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正贵

作品数:29 被引量:35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稀土
  • 7篇铁芒萁
  • 7篇中稀土
  • 7篇芒萁
  • 6篇稀土元素
  • 6篇EXAFS
  • 5篇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A
  • 4篇土壤
  • 4篇迁移
  • 4篇子结构
  • 4篇污染
  • 4篇分子
  • 4篇分子结构
  • 4篇MCD
  • 3篇叶绿素
  • 3篇植物
  • 3篇配位
  • 3篇配位结构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技术...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9篇魏正贵
  • 14篇赵贵文
  • 12篇洪法水
  • 12篇陶冶
  • 8篇李辉信
  • 6篇胡锋
  • 4篇谢亚宁
  • 4篇胡天斗
  • 4篇刘涛
  • 3篇赵海燕
  • 3篇张巽
  • 2篇宛寿康
  • 2篇王丹丹
  • 1篇刘满强
  • 1篇汪东风
  • 1篇王渭
  • 1篇顾月华
  • 1篇杜传宝
  • 1篇王常红
  • 1篇杨跃涛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同步辐射装置...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Acta B...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土壤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地质通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2002年全...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 8篇2001
  • 8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镧对烟草叶绿体光化学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8
2001年
在荷格兰德氏 ( Hoagland)营养液中加入系列浓度的硝酸镧处理烟草苗 ,采用 ICP- 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测定烟草中稀土含量 ,结果表明 :( 1)处理的烟草幼苗中稀土含量分布为根 >叶 >茎 ;( 2 )烟草体内各部位的稀土含量均随外源稀土量的增加而增加。L a( NO3) 3对烟草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化学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 :L a( NO3) 3在低浓度范围内 ( 5~ 2 0 mg/L) ,对烟草叶绿体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速率及叶绿体膜 Mg2 +- ATP酶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且随其浓度增加作用效果加强 ,最佳浓度为 10~ 2 0 mg/L ;但随 L a( NO3) 3处理时间的延长 ,其作用效果逐步下降 ;高浓度的 La( NO3) 3对烟草叶绿体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速率及叶绿体膜 Mg2 +- ATP酶活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陈为钧魏正贵陶冶顾月华赵贵文
关键词:烟草硝酸镧光化学反应叶绿体
pH值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体中稀土离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pH值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体中稀土离子的影响。[方法]用热分解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并研究合成样品的组成、粒径和形状,进行HAP的溶解和修复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样品为纯相HAP,形状为球形,粒径为60~8013/11。当溶液pH≤3时,HAP可迅速溶解,且在60min内将REEs^3+全部转化为沉淀;当溶液pH≥4时,HAP的溶解速度和REEs的去除率均明显下降。HAP修复受到稀土离子污染水体的产物主要是稀土磷酸盐,溶液pH值为4、P/REEs为15/5是最佳修复条件。[结论]HAP对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去除受诸多因素影响。
李伟魏正贵赵海燕李辉信胡峰
关键词:稀土离子羟基磷灰石
稀土对茶叶中稀土结合糖蛋白的组成及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0年
应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MS)、气相色谱 (GC)、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动物模型 ,研究了喷施稀土对茶叶中稀土结合糖蛋白(REE TGP)组成及活性的影响。成品茶中有稀土结合糖蛋白 ;稀土对单糖种类及组成没有明显影响 ,但REE TGP中羟脯氨酸 (Hypro)及丝氨酸 (Ser)含量增加明显 ,而谷氨酸 (Glu)含量则比对照区的低。稀土处理区茶叶制得的REE TGP中La含量增加了 193 % ;REE TGP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和增强免疫作用等活性。
汪东风李俊赵贵文王常红魏正贵尹明
关键词:稀土茶叶稀土微肥活性
土壤—植物体系中稀土元素分布及植物体内稀土结合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
魏正贵
关键词:稀土植物土壤生物大分子
镧元素与菠菜体内叶绿素的作用关系被引量:32
2001年
比较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在水培下稀土元素La^(3+)与菠菜体内叶绿素的作用. 结果表明: La^(3+)能促进菠菜的生长, 提高光合效率; 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 缺Mg^(2+)情况下La^(3+)可部分取代Mg^(2+)的作用; 对PSⅡ形成的促进作用比对PSⅠ的明显, 提高PSⅡ的电子传递效率. ICP-MS和原子吸收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 稀土进入叶绿体内后不仅使Mg^(2+)叶绿素增加, 而且叶绿素上结合有稀土元素, 形成了稀土叶绿素, 缺Mg^(2+)情况下用La^(3+)处理后稀土叶绿素约占总叶绿素的72%. UV-Vis, FT-IR和EXAFS表征出La^(3+)参与了叶绿素卟啉环中N的配位, La-N键长为0.253nm.
洪法水魏正贵赵贵文
关键词:菠菜叶绿素光合效率
岩石-土壤-铁芒萁系统中稀土元素的分布、迁移和累积被引量:19
2002年
在赣南非稀土矿区和四处不同稀土矿区内取样,用ICP-MS法测定岩石-土壤-铁芒萁系统中15个稀土元素的含量,并对其分布、迁移、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岩石、土壤各层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心土层)>A(表土层)>B(底土层)>D(成土母岩);在铁芒萁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是:轻稀土元素含量为叶>根>茎>叶柄;重稀土元素含量为根>叶>茎>叶柄;稀土元素演化、迁移的难易是由稀土元素的重轻所决定的;岩-土-芒萁系统各环节间稀土元素的含量模式基本相似,表征元素在岩石→土壤→植物大系统中存在着向量(非均衡性)关系。
汪振立魏正贵陶冶张巽胡敦华
关键词:稀土元素岩石土壤铁芒萁迁移
低成本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6年
低成本含磷材料包括磷灰石、骨粉、无机磷肥及无机磷酸盐,其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值得引起生态学、环境学更广泛的重视。详细介绍了:(1)各类低成本含磷材料结构性质;(2)含磷材料在修复土壤、沉积物、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3)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4)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龙梅胡锋李辉信赵海燕吕文琦魏正贵
关键词:重金属化学修复
金属叶绿素a配位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4
2001年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得到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复合物 ,并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UV Vis)、Fourier红外光谱 (FT IR)和EXAFS结构 .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的UV Vis谱、FT IR谱与叶绿素a (含镁 )的光谱性质相似 ,但与脱镁叶绿素a的光谱性质差异很大 .证明了La3+、Sm3+、Cu2 +已配位到脱镁叶绿素的卟啉环上 ,形成了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复合物 .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EXAFS)研究表明 :合成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 .La (Ⅲ )、Sm (Ⅲ )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 ,与上下卟啉环上共八个N原子配位 ,La N平均键长 0 2 6 1nm ,Sm N平均键长 0 2 43nm ,而铜 叶绿素a的EXAFS表明为一单层结构 ,Cu (Ⅱ )与卟啉环中的四个N原子配位 ,Cu N平均键长0 197nm .元素分析也证明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为双层结构 ,铜 叶绿素a为单层结构 .
洪法水魏正贵赵贵文陶冶胡天斗刘涛谢亚宁
关键词:EXAFS分子结构配位结构
镨叶绿素a分子结构的确定被引量:8
2000年
通过合成镨叶绿素 a(Pr-Chla)研究了稀土在叶绿素中的结合方式 .Pr-Chla的紫外可见光谱 (UV-Vis)、红外光谱 (FTIR)证实镨离子已配位到叶绿素 a的卟啉环上 .其磁圆二色谱 (MCD)在 Soret带具有双层夹心卟啉的特征结构 ;通过扩展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EXAFS) ,采用双层夹心结构模型拟合 ,确定了Pr周围的近邻结构 .表明合成镨叶绿素 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 .Pr( )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 ,与上下卟啉环上共 8个 N原子配位 ,Pr— N键平均键长 0 .2 4 2
魏正贵洪法水赵贵文陶冶胡天斗王渭刘涛谢亚宁吴忠华
关键词:EXAFSMCD分子结构
镨叶绿素a分子结构的确定
2000年
通过合成镨叶绿素a(Pr-Chla)研究了稀土在叶绿素中的结合方式。Pr-Chla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证实镨离子已配位到叶绿素a的卟啉环上。其磁圆二色谱(MCD)Soret带具有双层夹心卟啉的特征结构;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采用双层夹心结构模型拟合,确定了Pr周围的近邻结构。表明合成镨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Pr(Ⅲ)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与上下卟啉环上共8个N原子配位,Pr-N键平均键长0.242nm。
魏正贵陶冶
关键词:EXAFSMCD分子结构光合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