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根锁
- 作品数:33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藏民族传统文化与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构建(下)被引量:3
- 1999年
- 乔根锁
- 关键词:西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藏族传统文化西藏社会宗教观念
- 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
- 1994年
- 乔根锁
- 关键词:毛泽东哲学思想哲学内涵《邓小平文选》不搞争论
- 关于西藏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2002年
- 西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都不等同于宗教文化,但以特质与类型而言,它又是以宗教文化为主的文化。如果不把文化看成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而以凡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的观点去研究西藏传统文化,那就无法概括西藏文化的特点,也就无从进行研究。西藏传统文化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现阶段,西藏传统文化从总体上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并不脱胎于传统文化,而是吸收了其中的优秀成分,建立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基础上的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全新文化。因此,应当全面把握西藏传统文化,既要吸收其精华,更要抛弃其糟粕。
- 乔根锁
- 关键词: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先进文化
- 佛教般若思想在魏晋时期的逻辑演进
- 2014年
- 一、早期佛教的传入与“格义”佛学
佛教最初传人中国主要为小乘禅数之学.其虽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但却没有使佛教本身得到较好的传播。究其原因,一者汉末之前儒教这一处在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压倒性的优势排斥着外来的宗教.特别是一种与自身入世的价值取向相异的出世哲学:二者印度佛教小乘之学本身并非一种适合宗法制农业社会的理论学说.且并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故而未能传播开来。
- 陈雄乔根锁
- 关键词:印度佛教般若思想逻辑演进魏晋时期理论学说
- 古希腊罗马哲学与宗教
- 1989年
-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的灵魂和核心,则是高踞于社会意识形态宝殿之上的哲学思想。古希腊罗马哲学,表现了人类对宗教神话及各种迷信思想的觉醒与超越,它以其难以抗拒的魅力,引导着整个社会积极追求大自然的奥秘和人类自身的复杂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宏伟壮观的理论大厦,其所显示的,正是这个历史时代理性的,科学的,世俗的,自由的,积极进取的伟大精神。但是,仅仅几百年之后,在这块文明的土地上,基督教神学却被奉为独尊,信仰代替了理性,宗教代替了科学,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古希腊罗马文化被摧残殆尽,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与愚昧的时代。那么,具有高度理论思维水平的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如何坠入宗教神学中去的呢!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希腊和罗马人为什么会那么顺从地接受宗教的统治呢?这是个艰深而复杂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 乔根锁
-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哲学罗马文化哲学发展史迷信思想希腊哲学
- 论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被引量:11
- 1998年
- 一般来说,一切宗教实践都是受宗教理论制约的。藏传佛教哲学是印度佛教哲学和藏民族哲学思想一千多年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其哲学理论博大精深。藏传佛教哲学以系统化理论化方式对宇宙、人生、社会有着根本性认识,是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思维方式的综合体,是藏传佛教最深最高的理论。
- 乔根锁
- 关键词:藏传佛教印度佛教哲学理论宗教理论理论化
- 张载哲学诠释范式的历史反思被引量:1
- 2008年
- 对张载宇宙论和心性论之理论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在宋明理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各种不同倾向,而解读者本身在"前见"上的差异正是造成张载思想理解中分歧的根源。本文分析并评价了从传统到现代学术背景下张载哲学诠释的基本范式,提出只有以思想的终极关怀、终极问题为基源,并遵循思想体系自身的逻辑理路,才能合理解决张载思想诠释中的歧见而作出恰当的解读。
- 乔根锁
- 关键词:哲学范式
- 心性论:中国佛教哲学的核心——汉唐佛教心性论研究之一被引量:2
- 2008年
- 中国佛教从魏晋时期的大乘般若学发展到南北朝的涅槃与般若相融合以后,其哲学的中心就转到了心性论方面,由慧远、道生开其端,中国佛教对心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至隋唐天台宗、华严宗,特别是禅宗,都把心性哲学作为其宗立论的根据,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命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佛教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这是中国佛教哲学有别于印度佛教的重要特点之一。
- 乔根锁
- 关键词:心性道生
- 论中国古代早期自然哲学的几个特点
- 1999年
- 乔根锁
- 关键词:自然哲学中国古代哲学辩证逻辑埃利亚学派逻辑思想阴阳五行
- 论孔子至德中庸的境界
- 2015年
- 本文遵循孔子称中庸为最高德行这一路径,透过《中庸》对"中"、"和"的分析,探讨了"中"、"庸"作为德行的内涵,认为"中庸"是在"道"的层面下表现出来的在无声无息中敦化百姓的平常德行。
- 乔根锁赵光耀
- 关键词: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