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盛楠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视域
  • 4篇文化
  • 4篇《白鹿原》
  • 2篇文化符号
  • 2篇文化内涵
  • 2篇媒体
  • 2篇媒体策略
  • 2篇公益
  • 2篇公益组织
  • 2篇大爱
  • 1篇电影
  • 1篇亚文化
  • 1篇医疗器械
  • 1篇影像
  • 1篇游击
  • 1篇游击战
  • 1篇社会救助基金
  • 1篇社会理论
  • 1篇史诗
  • 1篇视听

机构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高盛楠
  • 1篇朱尉

传媒

  • 2篇新闻窗
  • 2篇东南传播
  • 1篇大舞台
  • 1篇当代戏剧
  • 1篇今传媒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健康传播视域下公益组织的媒体策略与空间拓展探析——以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从健康传播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健康传播中的大众传播,以公益组织大爱清尘和媒体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问卷、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为研究路径,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媒体在大爱清尘公益组织扮演的三重角色,通过梳理大爱清尘公益组织的媒体策略,分析其现状,尝试寻找出几条公益组织获得媒体近用和媒体协同互动的策略,最终使民间公益组织的诉求充分借助表达的力量,形成一种基于媒体平台的公众表达,对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产生影响,媒体也借助公益信息增强自身美誉度和公信力,实现公益组织和媒体的双赢。
高盛楠朱尉
关键词:媒体策略
话剧《白鹿原》在符号学视域下的乡土本色与文化内涵被引量:2
2014年
话剧《白鹿原》以全景式的手法,浓郁的乡土特色大获成功。本文对话剧《白鹿原》中的"画龙点睛"的景观、声音、欲望三个层次的符号做出了文化解读,以文化传播的视角、符号学的研究路径剖析话剧成功的内在原因,并对《白鹿原》话剧的不足做了总结与思考。进一步探索如何在舞台上成功运用地域文化符号,使地域文化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高盛楠
关键词:文化符号
关中文化与乡土史诗的影像符号解读——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电影《白鹿原》被引量:1
2014年
王全安团队精工细作了7年将民族史诗般的小说《白鹿原》搬上了银幕,电影公映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却饱受争议,褒贬不一。白鹿和朱先生这两个核心意向的缺失,让对《白鹿原》饱含期待的读者慨叹《白鹿原》丢了核心和灵魂,观众也并不为田小娥的大篇幅情感戏而买单。
高盛楠
关键词:《白鹿原》民族史诗文化传播电影视域影像
民间公益组织和媒体如何协同共舞——以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为例
2013年
大爱清尘公益组织是由记者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发起的救助农民工尘肺病患者的民间公益组织。该公益组织对尘肺病患者的救助形式包括患者救治、生活救治、医疗器械捐赠、子女助学等。自2011年6月15日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6月底,大爱清尘已累计救治患者700多人。本文将在健康传播的视域下,研究公益组织和媒体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探讨大爱清尘公益组织的媒体策略,寻找一种公益组织和媒体共赢的协同互动模式。
高盛楠
关键词:公益组织媒体策略大爱社会救助基金医疗器械尘肺病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被引量:1
2012年
Web2.0时代网络恶搞现象屡见不鲜,恶搞敢于打破传统、颠覆经典,是青年人不满精英掌控的文化霸权争夺话语权的体现,一度在网络上引起大众的狂欢,并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景观。部分作品因触犯政治雷区、侵犯文化版权等原因遭到整治与监管,甚至有瓦解伦理之嫌。网络恶搞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以青年亚文化为出发点,以传播学分析为路径,结合后现代文化理论,运用最新案例对恶搞做出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尝试探索。
高盛楠
关键词:恶搞青年亚文化后现代社会理论
跨媒介传播视域下《白鹿原》中关中文化符号的解读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民族秘史,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小说出版二十余年以来受到了持久的关注。不少学者对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女性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美学等方面...
高盛楠
关键词:文化符号文化内涵
文献传递
一部文化秘史 半部视听好戏——跨媒介传播视域下的《白鹿原》被引量:2
2013年
《白鹿原》作为一部恢弘的历史题材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自1997年获得矛盾文学奖后,更是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白鹿原》也进入了跨媒介传播时代。先后以秦腔、话剧、交响舞剧的形式重新搬上舞台,2012年小说《白鹿原》出版20周年,电影《白鹿原》的公映,更可以称得上是一件文化事件。本文通过对不同媒介形式的《白鹿原》文本分析,理清其传播轨迹,对比改编文本的不足与小说的差距,进一步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价值、传播效果、跨媒介传播规律做出总结与探索。
高盛楠
关键词:《白鹿原》
地方讲坛类节目“遇冷”分析及出路探索
2010年
2006年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迅速走红,一度成为科教频道的王牌节目。其后,地方电视台刮起一阵"跟风"潮流。然而近一两年来,这类节目"遇冷"、"视"态炎凉,地方讲坛类节目已经危在旦夕甚至销声匿迹。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地方讲坛类节目在严峻的竞争和生存环境危机下如何走出去,本文尝试探索了其原因及出路。针对其同质化竞争的现状,探索了几种可以尝试的创新路线。
高盛楠
关键词:差异化竞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