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人生观
  • 1篇生平
  • 1篇诗学
  • 1篇诗学观
  • 1篇时间考
  • 1篇识解
  • 1篇前七子
  • 1篇网络写作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复古
  • 1篇写作
  • 1篇写作能力
  • 1篇写作能力培养
  • 1篇理学
  • 1篇明中叶
  • 1篇考论
  • 1篇基础写作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改革
  • 1篇反理学

机构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魏强
  • 1篇马卫中
  • 1篇赵国政

传媒

  • 4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前七子三事考论
2011年
通过对前七子及其外围成员的行踪和文学思想嬗变考察,并结合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坛形势,确定前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应该始于弘治十一年(1498),从弘治十一年至弘治十五(1502)年是复古运动的酝酿期,弘治十五年(1502)至正德六年(1511)是复古运动的发展期,正德六年(1511)至嘉靖九年(1530)是复古运动的高潮期,嘉靖九年(1530)后处于衰微期。"李、康"与"李、何"两种说法都对,只不过是就不同文体和时间段而言。前七子中只有李梦阳与李东阳有师生之谊。
魏强
关键词:前七子
李、何之争时间考被引量:2
2008年
李梦阳《再与何氏书》中批驳何景明的《六月望月食》、《同川甫寺中避暑》及《访子容自荆州使回二首》三首诗的写作时间是确定李、何之争时间的有力证据,李梦阳在书信中称前首诗为"近作"。查前者作于正德十年(1515)六月,后二者作于正德九年(1514)或十年,结合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及二人生平,李、何之争的时间确定为正德九年至正德十年之间。
魏强
写作能力培养“基础阶段”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2016年
写作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之一,从教学实践看,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材编写没有考虑学生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作业评讲手段既没有照顾学生个性发展,也不适应现代技术进步;以应试写作为主的评价体系带来的消极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给写作带来快餐式的冲击。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革新教学思想,改变教材编撰思路和内容;其次要创新作业评讲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后,注意网络对写作带来地位下移的影响,分析其网络写作的方方面面,充实写作教学内容。
魏强
关键词:基础写作网络写作
吾谨生平三事考略
2013年
吾谨是明中期浙江著名文人,与何景明、郑善夫等友善,曾因诗学观不同与李梦阳书信论难,然其生平有多事不明。据郑善夫《少谷集》中《赠吾谨五首》,《祭吾惟可文》等诗文,结合二人吴中相会的时间,确定其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卒于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终年37岁。经过对吾谨《与李空同论文书》与李梦阳《答吾谨书》的论述内容比对,李梦阳《空同集》中《与吴谨书》应为《与吾谨书》。根据吾谨《与李空同论文书》中"童子归,能道执事峻行清德,听之毛骨飒然增凉"等判断:李、吾之争发生在正德八年(1513)八月至正德九年(1514)二月间。
魏强
李梦阳与何景明人生观比较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渴望做帝王师与甘为循吏是李梦阳、何景明人生追求的区别。由于人生观不同,故而他们处世的态度也不一样。李梦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勇、同、断"作为复古的关键;何景明则讲求"据势"、"顺势",重视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同必然濡染到他们文学观的形成及对文学复古的看法。
魏强赵国政
关键词:人生观文学复古
明中叶秦陇文人集团及其诗学观被引量:2
2009年
明中叶文坛活跃着以李梦阳、康海为首的秦陇文人集团。与同时的其他文人集团相比,秦陇文人集团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大都承继张载的关学品性,讲究气节风骨,敦本好修。诗歌尊体溯源,尚情贵真,崇古雅,反对雕刻藻饰,奇崛峻峭,强调"比物陈兴"和"铿锵协和",以创作的乡土性自豪。
魏强马卫中
关键词:明中叶诗学观
李梦阳、何景明的反理学思想识解被引量:1
2012年
李梦阳的理欲同行说、《缶音序》;何景明的《心迹篇》、《师问》等是许多研究者认为二人具有反理学思想的主要依据,然李梦阳的"理欲同行而异情"是理学的传统命题;《缶音序》是从诗歌创作角度批评宋诗议论化的倾向;何景明的《心迹篇》是儒学"格物致知"和"理一分殊"的自我阐述;《师问》则是对人不对事地抨击不重素质、惟考是的的学校教育,总之,全面考析,上述资料都不能成为二人具有反理学思想的依据。
魏强
关键词:反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