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娟
-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型种植体增强后牙支抗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目的:研究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和Ⅱ类的拔牙矫正病例48例,在完成整平排齐,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 4例。研究组使用微型纯钛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前后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研究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了4.2 3mm和2 .41mm。对照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3 .5 6mm和1.94mm。结论:微型纯钛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避免了后牙支抗丢失,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 李平陈卫民毛靖齐娟谢晖
-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口腔正畸支抗
- 鼠牙正畸移动中牙周膜功能状态与牙根吸收的关系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鼠牙正畸移动中牙周膜功能状态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33 只6~8 周龄体质量(250±2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1 只)和实验组(22 只).通过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上颌左、右第一磨牙咬合力改变,3 周后分别形成牙周膜代偿性机能亢进模型和牙周膜废用性萎缩模型,据此实验组又分为萎缩组与亢进组(A、B组,各11 只).在各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5 mm镍钛螺簧,初始力值0.59 N(60 g),近中移动磨牙.14 d后处死动物,拍摄X线片测定各组牙齿移动距离,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测定牙根吸收情况.结果: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牙根吸收程度[(44.064±13.531) μm]明显大于B、C 2 组[(20.648±2.491 μm),(28.045±5.683) μm,P<0.01],且牙移动距离B组与A、C 2 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的无咬合接触牙较咬合力代偿性增强或正常咬合接触牙更易发生牙根吸收.
- 齐娟毛靖谢晖邓卓峰
- 关键词:牙根吸收牙周膜废用性萎缩正畸牙移动
- 鼠正畸牙移动中废用性萎缩牙周膜与牙槽骨改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鼠磨牙牙周膜废用性萎缩功能状态对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5周龄体重(250g±20g)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通过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右上颌第一磨牙丧失咬合接触,3周后形成牙周膜废用性萎缩动物模型。在两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5mm镍钛螺簧,初始力值50g,近中移动磨牙。分别于加力后0、3、7、14d处死动物,通过组织学方法对第一磨牙压力侧牙槽骨破骨细胞进行染色并记数;并对14d组拍摄X光片测定牙齿移动距离。结果: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牙齿移动距离(0.611mm±0.142mm)小于正常对照组(0.679mm±.090mm),差异无显著性(P>0.05);萎缩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除0d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畸治疗中,无咬合接触的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牙较正常咬合接触牙对矫治力反应差,骨改建率低,易发生玻璃样变和潜掘性骨吸收,延缓牙移动,因此对无咬合接触牙的临床治疗中应采用轻力。
- 齐娟毛靖杨平
- 关键词:骨改建牙周膜废用性萎缩正畸牙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