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标

作品数:149 被引量:2,373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6篇土壤
  • 38篇重金
  • 38篇重金属
  • 22篇农田
  • 19篇农田土壤
  • 18篇污染
  • 12篇影响因素
  • 12篇土壤重金属
  • 12篇长江
  • 11篇长江三角
  • 11篇长江三角洲
  • 9篇城乡
  • 9篇城乡交错区
  • 8篇有机质
  • 8篇重金属污染
  • 8篇金属污染
  • 7篇蔬菜
  • 7篇土壤肥力
  • 7篇土壤有机
  • 6篇耕地

机构

  • 147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江苏省地质调...
  • 9篇云南农业大学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陕西省科学院
  • 5篇瑞典农业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长江科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陕西省微生物...
  • 3篇如皋市土肥站
  • 3篇如皋市农业技...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作者

  • 148篇黄标
  • 52篇胡文友
  • 50篇孙维侠
  • 45篇赵永存
  • 20篇史学正
  • 14篇龚子同
  • 14篇于东升
  • 13篇田康
  • 12篇王洪杰
  • 12篇王志刚
  • 9篇邵学新
  • 8篇齐雁冰
  • 8篇杨劲松
  • 7篇张晓光
  • 6篇黄耀
  • 6篇邹忠
  • 6篇赵彦锋
  • 6篇丁峰
  • 5篇杨荣清
  • 5篇杨奇勇

传媒

  • 31篇土壤学报
  • 29篇土壤
  • 12篇土壤通报
  • 6篇环境科学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土壤学进展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三角洲城乡交错区农业土壤pH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被引量:31
2009年
城乡交错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壤pH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无锡市某城乡交错区为例,研究了土壤pH的时空变异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土壤pH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该区土壤pH变化较大(3.74~8.50),土壤酸度由交换性H+、Al3+共同决定,蔬菜地土壤由于交换性H+和Al3+的出现降低了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导致pH降低。稻田改种蔬菜后,土壤明显酸化,pH均值从6.43降至5.40;工企业周围土壤pH也明显降低;相反,在城镇周围及公路两侧土壤pH则明显较高。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土壤pH的变化受农业活动影响较大,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持续的强烈利用和大量施用无机化肥等;另外,工业活动也使得企业周围土壤pH明显降低;其次,公路和城镇建设带入的碱性物质使土壤pH增加,建议增加有机肥施用及水旱轮作进行改良。
朱小琴孙维侠黄标王洪杰赵永存史学正于东升
关键词:城乡交错区土壤PH影响因素
太湖地区水耕人为土中漂白层的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采集太湖地区4个具有漂白层的水耕人为土剖面(E—A1、E—A2、E-A3、E—A4)及1个发育于相同母质上的一般水耕人为土剖面作为参照(Ref),描述了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黏粒矿物组成、铁氧化物以及大量和微量元素等,并探讨了漂白层成因。5个剖面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存60%~75%之间,且剖面中各层次变异系数较小,小于10%;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剖面各层次问变异系数也小于10%,指示漂白层与上覆和下伏土层发育在相似物质来源的土壤母质上;而E—A1剖面漂白层中较高的粉粒含量(75.04%)、较大的中细粉粒和中细粉粒/粗粉粒比值的变异系数(38.05%、61.85%)表明该剖面母质具有不均一性。说明E—A2、E—A3、E—A4、Ref剖面土壤性质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成土作用形成的,而E.Al剖面土壤的性质变化除受成土作用影响外,还受沉积环境的影响。E.A2、E—A3、E-A4剖面的漂白层中蒙脱石和蛭石、粉粒和粗粉粒、SiO2、CaO、Zr等含量高于上下土层,而水云母和绿泥石、游离铁、A12O3、Rb、Li、Ba、稀土元素(Rareearthelement,REE)等则相反;同时,参照剖面亦有与E—A2、E—A3、E—A4剖面类似的特点,只是漂白作用出现在耕作层,不能定义为漂白层;而E—A1剖面的部分性质则显示出空间上的不一致性,其粉粒含量并非漂白层最高,而是随剖面土层深度向下越来越大。这些变异表明,太湖地区水耕人为土漂白层的形成,可以由黄土性泻湖相沉积物经过水耕过程中水分的周期性淹水和排干,通过机械淋洗和活性铁的淋溶而形成(剖面E—A2、E.A3、E—A4),也可以是母质沉积的过程中受湖水水面升降,导致机械淋溶,然后水耕过程叠加活性铁的淋溶而形成(剖面E-A1)。
王培燕黄标王虹潘剑君
关键词:漂白层母质同源性
砂浆黑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张效朴詹其厚尹楚良曹锦铎黄标朱祥明袁朝良周伟金邵炳云尚毅林长丰张修彬
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室内分析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如下几项主要技术成果:在怀远县包集万亩试区建设起4000亩有固定式、半固定式样及可移动式等自动灌溉设施的高标准节水灌溉样板方,为淮北地区发展旱作补充灌溉作出了示范;进一...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
便携式X荧光光谱(PXRF)测定法在农田土壤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前,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等^[1,2]。然而,这些方法分析重金属时,需经过王水消化口’或者混酸分解^[4]等前处理,过程复杂,周期长,测试费用高,并且对测试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快速、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王本伟胡文友黄标陈效民
关键词:重金属分析农田土壤测定法原子荧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我国北方典型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系统土壤重金属积累趋势被引量:14
2013年
大量研究表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农用投人品(如化肥、有机肥料、农药等)使用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将伴生的一些重金属带人土壤。这些重金属有可能在土壤中积累,并进入农产品,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危险性。因此,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及其生态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毛明翠黄标李元胡文友杨岚钦陈永高新昊
关键词:日光温室重金属
长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与来源被引量:23
2021年
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和来源对科学管理、安全利用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农田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Cu)含量、累积状况,识别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1)六种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程度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为:Hg>Cd>Cu>As>Pb>Cr;(2)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为参考,土壤中Cu、Cd和Hg超过风险筛选值的比例分别为2.13%、1.06%和0.53%,As、Pb和Cr未超过风险筛选值;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发现,Cd和Hg的污染较其他四种元素严重,其污染比例分别为12.83%和21.28%;(3)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工业总产值均能解释六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其他环境因子能解释某些特定重金属的空间分异;(4)研究区土壤中As和Cr的主要来源为农业源和工业源;Cd和Hg的来源除了农业源与工业源外,还有土壤母质;Cu来源与研究区农业活动、畜禽养殖活动以及工业活动有关,Pb主要来源于农业源、工业源和交通源。总之,研究的六种重金属存在不同的累积趋势,农业和工业活动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研究区交通、社会活动等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王信凯张艳霞黄标谢恩泽樊亚男胡文友赵永存邱一格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源地累积指数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被引量:43
1998年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受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和分布格局。不同地球化学类型,均有各自的元素丰度。土壤中元素与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取决于土壤中元素的有效部分。影响土壤元素的有效性除受元素的赋存状态影响以外,还受pH、Eh和人为耕作施肥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格局和类型,因地制宜、因土种植、合理施肥,对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有很大意义。
龚子同黄标欧阳洮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农业生产元素丰度施肥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09年
对张家港地区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元素Cu、Pb和Cd的含量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05)相比,张家港局部地区的水稻样品存在着Pb超标现象,超标样点主要出现在某些企业周围;Cu、Cd不存在超标情况,但在某些工厂企业周围含量较高,应当引起注意;空间分布上,水稻重金属Cu、Pb含量在雏形土地区明显高于人为土地区,而水稻中Cd的空间分布则相反;工业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异常对水稻中元素含量影响也较突出,不同类型的工厂企业对水稻重金属的影响不同,化工类企业周围的水稻重金属Cu和Cd含量要明显高,水稻重金属Pb在冶金类企业周围的含量要明显高;土壤重金属Cu、Cd全量对水稻Cu、Cd含量和富集有着明显的影响,土壤pH的变化对水稻中Cd元素的富集有明显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评价和针对性农业管理措施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杨玉峰黄标齐雁冰赵永存孙维侠黄耀
关键词:水稻重金属
工业型城乡交错区农业土壤Cu、Zn、Pb和Cd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4
2007年
在江苏省无锡市工业型城乡交错区,选择8 km2区域,采集119个土壤样品,对土壤Cu、Zn、Pb、Cd及其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土壤Cu、Zn、Pb、Cd含量和变异系数都明显增加,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相应的全量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土壤Cu、Zn、Cd空间变异主要受到工业影响,但由于该区工业类型的多样性和工厂分布的分散性,Cu、Zn、Cd空间分布模式并不相同。本区土壤Pb的分布与工厂分布的相关性不大,但随与城市距离增加而降低。公路和土地利用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表现不明显。该区工业污染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影响可能掩盖了公路和土地利用等的影响,建议在城乡交错区合理安排工业布局以控制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范围。
赵彦锋史学正于东升黄标王洪杰孙志英赵永存Ingrid bornKarin Blombck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城乡交错区
南海诸岛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被引量:20
1997年
南海诸岛主要由三类土壤组成,即富磷岩性均腐土,盐成土和新成土。这些土壤均发育于具有强石灰性的生物碎屑沉积物之上。富磷岩性均腐土的元素含量与母质相比,P、Zn、Cu、Ba、Cd多元素含量较高,且随成土时间的增加,其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Mg、Ca、Sr、B、V、PhMo等元素含量较低,随成立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新成土和盐成上除P和Na元素含量较高外,其余元素均接近母质。南海诸岛独特的生物气候、母质等条件是造成上述元素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样,也导致了成土时间对元素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富磷岩性均腐上的元素有效性以富磷、Zn和Cu为特征。盐成立以富B为特征。影响土壤元素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元素全量,这些因素中,元素全量对P、Zn和B等元素有效性影响最大,使得这些元素有效性也显示出与其全量类似的分异规律。
龚子同黄标周瑞荣
关键词: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生物有效性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