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凰

作品数:12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水稻
  • 6篇机械化
  • 4篇机械化生产
  • 3篇增产
  • 3篇插秧
  • 2篇稻区
  • 2篇深施
  • 2篇深施肥
  • 2篇施肥
  • 2篇双季稻
  • 2篇双季稻区
  • 2篇水稻机
  • 2篇田间
  • 2篇田间试验
  • 2篇全程机械化
  • 2篇季稻
  • 2篇插秧机
  • 1篇稻种
  • 1篇等离子体
  • 1篇行距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久保田农业机...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东省农业厅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2篇黄凰
  • 9篇杨敏丽
  • 3篇曹卫华
  • 2篇叶春
  • 1篇李安宁
  • 1篇恽竹恬
  • 1篇王家忠
  • 1篇黄玉祥
  • 1篇黄光群
  • 1篇郑宏宣
  • 1篇张丽娜

传媒

  • 3篇中国农机化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评价与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为掌握多年生作物林果业的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其生产机械化水平.从统计具有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对林果业概念界定、指标及权重设置、评价方法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典型调查与专家咨询、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从林果业全程生产的15项作业中重点考虑作业频次高、用工量大、作业费用多、机械化需求迫切的重点作业项目,选取了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收、田间转运等6项,设置了相应评价指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计算和评价.最后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一定程度反映生产实况,且具有可操作性,为分区分类指导我国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曹卫华王家忠黄凰杨敏丽黄玉祥
关键词:林果业机械化水平
全程机械化下广西水稻免(少)耕生产模式被引量:1
2013年
目前广西水稻免(少)耕生产一些关键环节还处于人工为主的状态,不能适应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探索该区机械化免(少)耕生产模式,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生产模式,免(少)耕生产模式在保持水土、培肥地力、节本增效、促进生态平衡、减少水域淤积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广西目前存在的免耕抛秧因种植环节实现机械化的问题,并不能成为未来的主导模式。以免(少)耕机械插秧、化学灭茬(草)、秸秆还田、休闲期绿色覆盖为主要特点的技术模式可能是未来广西机械化免(少)耕生产的主导模式。广西水稻免(少)耕生产机械尚不成熟,机械研发应以小型、轻便,接地压力小不宜下陷,深泥脚田适应性好的机型为主,并以免(少)耕插秧机为研发重点。
黄凰杨敏丽蔡强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
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原则与案例分析
为了使各地区有针对性的找到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途径,本文提出了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的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粮食安全前提下的品质提升原则、技术适宜前提下的鼓励先进原则、经济可行前提下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和组织配套前提下...
黄凰杨敏丽叶春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
文献传递
广东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趋势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促进广东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对其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模式包括水平和结构两个层面。模式的形成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来自于技术本身,主要与技术研发、技术成熟度等有关,是影响技术模式形成的根本因素;外部因素是在技术之外影响技术模式形成的因素,包括水稻品种与自然灾害、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的发展、农机工作人员和农机农艺部门配合、扶持措施、经济条件和政府投入等方面。技术模式的发展是技术本身和配套措施相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把握技术发展总体方向的同时,必须从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才能形成优化的技术模式。
黄凰杨敏丽郑宏宣张丽娜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
我国深松技术应用分析与政策建议被引量:7
2013年
总结分析深松整地技术在全国的试验与应用情况。指出深松整地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效果显著,全国适宜深松整地的耕地约为4.8×107hm2,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黄淮海地区,以及南方甘蔗地、烟地、香蕉地等旱地。目前深松机具类型多样,深松整地技术模式成熟,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深松整地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步伐。
李安宁杨敏丽黄凰
窄行距插秧机田间试验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的常规稻种植是否应该减小机插行距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30cm和25cm行距下,设计了不同行距同株距和不同行距同穴数两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株距在13cm时,25 cm行距的产量要明显高于30 cm;株距在18 cm时,30 cm行距的产量要高于25 cm。当穴数在1.4万穴/667 m2和1.6万穴/667m2时,30cm行距的产量均高于25cm。从产量、经济性、标准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虽然肯定局部地区尝试缩小行距的做法,但30cm行距插秧机依然是今后的主流机型,不宜大范围进行改变。
黄凰叶春杨敏丽蔡强
关键词:窄行距插秧机田间试验
水稻多功能插秧机侧向深施肥试验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研究带侧向深施肥装置的水稻多功能插秧机(插秧施肥方式)在我国南方水稻与油菜轮作区的应用效果。以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组,设计4种肥料减施方案,监测水稻生长过程和产量的关键指标,并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种植方式,插秧施肥方式能够提高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约6%。合理的肥料减施率为30%,平均每hm2增加利润1 654.95元。插秧施肥方式在增产增效方面效果显著,可优先在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中推广使用。
黄凰曹卫华杨敏丽安田真王健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增产效果
等离子体水稻种子处理技术田间试验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逐步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对先进水稻种子处理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现代物理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在广西贵港试验田,针对2012年晚稻和2013年早稻,利用田间试验对比的方法,探索了等离子体水稻种子处理技术与常规种子处理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的发芽率,能够促进分蘖及控制无效分蘖,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黄凰叶春杨敏丽蔡强
关键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增产
双季稻区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效果分析
近年来,化肥利用率低,对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小。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同时,化肥大量流失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凸显。为改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使增产增效的同时减少污染,研究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
张丽娜曹卫华黄凰王健
关键词:双季稻区水稻增产增效
基于聚类分析的农机购置补贴区域分类被引量:3
2010年
为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效果,合理配置补贴资源,提出健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进行区域分类研究。该文提出粮食生产能力、经济水平、农民购买能力及自然条件是影响补贴区域分类的4个主要因素,并选取粮食产量、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丘陵山区所占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区域分类,通过定性修正得出将31个省(市、区)分为4类区域的分类结果。针对各区域特征、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投入现状,在补贴总量及结构、补贴机具、补贴标准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建议。
恽竹恬黄凰
关键词:聚类分析农业机械区域规划购置补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