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厚中

作品数:63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基因
  • 13篇胃癌
  • 12篇细胞
  • 12篇癌组织
  • 11篇小康
  • 11篇小康型
  • 11篇免疫
  • 9篇肠癌
  • 8篇凋亡
  • 8篇乳腺
  • 8篇组织芯片
  • 7篇蛋白
  • 7篇增殖
  • 7篇乳腺癌
  • 7篇肿瘤
  • 7篇细胞增殖
  • 7篇腺癌
  • 7篇P33
  • 7篇ING1
  • 5篇胆囊

机构

  • 48篇江苏大学附属...
  • 17篇江苏大学
  • 15篇昆山市锦溪人...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昆山市第一人...
  • 2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镇江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昆山市中医院
  • 1篇昆山市第三人...
  • 1篇昆山市千灯人...
  • 1篇上海纳诺巴伯...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63篇丁厚中
  • 20篇曹方
  • 11篇倪灿荣
  • 10篇胡永伟
  • 10篇韩玮
  • 7篇于观贞
  • 7篇朱敏
  • 7篇朱荣
  • 6篇李海
  • 5篇吴福荣
  • 5篇郑斯杰
  • 4篇杨栋
  • 4篇朱明华
  • 4篇冯堃
  • 4篇李鹏飞
  • 3篇吕志强
  • 3篇杨海人
  • 3篇蔡晓凤
  • 3篇吴晓阳
  • 3篇冷新

传媒

  • 12篇江苏大学学报...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urvivin与p-mTOR在人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的表达;然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对冰冻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肠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p-m TOR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Dukes分期无关(P>0.05)。不仅如此,Survivin与p-m TOR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密切正相关。在Western blot实验中,肠癌组织Survivin与p-m 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进一步说明Survivin与p-m TOR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上升且呈正相关。结论: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并且两者表达也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肠癌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探索肠癌诊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陈在昌胡永伟朱荣曹方丁厚中
关键词:SURVIVINTOR肠癌
Bcl-3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Bcl-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Bcl-3蛋白表达,并分析癌组织中Bcl-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照si RNA)和Bcl-3 si RNA组(转染Bcl-3 si RNA)。转染48 h后,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Bcl-3表达;MTT、平板克隆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凋亡。结果:Bcl-3蛋白在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51.3%。乳腺癌组织中Bcl-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雌、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Bcl-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cl-3 si RNA组(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Bcl-3 si RNA组细胞增殖率和克隆形成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P均<0.01)。结论:Bcl-3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沉默后起抑癌作用,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率降低、凋亡率增高。
袁建良胡永伟丁厚中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凋亡
PCDNA3/p33^(ING1)、wt-p53转染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p33ING1基因与p53基因间的协同功能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p33ING1真核表达质粒(正义,反义)与wt-p53质粒,将其单、共转染至胃癌细胞株SGC-7901;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曲线比例;TUNEL法、MG-P-MY法染色观察SGC-7901的凋亡情况。结果p33ING1单转染和wt-p53共转染的SGC-7901胃癌细胞株较反义组和转染空载体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周期G0/G1期延长,S期变短(P<0.05),细胞调亡数增加(P<0.05)。结论p33ING1具有抑癌功能及生物活性,与p53基因共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二者呈协同依赖关系。
丁厚中吴福荣冯堃周健李海郑斯杰倪灿荣于观贞
关键词:胃癌细胞株转染凋亡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mTOR和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结肠癌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在含有63例结肠癌标本的组织芯片上,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TOR和VEGF在结肠癌和结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相关结果与结肠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TOR和VEGF在结肠癌中总表达率分别为42.6%和60.3%,在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1.4%和40.5%。结肠癌组织中mTOR和VEGF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P<0.05)。mTOR的表达率与性别和年龄均无明显关系(P>0.05)。mTOR和VEGF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呈显著正相关,mTOR和VEGF之间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mTOR和VEGF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mTOR和VEGF可作为结肠癌治疗的靶点。
朱荣丁厚中
关键词:结肠肿瘤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
MTSS1、Ezrin及Annexin 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埃兹蛋白(Ezrin)及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TSS1、Ezrin及AnnexinⅡ的蛋白表达,分析3种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MTSS1在中高分化、Dukes A+B+C期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Dukes D期结直肠癌(均P<0.01);Ezrin在中高分化、Dukes A+B+C期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Dukes D期结直肠癌(P<0.01,P<0.05);AnnexinⅡ在中高分化、Dukes A+B+C期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Dukes D期结直肠癌(均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MTSS1和Ezrin、Ezrin和AnnexinⅡ、AnnexinⅡ和MTS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0.259,P<0.01;r=0.405,P<0.01;r=0.215,P<0.01)。结论:MTSS1、Ezrin及Annexin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一组有效的结直肠癌诊疗指标之一。
王万之丁厚中史恩溢李小宁陈义钢
关键词:结直肠癌埃兹蛋白组织芯片
肾癌组织中HMGB1、MMP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6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MGB1、MMP9的表达,采用Person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HMGB1、MMP9表达高于癌旁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肿瘤直径与HMGB1、MMP9表达相关,而不同性别、年龄间HMGB1、MMP9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GB1、MMP9低表达肾癌患者的生存期要高于中、高表达患者,HMGB1、MMP9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HMGB1、MMP9、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MGB1、MMP9可能在肾癌的浸润、转移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肾癌组织中HMGB1和MMP9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肾癌的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
郑红芳丁厚中李巧星曹方
关键词:肾癌HMGB1MMP9预后
p33^(ING1)和wt-p53转染对胃癌细胞株生长抑制及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新型抑癌基因p33ING1真核表达质粒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凋亡的作用,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措施与方法。方法构建PCDNA3/p33ING1真核表达质粒,将p33ING1和wt-p53单、共染至人胃癌细胞,研究p33ING1与wt-p53间协同功能及对胃癌细胞产生的作用。结果重组PCDNA3/p33ING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经p33ING1和wt-p53单、共染的人胃癌细胞株SSCG-7901生长速度减慢,融合时间变长,周期S期变短,G0/G1期延长,凋亡增加。结论p33ING1除本身具有抑癌功能及生物活性外,同时参与p53基因并与其一起调控胃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二者为相互依赖协同作用。
吴福荣丁厚中冯堃李海郑斯杰倪灿荣于观贞
关键词:P33^ING1WT-P53胃癌细胞株凋亡
SPARCL1基因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类似物1(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like 1,SPARCL1)基因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肝癌SMMC-7721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p IRES2-Zs Green组,pIRES2-Zs Green-SPARCL1组,阴性siRNA组和SPARCL1 siRNA组,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其余4组分别转染p IRES2-Zs Green空质粒、pIRES2-Zs Green-SPARCL1、阴性siRNA及SPARCL1 siRNA;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ARCL1蛋白表达,同时联合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果;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和荧光镜结果同时证实转染效果良好。MTT结果显示5组细胞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5,P<0.01),p IRES2-Zs Green-SPARCL1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5);SPARCL1 siRN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低于其余4组(P<0.05)。流式细胞结果显示pIRES2-Zs Green-SPARCL1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5);SPARCL1 siRNA组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余4组(P<0.05)。结论:过表达SPARCL1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和促进凋亡,沉默SPARCL1则反之。
韩玮徐旋旋何大伟曹方丁厚中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方法胆囊切除手术是常规治疗该疾病的途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日益完善,与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同样效果确切,但损伤小,"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金术式。结果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结论本文结合昆山市锦溪医院的情况对乡镇医院外科开展该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技术作为适宜技术加以推广。
王建良韩锋沈恒山冯介云丁厚中
关键词:胆囊良性疾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胃癌组织中p33^(ING1)基因的表达及突变的检测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研究p33^(ING1)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及p33^(ING1)基因突变在胃癌中的地位。方法 应用Evision免疫组化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p33^(ING1)表达,采用聚合酸链-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法,检测胃癌中p33^(ING1)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结果 胃癌中的p33^(I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4%(56/103),远低于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的94.4%(34/36)和正常组的100%(32/32),三者比较P<0.01。胃癌中的p33^(ING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远隔转移及分化相关(P<0.05);用PCR-SSCP方法检测到胃癌组织中有3例突变12%(3/25),位于外显子2区内,DNA测序为错义突变。结论 p33^(ING1)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降,有外显子2存在突变,p33^(ING1)基因在胃癌的发生、进展、预后有重要意义。
丁厚中杨栋吴福荣李海冯坤郑斯杰倪灿荣于观贞
关键词:胃癌基因表达基因突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