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春风

作品数:13 被引量:117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
  • 3篇胁迫
  • 3篇美洲商陆
  • 3篇大豆
  • 2篇毒害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商陆
  • 2篇同工酶
  • 2篇铝毒
  • 2篇根系
  • 2篇发育
  • 2篇
  • 1篇电泳
  • 1篇氧化酶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特...
  • 1篇营养器官
  • 1篇荧光参数
  • 1篇植物

机构

  • 13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13篇刘鹏
  • 13篇龚春风
  • 9篇徐根娣
  • 4篇唐秀梅
  • 4篇蔡妙珍
  • 3篇王志颖
  • 3篇吴惠芳
  • 2篇吴琼鸯
  • 2篇黄芝婷
  • 1篇刘海华
  • 1篇孙文良
  • 1篇金婷婷
  • 1篇吴玉环
  • 1篇周主贵
  • 1篇杨卫韵
  • 1篇刘文秀
  • 1篇陈呤子
  • 1篇刘义玲
  • 1篇李锦山
  • 1篇郑小平

传媒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镉胁迫下龙葵叶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4
2008年
水培龙葵,设置0、10、25、50、100 mg·L^(-1)5个镉浓度,处理17和34 d后测定叶片中3个保护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结果表明,经镉处理后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都增加,25、100 mg·L^(-1)镉处理的差异显著;处理34 d后,3个酶的活性呈现随着镉浓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三者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唐秀梅龚春风刘鹏徐根娣蔡妙珍吴琼鸯
关键词:抗坏血酸抗氧化保护酶
锰毒对美洲商陆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以美洲商陆为研究材料,设置了5个锰(Mn)浓度:5(CK)、500、2 000、5 000、10 000μmol/L,用水培法进行试验。在处理10 d和20 d时,对其叶片的活性氧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锰处理时间的延长,锰胁迫使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表现为处理第20天时明显大于处理第10天,各时期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的变化不均衡。锰处理第1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保持稳定,酶促抗氧化系统对Mn2+胁迫下活性氧具有清除作用;处理第20天时,SOD、MDA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AT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锰处理下商陆叶片的细胞膜还没有受到明显伤害;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商陆叶片SOD和POD活性提高,保护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这可能是商陆耐锰毒的一种生理响应机制。
王志颖吴玉环刘鹏唐秀梅龚春风张德兴李锦山
关键词:锰毒活性氧美洲商陆
锰对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进一步阐明植物对锰毒的耐性机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Mn浓度下美洲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用顺序浸提法研究商陆根际Mn形态与6种土壤酶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Mn浓度的增加,真菌数量逐渐减少,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波动性。2)低浓度Mn可刺激脲酶、磷酸酶的活性;高浓度下,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高浓度下增加。3)相关分析表明,锰浓度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程度为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5种酶的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它们对锰胁迫有相似的适应性。过氧化氢酶、脲酶对锰的影响作用最敏感。4)土壤酶与锰化学形态多呈线性关系,各形态Mn与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转化酶活性的负相关性很小,全Mn与蛋白酶活性及专性吸附态Mn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5)各形态锰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优于总量锰,因此可将锰各形态含量关系作为评价红壤锰污染程度的主要生物学指标。
吴惠芳龚春风刘鹏王志颖王聪莹黄芝婷
关键词:美洲商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
铝对大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龚春风徐根娣刘鹏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铝毒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Mn胁迫对龙葵和小飞蓬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对Mn有明显耐受能力的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L.)和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为材料,用水培方法(Mn离子浓度分别为0.005(CK)、2、4、8、16mmol·L-1),研究植物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结果表明,Mn胁迫下,随着Mn浓度的升高,龙葵和小飞蓬的叶面积、根长、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株高先略高于对照,而后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培养液中Mn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两种植物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最大荧光(Fm)、同期光合量子产量(Yield)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Mn离子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两种植物的初始荧光(Fo)均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有上升趋势,但处理之间NPQ变化差异不明显。试验表明在Mn胁迫下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和电子传递速率被抑制。随Mn处理浓度增大,龙葵受Mn胁迫的影响比小飞蓬小,说明其耐Mn水平较小飞蓬高,更适合用于Mn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
吴惠芳刘鹏龚春风郑小平黄芝婷
关键词:MN叶绿素荧光参数
锰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锰对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锰处理将提高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强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大豆的光合效率。当锰过量时,不利于大豆的光合效率。2个大豆品种对锰的反应上存在着差异,浙春3号对锰的敏感性大于浙春2号。
杨卫韵刘鹏徐根娣龚春风
关键词:大豆光合特性叶绿素可溶性糖
大豆根缘细胞对Al^(3+)毒害的响应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大豆根缘细胞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和对Al3+毒害的响应,为提高大豆的耐铝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春3号和辽鲜3号为材料,采用悬空气培法,研究大豆根缘细胞产生的数目、活性随根长的变化及Al3+毒胁迫下根缘细胞形成和释放的难易程度。【结果】大豆根冠周围新形成的根缘细胞呈圆形,随着生长逐渐发育成椭圆形或矩形或长条形。当根长为15~25 mm时,根缘细胞数目达最大值,浙春3号约3 000个,辽鲜3号约3 800个。去根缘细胞的大豆分别用100、200、300、400μmol.L-1 Al3+溶液喷洒根尖,根缘细胞的数目和活性明显低于0μmol.L-1Al3+溶液喷洒的处理,且Al3+浓度越高,根缘细胞数目和活性下降幅度越大。200μmol.L-1 Al3+、300μmol.L-1 Al3+处理4 h,两个大豆品种的PME活性明显升高,400μmol.L-1Al3+处理后PME活性均有明显下降。这说明高浓度Al3+不利于根缘细胞的形成和释放,降低细胞活性和PME活性,辽鲜3号的根缘细胞对Al3+胁迫反应更为敏感。【结论】Al3+毒害时,维持较高根缘细胞的数目、活性及PME活性是抗性品种耐铝毒的重要途径。
蔡妙珍刘鹏徐根娣刘文秀龚春风
关键词:大豆发育
镉对龙葵(Solanum nigrum L.)根系形态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以龙葵(Solanum nigrum L)为材料,水培法设置了5个镉质量浓度:0、10、25、50、100mg·L^-1进行试验。在处理17d和34d时,分别对其根系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中低质量浓度(10~50mg·L^-1)的镉促进龙葵根系生长,表现在处理17d时其根长、体积均随镉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高质量浓度(100mg·L^-1)的镉抑制根系生长,表现在处理34d时其根长、体积、直径低于对照,根长达到届著水平。随着镉处理时间的延长,10mg·L^-1促进效果明品,表现为处理34d时其根长、体积、直径均达到最大值,100mg·L^-1抑制程度加剧,表现为其根长、体积、直径均急剧下降;(2)0~50mg·L^-1的Pro含量和质膜透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100mg·L^-1 MDA与Pro含量均冠著高于对照,100mg·L^-1的质膜透性在处理34d时比对照增加了58.7%。说明高质量浓度镉使龙葵积累了大量的MDA和Pro,对龙葵表现出毒害作用,而龙葵作为超积累植物对镉胁迫表现出一定的耐性与适应性。
唐秀梅龚春风周主贵刘鹏徐根娣蔡妙珍吴琼鸯
关键词:根系形态生理指标
荞麦根缘细胞的发育及脱落后对铝毒的响应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悬空气培法,研究了荞麦根缘细胞发育过程的形态、活性变化和脱落后对铝(Al3+)毒的响应。结果显示,荞麦根缘细胞绝大多数呈细杆状,少数呈弯曲的长条型。根长25 mm时,根缘细胞中活细胞的比率最大(约94%);果胶甲基酯酶(PME)在根生长至5 mm时,活性最大,此后随着根的伸长,PME活性迅速下降,根长大于25mm时PME活性稳定在最大值的40%。脱离根尖的根缘细胞经50μmol/L Al3+处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存活率大幅度下降,处理后48 h时,存活率只有5%。铝毒加速离体根缘细胞的死亡。
蔡妙珍刘鹏徐根娣刘海华龚春风
关键词:荞麦发育
锰胁迫下龙葵和小飞蓬根叶中植物螯合肽和类金属硫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锰浓度(0.005,2,4,8,16mmo.lL-1)胁迫下龙葵和小飞蓬的根和叶中的植物螯合肽(PCs)和类金属硫蛋白(MTLP)的诱导合成量.结果显示,随着锰浓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株高和根长先略高于对照,而后逐渐下降.锰胁迫诱导植物产生的PCs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含量较少;而PCs产生的前体物质谷胱甘肽(GSH)和MTLP的诱导量与锰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锰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两者的非蛋白巯基化合物(TNP-SH)和GSH在8mmol·L-1锰浓度下达到最大值,总体上龙葵的含量比小飞蓬大.MTLP的含量随着锰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龙葵在8mmol·L-1锰浓度时含量最高,而小飞蓬叶和根分别在2mmol·L-1和4mmo.lL-1时即达到最大,之后下降,且龙葵的MTLP含量大于相应浓度下的小飞蓬的含量.实验表明GSH和MTLP对不同锰处理浓度的响应都较敏感,故可作为植物耐锰胁迫及鉴定土壤锰污染的参考指标.随着Mn处理浓度增大,龙葵受Mn胁迫的影响比小飞蓬小,说明其耐Mn水平较小飞蓬高,更适合用于Mn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
吴惠芳龚春风刘鹏王志颖陈佳丽
关键词:植物螯合肽类金属硫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