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昌民 作品数:9 被引量:56 H指数:4 供职机构: 爱荷华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文化科学 更多>>
特效与电影 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将从影轨出发,分析电影的视觉文法,尤其是由蒙太奇所带出的特定光学效果如溶接、划接和淡入、淡出等等。这些偏离摄影性的手段虽然在电影的文法系统当中只占据了一小部分,但其地位在叙事形构中却至为关键。透过讨论不同种类的特效(无法察觉的特效、隐形的特效、可见的特效)以及分析电影和摄影在处理特效的差异上,我们将可以理解为何"蒙太奇本身就是恒常的特效"。 于昌民关键词:电影史 人员名单 数字浩劫和视像碎灭:特别效果的科技诗学 被引量:3 2016年 在当下的银幕生态里,"暴力的影像"(曾经因为其带来的社会效果而广受谴责)越来越是激烈狂暴的电脑合成影像(CGI)。本文将回到麦茨的分析"特效"(trucage)的经典论文,重新思考特效如何形构了后影片的"数字特效",而非只著重在传统的蒙太奇上。 盖瑞特.斯图尔特 于昌民关键词:斯皮尔伯格 超验 好莱坞大片 《阿甘正传》 文化焦虑 电子游戏与电影:文化、方法和身份资本 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论述电子游戏及其二十年来的新兴研究学科对于电影研究所提出的挑战,并特别把焦点放在多人在线游戏。首先处理电子游戏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并分析电子游戏研究的起源。其后讨论电子游戏研究的方法论演变,铺陈出叙事学以及游戏学之间的角力,简述电子游戏如何继承与重构传统电影理论。最后,以大众媒介的定义分析电子游戏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近年来英美的文化研究学界要透过身份政治的考虑,思考跨媒介的资本主义运作。 于昌民关键词:电影研究 大众媒介 身份政治 谁害怕后电影研究? 被引量:12 2018年 本文从后电影研究的几种可能的方向出发,分析了数字革命与媒体研究对于传统电影研究的挑战。后电影研究可以说是对于媒体特殊性的重新思考与革新。一方面电影的特殊性受到肯定,另一方面把它当作过时的大众娱乐形式。究竟在这场"媒体转向"的浪潮中,电影是不是已经成为了"过去完成式"? 于昌民关键词:媒介研究 电影研究的未来:在现代性的历史与电影哲学的主体之间 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延续了《谁害怕后电影研究?》的思考,引入电影文化史的现代性问题和电影哲学两大理论,来思考如何从过去二十年的美国电影研究当中来寻求新的史学路线和理论方向。一方面,现代性问题的幽灵栖居于电影文化史的书写当中,召唤我们以危机、断裂等叙事来形塑对于过去的了解。另一方面,电影理论在数字的危机当中想要借用哲学的名号,重新为自身找到在话语论述当中的合理性──对于这两个议题的思考将会决定电影研究未来二十年的走向。 于昌民关键词:德勒兹 媒体考古学作为征兆(上) 被引量:14 2017年 本文是埃尔塞瑟即将出版的《电影史作为媒体考古学—追溯数字电影》(Film History as Media Archaeology—Tracing Digital Cinema)的结语,书中收录了埃氏许多论媒体考古学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埃尔塞瑟重返其二十五年来对于媒体考古学的研究,强调这一领域的方法、语汇与备受争议的地位。 托玛斯.埃尔塞瑟 于昌民关键词:早期电影 数字媒体 因果关系 反电影 被引量:12 2012年 《反电影》是法国思想家利奥塔最重要的电影美学篇章,利奥塔认为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出现的"反电影"倾向,呈现为影像运动的两极状态,即绝对静止与急速运动,这构成了对"再现叙事电影"代表的力比多经济学的反抗。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李洋 于昌民关键词:电影美学 利奥塔 思想家 经济学 力比多 影像 媒体考古学作为征兆(下) 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是埃尔塞瑟即将出版的《电影史作为媒体考古学:追溯数字电影》(Film History as Media Archaeology:Tracing Digital Cinema)的结语,书中收录了埃氏许多论媒体考古学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埃尔塞瑟重返其25年来对于媒体考古学的研究,强调这一领域的方法、语汇与备受争议的地位。 托玛斯.埃尔塞瑟 于昌民关键词:早期电影 数字媒体 因果关系 每午一死 2017年 巴赞在本文重新提出了他对于电影本体论与死亡之间的密切连结。透过观影与电影时间的现象学论述以及影片得以重复播放的特性,无可再现的死亡在电影当中获得了新的意涵。 安德烈·巴赞 于昌民关键词:早期电影 数字媒体 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