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树青

作品数:16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表面温度
  • 3篇热环境
  • 3篇热像仪
  • 3篇海冰
  • 2篇建筑
  • 2篇建筑材
  • 2篇建筑材料
  • 2篇干旱
  • 2篇渤海海冰
  • 1篇冬小麦
  • 1篇沿岸
  • 1篇沿岸地区
  • 1篇扬沙
  • 1篇灾情
  • 1篇载力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生理

机构

  • 1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作者

  • 16篇黄树青
  • 12篇顾卫
  • 8篇李宁
  • 6篇许映军
  • 4篇袁帅
  • 4篇林叶彬
  • 2篇崔维佳
  • 2篇丛建鸥
  • 2篇史培军
  • 2篇乐章燕
  • 2篇雷飏
  • 1篇刘雪琴
  • 1篇卜丹阳
  • 1篇杜子璇
  • 1篇李春华
  • 1篇刘永兵
  • 1篇朱莱茵
  • 1篇牛定炜
  • 1篇胡爱军
  • 1篇吴吉东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3篇气象科学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对渤海海冰面积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环辽东湾地区的大洼、锦州、绥中、熊岳、营口、旅顺6个站1960年~2007年48年间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资料及1996年~2004年9年间渤海海冰面积资料,分析了辽东湾沿岸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除1996年和1997年两年外,其余各年6站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5565。之后分析了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利用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推测出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60年~2007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年变化呈现明显的两段分布:1960年~1988年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以73天为中心上下振荡;1989年~2007年间以55天为中心上下振荡。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海冰面积相对较小的1989年~2007年间,未出现海冰面积逐年减小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年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将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李宁雷飏顾卫丛建鸥刘雪琴黄树青
关键词:年变化
半干旱地区工程创面植被恢复的温度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内蒙古赤通高速公路一处进行植被恢复的工程创面为研究对象,在植被恢复的不同时期,利用红外成像测温仪,多次进行表面温度的实地观测;在观测基础上分析了植被恢复在路域小气候中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半干旱地区的工程创面,在南坡(阳坡)使用浆砌片石护坡,会产生比裸露的自然岩石还要高的表面温度,从而加剧夏天公路路域范围的高温;而在南坡恢复植被覆盖可以显著地降低边坡表面温度,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改善,可使夏、秋、冬季南北坡之间的表面温度差下降5~10℃,改善两坡热量的不均程度。土壤水分条件对这种改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黄树青顾卫袁帅林叶彬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表面温度温度效应
热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的误差分析和修正被引量:5
2007年
红外热像仪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直观、可实时大范围地观测表面温度的优势,对表面温度的测量研究较为适合。但由于环境和被测物体的材质、表面几何结构和观测角度的影响,会使成像上表现的温度测量值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多次使用热像仪进行公路热环境观测的经验.总结了野外应用热像仪进行精确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降低误差的手段,并借鉴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提出了对整幅热像的温度进行逐像元修正的方法.得到较好的订正效果。
黄树青李宁顾卫
关键词:表面温度热像仪热环境温度反演
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看风险的本质与分类被引量:11
2008年
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论述了风险的系统动力学特征,并在分析风险分类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从风险的系统动力学特征出发,以风险因素作为风险分类依据的分类的构想,该风险分类体系有利于加强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风险分析和管理水平。
胡爱军李宁李春华黄树青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退耕对粮食生产灾情的间接影响分析--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及对气候和农业自然灾情的了解,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退耕前后气候背景、自然灾害发生和粮食生产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退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利用的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总体的抗灾能力,特别是对缓解成灾率为3-5成的那部分粮食作物的受灾有较大的作用。
吴吉东李宁牛定炜张明军黄树青张鹏
关键词:退耕粮食生产农业自然灾害灾情
渤海海冰资源理化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海冰资源品质评定是实际工程性开采选址的有效依据,海冰理化特征分析是海冰资源品质评定的基础和内容。本文主要选择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pH值、硫酸根、油类含量、悬浮物含量等7项理化特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平整冰的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以及油类含量要高于堆积冰,但低于母体海水;冰样的硫酸根和油类含量高于母体海水。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空间分布特征为: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上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加大的趋势。海冰pH值总体呈碱性: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海冰悬浮物含量:渤海湾>辽东湾>海上,迎风岸>背风岸;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海冰油类含量:辽东湾西北海岸>渤海湾>辽东湾东南海岸>海上;迎风岸>背风岸。实际进行工程性开采时,需要结合海冰理化特征和冰情参数,进行资源品质评估。
许映军顾卫袁帅林叶彬史培军黄树青
渤海沿岸海冰密度与空气孔隙率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密度是海冰资源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变动范围。本文以渤海沿岸连续两个年份的平整冰和堆积冰为研究对象,将海冰密度分为实密度和表观密度两种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实验和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渤海湾和辽东湾沿岸的海冰在密度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平整冰密度介于0.633-0.918g/cm3之间,堆积冰的密度变化范围为0.615-0.906g/cm3。在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海冰密度大小存在差异,但是平整冰的实密度和表观密度均高于堆积冰。利用两种密度值计算得出的海冰空气孔隙率对于了解海冰性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指导渤海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林叶彬许映军顾卫卜丹阳袁帅黄树青史培军
关键词:海冰表观密度
2005年渤海海冰冰厚热力增长特征实验的个例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认识渤海海冰冰厚热力增长特征,是开发利用海冰资源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2005年1月12日—27日在辽东湾鲅鱼圈和渤海湾黄骅海冰现场实验个例研究得出:鲅鱼圈的累积冰厚平均日增量1.33 cm/d,平均冰厚日变化为3 cm;黄骅的累计冰厚平均日增量为0.54 cm/d,平均冰厚变化为2.3 cm;冰厚从0 cm增长到10 cm所需的时间为鲅鱼圈5 d左右,黄骅10 d左右;冰厚日变化与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冰温与之间相关性显著,但冰厚对气温和冰温降低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当环境温度持续下降时,累积冰厚与累积气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当环境温度上升时,累积冰厚与累积气温之间相关性逆转。
乐章燕许映军顾卫袁帅黄树青
关键词:海冰厚度
基于生态足迹的沧州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对沧州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904 707 hm2,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57倍,目前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吴之正顾卫许映军林叶彬黄树青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渤海海冰反射光谱基本特征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针对渤海海冰监测的需要,在分析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洁净平整冰入手,通过控制实验,在辽东湾鲅鱼圈港内获取不同厚度的洁净平整冰、有积雪覆盖海冰和含有泥沙海冰的样本,开展海冰现场反射光谱观测实验。根据两年的观测数据,在可观测到的小于30cm厚度范围内,洁净平整冰的光谱曲线呈现出"一大一小"的双峰特征,且主反射峰值与海冰厚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有积雪覆盖海冰的主反射峰光谱值要大大高于相同厚度的没有积雪覆盖的洁净平整冰主反射峰光谱值;含有泥沙的海冰的光谱曲线在675~725nm波长范围内表现为先略有抬升,然后再继续下降的特征,而且其主反射峰值也大大升高。积雪覆盖和泥沙是产生渤海海冰"同厚异谱"或"同谱异厚"现象的重要原因。
李宁谢峰顾卫崔维佳黄树青刘珍
关键词:海冰厚度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