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波
- 作品数:44 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因素并建立预后指数模型。方法 :选择 1994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收治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 61例 ,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以Cox模型所得各因素的变异系数和分组值乘积之和计算预后指数 (PI)。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 8个月 ,第一、二年生存率分别为 3 0 %和 10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评分较高、单发脑转移、无颅外转移和同时行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单因素分析还发现年龄、颅外转移部位和放疗总剂量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预后。RPA分级 (RecursivePartitioninganalysis)亚组和预后指数亚组的中位生存期一致 ,均为 16、9、3个月。 结论 :KPS、脑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转移和化疗与否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黄晓波蒋国梁陈佳艺
- 关键词:乳腺癌脑转移瘤化学治疗预后
- 同期加量照射个体化治疗放射抗拒鼻咽癌的初步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估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抗拒鼻咽癌(N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2007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病灶,疗效为无变化(MS)的78例放射抗拒的NPC患者,按照T分期配对分为同期加量照射(SB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分别采用后程2.3Gy/次和2Gy/次常规分割,照射鼻咽原发肿瘤至总剂量67.6~79.1Gy/32~37次/6.2~7.4周和70~78Gy/35~39次/7~7.8周,T3、T4和/或N2期患者在放疗同期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3个疗程。结果放疗结束时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SBIRT组和CRT组鼻咽原发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1.5%、25.6%和41.0%、33.3%(P<0.05)。SBIRT组和CRT组的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9%、87.2%、74.4%和92.3%、82.1%、66.7%(P=0.067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82.1%、69.2%和94.9%、84.6%、71.8%(P=0.0965)。急性放射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口腔干燥,SBIRT组的3/4度粘膜反应发生率略高为30.8%(12/39),晚期的放射损伤主要为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放射性中耳炎和放射性脑病,无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但两组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抗拒NPC患者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比较整体疗效相当,有提高局部控制率的趋势,而急性和晚期放射损伤发生率基本相似,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方海城黄晓波杜协彬吴厚敏洪卫都陈耿春
- 关键词:放射抗拒个体化治疗
- 卡培他滨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卡培他滨抑制细胞增殖20%的药物浓度(IC_(20)),以卡培他滨24 h IC_(20)值对CNE-2细胞分别处理3 h、6 h、12 h、24 h,依次设为4个卡培他滨+照射组,对其给予6MeV X线分别单次照射0、2Gy、4Gy、6Gy、8Gy,另设对照组为单纯照射组;用克隆形成试验计算各组的放射增敏比,得到细胞生存曲线;5组细胞均给予6MV X射线单次照射6Gy,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及凋亡率。结果卡培他滨的24 h IC_(20)值为0.26μg/mL,卡培他滨处理3 h、6 h、12 h、24 h后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08、1.15、1.22和1.35;卡培他滨处理后的照射组可将细胞阻滞在S期,且作用24 h组的细胞凋亡率达45.9%;S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与卡培他滨作用时间成正相关。结论卡培他滨(24 h IC_(20))对CNE-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4h后增敏作用达最强,主要通过诱导细胞S期阻滞及促进凋亡来影响增敏。
- 杨曙黄晓波莫凯岚孙奋勇
- 关键词:卡培他滨人鼻咽癌细胞系放射增敏
-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0
- 2004年
- 黄晓波蒋国梁陈佳艺
- 关键词:乳腺癌调制
- 鼻咽纤维镜联合CT评估鼻咽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可行性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利用鼻咽纤维镜与CT动态评估鼻咽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收治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共156例,其中T1~2和T3~4期患者各有70和86例,采用鼻咽纤维镜和同一治疗体位下增强CT扫描分别在3个阶段(放疗36 Gy、放疗完成、放疗后3个月)评估鼻咽原发病灶的退缩变化情况,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 T1~2期患者在第1、2、3阶段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的比例分别为87.1%、90.0%和91.4%;T3~4期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普遍一致性较差,特别是放疗至第1阶段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可更准确地反映放疗中和放疗完成时的真正放射敏感性。结论初步建立了鼻咽癌放射治疗敏感性评估系统,早期鼻咽癌可单纯采用纤维镜,而局部晚期鼻咽癌需要纤维镜联合CT评估以得出准确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 陈炳光黄晓波刘图强李家祥庄伟雄
-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疗法纤维镜
- 放射敏感鼻咽癌个体化放射治疗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放射敏感性鼻咽癌(NPC)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和毒副作用,以评估降低照射剂量和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敏感性NPC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2006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完全消退的64例放射敏感鼻咽癌患者,按照T、N分期随机分为个体化照射(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IRT采用降低总剂量和对T3期患者同期加量照射,CRT采用常规剂量和常规分割照射,分别予鼻咽原发肿瘤放疗根治剂量60~67.6Gy/30~32次/6~6.5周和66~78Gy/33~35次/6.5~7.5周。结果IRT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7%、90.0%、86.7%,CRT组为93.8%、90.6%、87.5%(P>0.05)。IR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3%、83.3%,CRT组为96.9%、93.8%、84.4%(P>0.05)。急性放射毒性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导致口腔干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放射损伤IRT组的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及放射性中耳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而放射性脑病及口腔干燥两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放射敏感NPC患者适当降低照射剂量和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是能够达到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当的疗效,而且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脑、颞颌关节、中耳等重要器官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方海城黄晓波杜协彬吴厚敏洪卫都陈耿春
- 关键词:个体化
- 鼻咽癌同期加量适形放疗生物剂量评估应用探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conformal radiotherapy,SIB-CRT)与传统后期颅底加量适形放疗技术(traditional later skull base boost technique,LB-CRT)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BED)的分布差异,探讨生物剂量概念对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9-12-2012-12-19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的10例鼻咽癌患者,在设计分段照射70Gy常规计划的基础上,每例患者均对生物加量靶区分别设计SIB-CRT及LB-CRT 2种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2种技术在靶区及危及器官中的物理剂量学差异,并采用L-Q模型将其转换成BED进行比较。结果:物理剂量方面,2种照射技术的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中,PTV2和PTV1的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B-CRT中PTV-G的95%处方剂量所包含靶体积百分数(V95%)为99.3%,优于LB-CRT的98.6%,P=0.005;SIB-CRT中PTV-B的V95%为97.1%,明显优于LB-CRT的48.3%,P=0.001;SIB-CRT在PTV-B的最小剂量(Dmin)为(70.2±2.1)Gy,优于LB-CRT的(68.5±3.3)Gy,提高2.48%,P=0.010;SIB-CRT在PTV-B的最大剂量(Dmax)为(77.0±1.8)Gy,优于LB-CRT的(75.6±1.1)Gy,提高1.85%,P=0.016;SIB-CRT在PTV-B的平均剂量(Dmean)为(74.2±0.8)Gy,优于LB-CRT的(72.5±1.3)Gy,提高2.34%,P=0.015。SIB-CRT较LB-CRT同侧颞颌关节Dmean减少了4.8%,50%体积所受最大剂量(D50)减少了5.1%,P值均为0.001;对侧则相应减少了5.9%和6.0%,P值均为0.007。生物学剂量方面,SIB-CRT物理处方剂量较LB-CRT低约1Gy,但两者在PTV-B的Dmin、Dmax及Dmean的BED差异增大,SIB-CRT的Dmin为87.9Gy,优于LB-CRT的85.2Gy,提高3.17%,P=0.010;SIB-CRT的Dmax为98.6Gy,优于LB-CRT的94.4Gy,提高4.45%,P=0.001;SIB-CRT的Dmean为93.8Gy,优于LB-CRT的89.8Gy,提高4.45%,P=0.001。校准后物理剂量(adjusted physical dose,APD)与BED较一致,分别提高3.08%、4.23%及4.60%。SIB-CRT中PTV-G的105%与95%等剂量曲线间物理剂量差异为10.5%,BED差异增大,达22.1%,而APD差异为13.7%,反映生物特性�
- 温戈黄晓波孙瑞何智纯张玉晶夏云飞
-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疗法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紫衫醇化疗的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简称后超)放射治疗联合紫衫醇化疗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方法将7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后超+紫衫醇组(LCAHR+C组)和单纯后超组(LCAHR组)。放疗前2/3疗程常规分割,即2Gy/次,5次/周,共40Gy,后1/3疗程1.5Gy/次,2次/d,间隔6h或以上,5d/周,总剂量64~70Gy。LCAHR+C组自放疗第1天紫衫醇135~175mg/m2,每3周为一周期,放射治疗期间共连续两周期化疗。结果7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LCAHR+C组和LCAHR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3%、72.2%、63.9%和72.2%、55.6%、50.0%,治疗组局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3.9%、52.8%和75.0%、52.8%、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的近期疗效和3年局部控制率,可作为食管癌的一种治疗手段,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 方海城黄晓波
- 关键词:食管肿瘤后程加速超分割毒副作用
- 乳腺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显著改善全乳切线野照射中靶区与邻近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分布,然而各放疗单位优化设计全乳IMRT计划的方法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IMRT的多种计划设计,以探讨最优化的设计方法。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全乳放射治疗的常规、正向与逆向计划设计。用子野总数、总跳数等评价计划效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正向IMRT计划包括人工优化法(MO)、多点强制均匀优化法(PO)和自动逆向优化法(AO)等3种,子野总数的中位数分别是5、5.5和5个,逆向IMRT的中位数为20个。总跳数分别为225.8、228.4、226.4和345.8。在正向调强计划中,靶区覆盖率和剂量分布均匀性以AO计划较好(P≤0.01),而心脏、同侧肺、肝脏、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D_(mean))在AO和PO计划中明显小于MO计划(P≤0.05)。逆向IMRT计划在改善PTV剂量分布均匀性以及减少OARs照射上较正向IMRT计划更好(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全乳IMRT计划设计的方法,以正向计划中AO优化法在效率和剂量学优势上最适合。逆向IMRT计划较正向计划体现了更好的剂量学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成熟的设计方法。
- 黄晓波蒋国樑陈佳艺陈兰飞胡伟刚徐志勇
-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剂量体积直方图
- 早期乳腺癌原发象限对根治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预测价值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象限对根治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LR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0年在本院手术的656例病理诊断为pT1.2 N1 M0期且均未术后放疗患者资料。原发肿瘤位于内象限156例、中央区45例、外象限455例。观察终值为 LRR 和 LRFS。Kaplan-Meier法计算LRR、LRF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10年样本数分别为416、191例,5、10年LRR分别为8.6%、12.9%,LRFS分别为86.2%、76.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分期、Ki67水平、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是影响 LRR 因素( P=0.000、0.006、0.017、0.004、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位置和分子分型也是LRFS的预后影响因素( P=0.0012、0.012、0.005),且随危险因素增加(危险因素≥2个),原发内象限患者LRR迅速升高,LRFS降低,原发外象限、中央区者则无变化。结论肿瘤原发象限对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pT1.2 N1 M0期患者LRR和LRFS有预测价值。肿瘤位于内象限者LRR高、LRFS低,对高危组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更大。
- 牛绍清温戈张玉晶王成涛李贻阳黄晓波管迅行文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