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超声
  • 5篇造影
  • 5篇肝癌
  • 5篇超声造影
  • 4篇微波
  • 3篇引流
  • 3篇置管
  • 3篇置管引流
  • 3篇微波消融
  • 3篇微波消融治疗
  • 3篇消融
  • 3篇消融治疗
  • 3篇疗效
  • 3篇积液
  • 3篇超声引导
  • 3篇穿刺
  • 2篇食管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机构

  • 15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市急救中...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魏强
  • 11篇杨立新
  • 10篇马芝倩
  • 9篇赵天慧
  • 5篇宋红参
  • 4篇李宏波
  • 4篇曾勇
  • 3篇易永祥
  • 2篇龙启强
  • 2篇陈刚
  • 2篇庄华
  • 1篇吴引伟
  • 1篇邱洁
  • 1篇刘俊卯
  • 1篇臧志栋
  • 1篇唐晓军
  • 1篇韩建波
  • 1篇赵伟
  • 1篇方媛
  • 1篇田玉岭

传媒

  • 3篇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与内镜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超声与内镜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能力。方法选取我院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且出血停止1周以上31例(出血组),既往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38例(非出血组)。对两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分级、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脾厚径和脾长径、胃左静脉内径和血流方向、肝硬度值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独立危险因素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脾厚径、胃左静脉内径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胃左静脉内径和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9和9.27,均P<0.05),二者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896;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为重度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8%和82.5%;当胃左静脉内径≥5.95 mm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和71.1%。结论超声测量胃左静脉内径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能力相似,超声可以非侵入性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赵天慧魏强杨立新马芝倩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胃左静脉曲线下面积敏感性
国内外典型传染病医院转型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文章主要从传染病医院转型发展背景出发,探讨了传染病医院转型的必要性,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典型传染病医院发展情况和国内转型较为成功的传染病医院发展现状,为传染病医院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蕾魏强张绍峰易永祥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局限性积液的疗效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局限性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腹部手术后形成局限性积液于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患者29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37~...
杨立新魏强易永祥刘俊卯
关键词:引流
文献传递
小鼠肝癌实验模型建立及生物治疗效果观察
2013年
目的 探讨建立小鼠肝癌原位模型并观察其生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Balb/c小鼠来源的ML-3肝癌细胞经肝内直接注射接种至肝脏实质内,与经脾注射肝癌细胞相比较,对其成瘤情况进行观察;并予以生物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肿瘤细胞接种第6天起,经脾脏注射组以及经肝脏注射各组小鼠均不同程度出现体质量减轻、腹水、黄疸以及腹腔可触及包快.在经脾脏注射组小鼠中,5只小鼠中仅有1只小鼠长出肝脏肿块.其余均腹腔种植转移.在经肝脏直接注射小鼠中,15只小鼠中有10只长出肝癌,腹腔中没有种植转移8例.DC肿瘤疫苗联合OX86单抗治疗组小鼠的全身状况要优于疫苗单独治疗组以及PBS对照组.分别选取对照组小鼠以及治疗组小鼠的脾脏细胞以及腹水细胞样本进行流式细胞分析,治疗组脾脏和腹水细胞中MDSCs,即表达CD11b+ LyC6+细胞(2.77%)低于对照组(11.94%)(x2=5.36,P<0.05).结论 经肝脏直接注射肿瘤细胞较经脾脏注射法能更有效诱导肝癌原位模型,且生物治疗对于该肝癌实验模型有一定效果.
易永祥赵伟吴引伟魏强韩建波龙启强方媛苏舒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内注射生物治疗
实时超声引导下胸腔、腹腔、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
2010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91例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结果 91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引流彻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芝倩李宏波杨立新魏强宋红参赵天慧曾勇
关键词:超声引导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
超声造影评价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近期疗效价值。方法 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1个病灶,对其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情况。结果 31个病灶中,26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但其中1个随访2个月增大;5个病灶动脉相治疗区残存增强病灶,门脉相及延迟相造影清退,提示有残存肿瘤,但其中1个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为93.5%,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局部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特点及残存病灶形态,为再次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
李宏波殷立平魏强杨立新马芝倩
关键词:造影剂经皮微波凝固疗法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超声综合评分与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声综合评分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以及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方法:1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根据肝纤维化的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将患者分为S0、S1、S2、S3、S4组和G1、G2、G3、G4组。活检前行肝脏超声检查,从肝包膜、肝边缘角、肝实质回声、肝静脉壁、胆囊壁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超声综合评分,并将超声评分与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组别超声综合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0.05),超声综合评分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以及炎症活动度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91和0.6648,P<0.05)。结论:超声综合评分可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
马芝倩赵天慧魏强庄华宋红参杨立新曾勇李宏波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评分超声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腹部手术后局限性积液的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腹部手术后局限性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腹部手术后因局限性积液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后7 d至3个月不等,男20例,女9例,年龄37~81岁。超声或CT确诊为肝占位手术后肝内或肝周积液17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左膈下局限性积液12例。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使用邦特一次性直穿式引流套管针(7F)穿刺置管引流。结果:29例均一次性置管引流成功,无其他脏器损伤及并发症。所有患者症状消失,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囊腔消失,拔管后复查囊腔未见复发,术后带管时间为4 d~2个月。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术后局限性积液的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可靠,是临床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杨立新魏强易永祥刘俊卯马芝倩赵天慧
关键词:积液引流超声引导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超声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31例)和非出血组(38例),采用超声测量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DSV)和血流速度、脾厚径和脾长径、胃左静脉内径(DLGV)和血流方向。将是否发生EV出血作为因变量,上述超声参数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DLGV>5.95mm和DSV>10.55mm的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LGV和DSV是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0.458,P<0.01、OR=1.425(P<0.05)。出血组DLGV>5.95mm者占83.9%,高于非出血组28.9%(P<0.01);出血组DSV>10.55mm者占74.2%,高于非出血组的28.9%(P<0.01)。结论 DLGV和DSV是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天慧魏强杨立新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胃左静脉脾静脉超声
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双环醇治疗4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临床症状、肝脏B超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服用双环醇3个月后ALT、AST、TC、TG从服药前98.5±46.2U/L、63.8±39.1U/L、7.9±2.3mmol/L、3.8±1.4mmol/L降为43.2±27.0U/L、44.1±28.3U/L、5.9±1.7mmol/L、3.1±1.0mmol/L,治疗6个月后降为31.5±17.7U/L、34.1±16.2U/L、4.8±1.1mmol/L、1.6±0.6mmol/L,与治疗前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3个月后复查,较治疗时有所反跳,但与服药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环醇治疗6个月后,B超结果与服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NASH,患者肝脏影像学表现、生化学指标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
龙启强邱洁田玉岭臧志栋魏强武军
关键词:双环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