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乌日娜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预后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1篇低剂量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动图
  • 1篇心梗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诊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6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篇乌日娜
  • 4篇赵瑞平
  • 2篇李猛
  • 2篇孙凯
  • 2篇宋秀荣
  • 1篇卢耀军
  • 1篇韩瑞娟
  • 1篇李晓琼
  • 1篇王艺华
  • 1篇甘甜

传媒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治疗策略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2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4413例,诊断SCAD患者9例,使用冠状动脉夹层的分类标准对夹层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SCAD的发生率、影像特点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者中,3例(33.3%)发生2处夹层,共存在12处夹层。8例(88.9%)发生临床事件,无症状1例(11.1%)。Ⅰ型夹层10处(83.3%),Ⅱ型夹层1处(8.3%),Ⅲ型夹层1处(8.3%)。6例中9处保守治疗,2例2处病变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例存在2支冠状动脉夹层,1支介入治疗,1支药物保守治疗。3处病变PCI治疗成功,6例Ⅰ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6~12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夹层无明显变化;1例Ⅰ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仍有心绞痛,给予PCI治疗;2例Ⅱ型夹层患者药物保守治疗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壁间血肿好转。结论 SCAD可以分3型。Ⅰ型夹层部分患者可以选择介入治疗,但存在操作的风险;Ⅱ型夹层(壁间血肿)选择药物保守治疗预后乐观。可以根据病变的类型、长度,选择性地采取PCI治疗。部分SCAD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预后比较乐观。但仍需长期观察随访效果,了解夹层愈合情况。
李猛甘甜乌日娜宋秀荣王艺华李晓琼
关键词:介入治疗保守治疗
采用生化指标及心电图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乌日娜赵瑞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标记物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治疗手段对梗死范围回缩率的影响及预后的评估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梗死范围回缩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入选符合标准的AMI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4组:A组19例(急诊PCI治疗者),B组31例(延迟PCI治疗者),C组33例(溶栓再通者),D组39例(非再灌注治疗者)。应用QRS记分系统计算四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记录四组患者人院时和AMI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及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四组梗死范围回缩率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回缩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四组梗死范围回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梗死范围回缩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梗死范围回缩率大于前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入院时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SV1、LVEDVI、LVEF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6个月时,A组LVESV2、LVEDV2、LVEF2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P〈0.05,其中D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及时对罪犯血管采取干预手段,梗死范围回缩率越大,心功能指标越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低,梗死范围回缩率是预测AMI预后的简单有效手段。
赵瑞平乌日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共价结合生长因子胶原补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制备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蛋白海绵补片,探讨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胶原补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胶原补片在无菌条件下经碳化二亚胺处理,实验组胶原补片于室温条件下利用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磷酸盐缓冲液+1-(3-二甲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处理,并与b FGF和VEGF共价结合。保存后1、3、7、14、21、2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上清液中b FGF和VEGF含量。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接种于两组胶原补片上,分别进行细胞计数、MTT检测以及溴脱氧尿苷单克隆抗体增殖实验,并采用SM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胶原补片与VEGF和b FGF结合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绘制释放曲线并分析发现,实验组生长因子处于稳定状态,仅有极少数发生解离释放。制备后28天,大部分生长因子存留于胶原补片上。随时间推移,两组胶原补片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增长趋势。接种后3天、7天比较显示,实验组胶原补片上碳化二亚胺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经RT-PCR检测和SMA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胶原补片上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b FGF和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补片可以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较大影响,有效促进其增殖并抑制分化。
卢耀军赵瑞平孙凯乌日娜韩瑞娟
关键词:胶原蛋白海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心梗治疗与梗死面积回缩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不同治疗手段与梗死面积回缩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符合急性心梗诊断标准的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4组:A组19例(急诊PCI治疗者);B组31例(延迟PCI治疗者);C组33例(溶栓再通者),D组39例(非再灌注治疗者)。应用QRS记分系统计算4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记录4组患者入院时及急性心梗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4组梗死面积回缩率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回缩率,比较4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4组梗死面积回缩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梗死面积回缩率均与D组有差异(p<0.0125)。下壁梗死面积回缩率大于前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入院时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SV1、LVEDV1、LVEF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6个月时A组LVESV2、LVEDV2、EF2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早愈及时对罪犯血管采取干预手段,能使梗死面积回缩率愈大,心功能指标也愈好,梗死面积回缩率是预测急性心梗预后简单有效的手段。
赵瑞平乌日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低剂量大螺距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对于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先心病患者47例,均使用SOMA TOM Flash CT扫描仪和超声心动图行心血管检查。所有入选患者均由外科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比较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心内结构异常共38处,双源CT诊断34处,诊断准确率89.47%,超声心动图诊断37处,诊断准确率97.37%。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证实心外结构异常69处,双源CT诊断66处,诊断准确率95.65%,超声心电图诊断56处,诊断准确率85.51%,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X2=7.07,P=0.008)。结论:双源CT诊断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两者结合有利于全面、准确的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李猛甘甜孙凯宋秀荣乌日娜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大螺距超声心动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