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泳欣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1年
- 发病后48 h内使用阿司匹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除溶栓以外被循证医学证实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阿司匹林的净效益有限。国际上一直在开展替代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物或方案。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以失败而告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缓释剂、西洛他唑已经获得了至少与阿司匹林同样有效和安全的初步证据。氯吡格雷单用虽然获得了初步可行性的证据,但尚缺乏与阿司匹林的直接比较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是重要的二级预防手段,近年研究提示尽早实施则可以额外获益。而针对小卒中或TIA患者短期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也获得了初步证据。本文对上述有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结合国内外指南,系统阐述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抗血小板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和发展方向。
- 徐安定黎泳欣黄立安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药物
-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
- 徐安定刘小艳黎泳欣
- 多种心电检测法筛查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的研究
- 目的 探究7天内重复12导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h-Holter)、至少24小时的心电监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AF的筛查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
- 黎泳欣刘小艳徐安定
- 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
- 发病后48h内使用阿司匹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除溶栓以外被循证医学证实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阿司匹林的净效益有限。国际上一直在开展替代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物或方案。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以失败...
- 徐安定黎泳欣黄立安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试验
- 心源性脑栓塞的低诊断现状及对策
- 卒中是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世界性疾1.心源性脑栓塞(CE)是脑梗死的常见分型20% 或更高,其中AF是最重要的原因,而阵发性AF(pAF)可能高达所有卒中的10%2-6.缺血行卒中或TIA合并AF患者的二级预防有别于非...
- 徐安定黎泳欣刘小艳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回顾性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治疗并对其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对86例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并分别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基线情况以及经过治疗3个月后复查倾斜试验的结果,观察阴转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美托洛尔组HUTT转阴率略优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事件方面,厄贝沙坦组略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一定的疗效,相比β受体阻滞剂,其不良事件较小,是临床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 黄美媚胡允兆黎宏庄欧阳基鹏李国兴黎泳欣
-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厄贝沙坦血管迷走性晕厥
- 多种心电检测法筛查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的研究
- 目的:探究7天内重复12导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h-Holter)、至少24小时的心电监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AF的筛查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
- 黎泳欣刘小艳徐安定
- 美伐他汀降低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的体外研究
- 2018年
- 目的通过美伐他汀降低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从机制角度探讨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方法在实验室培养神经细胞,并加入美伐他汀,观察美伐他汀是否具有活化AMPK的能力,并观察在给予美伐他汀的同时,Aβ导致的过磷酸化现象是否得到抑制。结果在样品中加入美伐他汀时,人神经上皮瘤细胞(SK-N-MC)神经细胞数降低情况改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美伐他汀作用24 h后,SK-N-MC神经细胞AMPK磷酸化。结论美伐他汀可能通过提高AMPK活性,对抗Aβ导致的神经毒性,并进一步抑制蛋白质过磷酸化,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
- 黄美媚黎宏庄欧阳基鹏李国兴黎泳欣甘育鸿
- 关键词:美伐他汀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
- 左乙拉西坦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121例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选择LEV单药治疗的121例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研究,观察LEV治疗20w后的总有效率及对EEG波形的影响。以治疗前8w基线期平均每个月癫痫发作频率为标准,与给予LEV治疗后随访每个月癫痫发作频率比较,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后疗效和脑电背景活动参数(α波、β波、θ波、δ波)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EV治疗癫痫患者20w后无发作41例(33.9%),显效39例(32.2%),有效21例(17.4%),无效15例(12.4%),总有效率8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均为轻度皮疹,嗜睡,头晕,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治疗20w时间歇期痫样放电(IEA)消失或减少50%以上者84例(69.4%)。治疗前患者α波的均值为30±9Hz,治疗后,α波的平均值为29±8Hz,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背景30s内θ波数治疗前为23±7个,治疗后为33±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波治疗前均值为12.8±6.8Hz,治疗后均值为13.2±6.6Hz,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波治疗前为17±6个,治疗后为16±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V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副反应小,且使痫样放电减少或消失,对脑电背景活动影响较小,对EEG的改善效果明显。
- 侯蕴祈麦慧玲石海琴黎泳欣钟剑平刘晓蓉
- 关键词:部分性癫痫脑电图癫痫波
-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4例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消炎痛25 mg/次,3次/d,加上维生素B1210 mg/次,3次/d;观察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150 mg/d起,逐渐加量治疗,疗程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定服药1、2、3、4周疼痛程度,按照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分数评定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2、3、4周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黄美媚李国兴钟剑萍梁艳玲黎泳欣
- 关键词:普瑞巴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