PCL/β-TCP支架,空白组不植入支架,每组7只。术后12周,进行Micro-CT扫描、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成骨与成血管基因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与PCL/β-TCP支架相比,PCL/β-TCP/PDGF BB支架可促进骨髓间充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与黏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 mRNA的表达。②体内实验:Micro-CT扫描显示,空白组可见明显的骨缺损,对照组、实验组均可见大量新生的骨组织,实验组修复效果更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和番红固绿染色显示,空白组没有明显骨组织形成;对照组可见大量成熟度较高的骨基质及相对较少的不成熟软骨组织;实验组可见大量的骨样组织及成熟度较高的软骨组织,大部分髓腔再通。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管内皮生长�
赵金龙刘继超于洋
关键词:聚己内酯Β-磷酸三钙
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后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正侧位DR平片、螺旋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后处理,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Schatzker分型,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结果的差异。结果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多层螺旋CT检测符合率明显高于DR平片检测符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进行立体、多平面、多角度成像,更精确地显示骨折的形态、部位、类型以及关节面损坏程度等信息,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Schatzker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对临床诊治有指导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于洋王建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扫描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近年国内外对骨折内固定后低毒性感染的报道有较多的文献,但对术后慢性低毒性感染内固定取出是否是必须的报道不一,没有固定的疗效判断标准,导致治疗方法结论不确切。目的:观察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患者56例,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环丙沙星+利福平+皮瓣转移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静点抗生素+局部清创内固定取出治疗。两组均完成3-6个月的疗程,每1-3个月复查血沉、肝肾功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随访6-24个月,治愈、好转患者无复发。治疗组24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11例治愈,6例好转,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5%。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张波赵金龙欧阳振于洋吴涛宋永才李伍健刘继超尹伟杨立峰刘丰虎杨斌辉
关键词:植入物窦道形成利福平环丙沙星皮瓣转移
经皮椎弓根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疗效、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行PKP治疗老年性椎体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34例.结果:32例椎体骨折球囊扩张后骨水泥灌注剂均无明显渗漏,2例灌注剂骨水泥渗漏,并引起神经根症状,其他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4例椎体高度恢复不良,30例椎体高度恢复良好,优良率88.2%.3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2例椎管内骨水泥少量渗漏引起的神经症状经口服神经营养药后神经功能全部恢复.随访后有3例腰背部再次出现疼痛,优良率91.2%.结论:老年性椎体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PKP的主要适应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椎体高度恢复,且下地行走较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卫永鲲杨斌辉刘丰虎杨立峰杨磊宋永财于洋
丝素胶原蛋白复合支架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皮肤损伤被引量:6
2023年
背景:胶原与丝素蛋白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支架,在皮肤、神经、血管、骨、软骨等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富血小板血浆是血液经过2次离心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多种组织修复需要的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再生与创面愈合。目的:观察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制备丝素胶原蛋白支架、SD大鼠富血小板血浆。取8周龄SD大鼠48只,每只背部制作2个直径2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4组处理:空白组缺损处注射生理盐水,单纯支架组缺损处植入丝素胶原蛋白复合支架,富血小板血浆组创缘注射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组缺损处植入丝素胶原蛋白复合支架+创缘注射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每组12只。造模后检测创面愈合率、创面炎症因子水平、创面组织学观察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联合组造模后第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大于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0.05)。②联合组造模后第7,14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0.05)。③造模后第14天的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处仅见少量的新生毛细血管与混乱排列的胶原纤维组织;其他3组可见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与腺体样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律,其中以联合组新生血管最多、腺体样组织层次更清晰、胶原纤维排列更规则。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CD31+细胞密度少于联合组(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相较于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联合组创面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可通过抑制炎症反�
刘继超赵金龙于洋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全层皮肤缺损皮肤损伤创面创面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