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翠云

作品数:5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
  • 2篇碳市场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省际
  • 1篇收益率
  • 1篇碳交易
  • 1篇脱钩
  • 1篇拍卖
  • 1篇配额
  • 1篇祖父
  • 1篇流动性
  • 1篇面板VAR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径向
  • 1篇交易
  • 1篇公平原则
  • 1篇方向性距离函...
  • 1篇倍差法
  • 1篇BEKK模型
  • 1篇GARCH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王倩
  • 5篇高翠云
  • 1篇王硕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财经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公平和效率维度下中国省际碳权分配原则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区域碳权分配原则决定了中国省际碳减排的压力,也是激励各地区转向清洁能源及减排技术创新的基础。本文运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测算了2011-2014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碳排放效率(TFC)与技术差距比(CTGR),以分析各地区基于效率最优的碳减排潜力(CRC),进而确定中国区域碳权分配原则。结果表明,各地区减排潜力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十二五"期间海南与安徽两地已处于减排的前沿面,但单一的公平原则挫伤了其持续减排的积极性,而其它低效率省市短时间内无法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减排能力;无论是单一的公平原则还是单一的效率原则均无法保证各地区碳减排的合理性、稳定性与持久性;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在增加绝对碳排放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地区差异。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动态混合机制更符合中国省际碳减排现状,初期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随着经济企稳,应转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王倩高翠云
关键词:公平原则
我国碳市场的流动性困境问题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面板VAR模型,本文测度了中国6个试点碳市场不同履约期下收益率、波动率与流动性三者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并探究履约窗口期下三者的关联特征与相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收益率-波动率-流动性"三者间存在显著的动态关联性,其中,收益率对流动性影响较流动性自身滞后项的影响更大。在履约窗口期碳市场活跃度较高。价格调节机制能够有效影响市场流动性,解决流动性枯竭现象。由此,应运用价格管理机制改善市场流动性,减少对企业交易行为的干预,提高碳交易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应采用差异化的管理策略,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进而避免经济下行时,出现碳配额过剩问题。
王倩高翠云
关键词:碳市场流动性收益率波动率面板VAR
中国试点碳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六元VAR-GARCH-BEKK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引量:32
2016年
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作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前提与基础而备受关注。基于六元非对称t分布的VAR-GARCH-BEKK模型测度中国各试点碳市场的溢出效应,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研究碳市场间的结构特征与空间关联。收益率的溢出效应表明,试点碳市场已具备了市场整合的特质,上海碳市场仅存在对外均值溢出效应,而深圳碳市场位于均值溢出效应网络外部;GARCH-BEKK模型表明,六个碳市场均位于波动溢出效应网络线内部,多数碳市场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各碳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从综合效应来看,试点碳市场间存在高度关联性,其中上海碳市场存在"五溢出,零受益"特性。因此,投资者应综合考虑各碳市场溢出效应;碳市场价格的管理要明确碳价波动的源头,防控风险传染。
王倩高翠云
关键词:碳市场社会网络分析法
全文增补中
基于不同原则下的碳权分配与中国的选择被引量:9
2014年
碳权分配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设计的重点而备受关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试点省市并未采用统一的碳权分配原则。虽然拍卖比免费原则在绩效上更优,但碳权分配的动态混合机制更适合处于碳交易初期阶段的中国。基于欧盟十二个样本国家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证明了祖父原则的弊端以及行业减排潜力的差异性。因此,中国应主要以行业原则免费分配碳权,配以少量拍卖,以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和行业发展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王倩高翠云王硕
碳交易体系助力中国避免碳陷阱、促进碳脱钩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9
2018年
作为调和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减排工具,碳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到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模式的选择。本文通过构建点弹性与弧弹性两类Tapio脱钩指标,基于倍差法(DiD)与半参数倍差法(SPDiD)分析了2007—2015年碳交易机制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水平的影响,为助力中国摆脱碳陷阱、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能够将碳排放的负外部性转换为内部性,促使试点地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由此中国碳试点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并未导致试点地区GDP与人均GDP增速放缓;同时试点政策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可转换为促进碳强度的降低,则碳交易体系显著促进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两者的脱钩水平,助力中国摆脱碳陷阱。基于市场机制的碳交易能够激励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变轻"、能源结构"由黑变绿",解决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且碳市场的构建有效实现了"碳试点计划"的目标,完成了碳交易体系构建初期的目的,达到构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要求。应积极推进碳交易体系建设,发挥碳强度目标的碳脱钩功效,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维持市场运行稳定;全国统一碳市场短期应以推进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并积极发挥其创新效应。
王倩高翠云
关键词:经济增长倍差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