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2
- 2006年
-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变形变质特征,以及前人多种定年成果,认为该花岗质岩结晶年龄应为~1450Ma,随后于~1400Ma经历了一次构造-热变质事件;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或至少是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研究结果还暗示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地块偏早,古、中元古代抱板群沉积上限应约束在~1450Ma。
- 许德如夏斌李鹏春张玉泉陈广浩马驰
- 海南岛变碎屑沉积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9
- 2007年
- CL成像制约下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海南岛北西部中新元古代石碌群的源区岩可能主要为同区的古中元古代抱板群和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推测其沉积上限约960Ma、下限约1300Ma;而岛中东部早古生代变沉积岩物源较为复杂,可能与新太古宙-古元古代或更老的洋壳基底、同期的基性火成岩及岛北两部的抱板群和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有关,推测其沉积上限约470Ma、下限约514Ma或稍早。锆石SHRIMP年龄谱及Nd模式年龄,虽揭示海南岛东南部与北西部可能具不同的地壳增长历史,但两者约在1000~1200Ma同时经历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并组成Rodinia超大陆一部分。由于晚元古代-寒武纪洋内弧残余在岛中东部可能出现,并于440~509Ma普遍经历一次变质事件,而岛北西则出现中元古代花岗质岩,因而我们认为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是劳伧大陆南缘西延部分,而岛东南部更可能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部边缘。研究结果还暗示,中新元古代石碌群可能产于陆-陆碰撞有关的前陆盆地,而早古生代火山-碎屑沉积岩可能产于洋内弧相关的环境,因而晚前寒武纪以来海南岛大地构造环境具有由被动大陆边缘经裂谷向活动大陆边缘演化的特点。
- 许德如马驰李鹏春夏斌张玉泉
- 关键词:SHRIMP锆石U-PB年龄
-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一个IOCG型层控式夕卡岩矿床?
- 本文首先介绍了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背景,分析了其矿床地质特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石碌铁一钻一铜(金)多金属矿床明显受层位(石碌群第六层)、岩性(镁质夕卡岩)及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面理)等严格控制...
- 许德如肖勇马驰侯威蔡周荣符启基王力
- 关键词:夕卡岩矿床地质特征
- 文献传递
- 海南岛北西部邦溪地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源区及构造环境暗示
- <正>海南岛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矿物、地球化学成分与源区岩性质和沉积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表明,所研究的岩石主要碎屑矿物由石英、绿泥石(Si: 5.8-6.2 a.p.f.u、Mg/Mg+Fe:~0...
- 许德如马驰Nonna Bakun-Czubarow李鹏春夏斌张玉泉
- 文献传递
- 湘东地区金矿床矿化年龄的测定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 文章对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东部地区主要金矿床开展了成矿年龄测定和硫同位素分析.获得该区黄金洞和大洞金矿床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2±13)Ma和(70±1.3)Ma;同时获得黄金洞矿床矿脉硫化物δ...
- 许德如马驰陈广浩夏斌王核陈衍景
- 关键词: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矿化年龄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特点
- 文献传递
-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4
- 2006年
-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原岩可能包括辉长岩(粗粒的斜长角闪岩)、辉长-辉绿岩(中细粒和中粗粒的斜长角闪岩)和枕状熔岩(细粒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由于受多期变质和蚀变作用的影响,组成这些岩石的多数矿物如角闪石、斜长石和绿泥石等常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世代。角闪石环带矿物化学分析表明,从核到边,钛、铝、(钠+钾)含量增长,反映了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的进变质演化过程;相反,角闪石环带从核部到边部钛、铝和钾+钠含量降低,则暗示温度和压力同时降低而进入另一个退变质演化阶段。所获得的 Sm-Nd 全岩及角闪石的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28±12 Ma、Rb-Sr 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8±6.2 Ma和344±11Ma。根据角闪石环带、矿物共生组合、微结构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的半定量计算和同位素定年,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可能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527~450 Ma)可能记录了与洋底变质作用有关的(亚)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条件,早期的阳起石、钙质角闪石及镁铁质角闪石残余核为该阶段的产物;第二阶段(~330~240 Ma)进变质作用达到高峰的P=~0.9 GPa、T=~700℃,显示了过渡的高角闪石相-麻粒岩相变质条件。广泛的剪切变形及韭闪质普通角闪石-韭闪石边是该阶段的产物;第三阶段(~130 Ma~90 Ma)显示一个绿片岩相变质条件(P=~0.1~0.3 GPa、7=~300~400℃),可能与区域/热接触变质有关。因而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演化显示了一个逆时针 P-T-t 轨迹,最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裂解及洋壳化和随后的年轻洋壳消亡、陆(华南大陆)-陆(印支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 许德如夏斌Nonna Bakun-Czubarow马驰李鹏春Robert Bachlinskl陈广浩
-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一个IOCG型层控式夕卡岩矿床?被引量:9
- 2007年
- 1 成矿构造背景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海南岛五指山褶皱带的西段(汪啸风等,1991).矿区及近外围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长城系抱板群、蓟县-青白口系石碌群、震旦系石灰顶组、志留系空列村组、石炭系南好组-青天峡组、二叠系峨查组-鹅顶组、南龙组等(汪啸风等,1991;许德如等,2007).区内侵入岩主要出露有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区域构造主要发育近EW向的昌江一琼海构造带、NWW向的褶皱构造及NW向、NE向和近SN向断裂构造.……
- 许德如肖勇肖勇马驰蔡周荣蔡周荣符启基
- 南海形成演化综合模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 2007年
-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中最大海盆之一,这里构造运动频繁,多种构造相互叠加,其形成演化过程非常复杂。许多学者对南海的成因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弧后扩张模式、地幔上涌模式、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出模式、海底扩张模式和陆缘扩张模式。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成因模式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可以相互兼容而统一于南海的形成演化中,把多种成因模式综合起来才能更合理地解释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
- 符启基蔡周荣马驰
- 海南岛北西部邦溪地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源区及构造环境暗示被引量:24
- 2007年
- 海南岛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矿物、地球化学成分与源区岩性质和沉积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表明,所研究的岩石主要碎屑矿物由石英、绿泥石(Si:5.8~6.2a.p.f.u.、Mg/(Mg+Fe):~0.45)和白色云母(Si:6.2~6.8a.p.f.u.、Al:4.5~5.7a.p.f.u.)组成,含少量的长石(主要为钾长石)、黑云母(Mg/(Mg+Fe)=0.43、TiO_2=0.01%)和磷灰石等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上,这些岩石普遍具有高SiO_2含量(Al_2O_3/SiO_2=0.07~0.19)、相对高的K_2O/Na_2O比值(1.25~14.71)和高的FeO_(total)+MgO含量(普遍大于5%,最高达11.5%),但微量元素(含REE)含量普遍低于PAAS(NASC),且REE分布模式显示LREE富集((La/Yb)N=6.1~12.5)、Eu负异常或弱负异常(δEu=0.57~0.86)。高的前交代CIA(~84)和PIA(~85)指数、A-CN-K分布模式以及可变的Th/U(2.9~25)比值还说明源区已经历强烈的化学和机械风化作用。低的Ce/Pb比值(2.1~2.8)则反映海南岛早古生代地壳已经历过Pb的富集事件。结合矿物化学成分和区域地质对比,研究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源区主要由变质的岩浆弧花岗闪长岩和弧长英质火山岩组成,少量的铁镁质成分不能排除,因而暗示一个从活动大陆边缘到被动大陆边缘的过渡性沉积构造环境。同时,推测海南岛在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可能分别存在一次俯冲增生-碰撞造山事件;海南岛(可能包括华夏地块)应于晚奥陶世后才脱离东冈瓦纳大陆的澳大利亚边缘。
- 许德如马驰B.C.Nonna李鹏春夏斌张玉泉
- 关键词:奥陶纪矿物化学地球化学
- 海南石碌钴铜矿床构造变形、流体活动特征及与成矿作用关系
- 位于海南省昌江县的石碌钴铜矿床属于资源危机型矿山,围绕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开展接替资源找矿研究工作已势在必行。本论文全面研究了昌江石碌钴铜矿床的矿床地质、构造变形和流体活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一控矿规律,并与类似的矿床做了对比研...
- 马驰
- 关键词:矿床地质流体活动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