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爱军

作品数:163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7篇动脉
  • 67篇动脉粥样硬化
  • 45篇卒中
  • 38篇脑梗
  • 37篇脑梗死
  • 37篇梗死
  • 36篇大动脉
  • 36篇大动脉粥样硬...
  • 31篇多态
  • 30篇多态性
  • 30篇基因
  • 27篇缺血
  • 27篇脑卒中
  • 25篇血浆
  • 24篇基因多态性
  • 23篇蛋白
  • 21篇血性
  • 15篇脑动脉
  • 15篇脑动脉粥样硬...
  • 13篇帕金森

机构

  • 84篇青岛大学
  • 67篇青岛大学医学...
  • 17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山东铝业公司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海阳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162篇马爱军
  • 135篇潘旭东
  • 56篇王琨
  • 29篇杨淑娜
  • 28篇庞萌
  • 27篇王源
  • 24篇张璋
  • 17篇张本恕
  • 16篇吴梅
  • 15篇姜雪松
  • 15篇韩莹
  • 14篇周润泽
  • 14篇伊朋
  • 14篇李翠玲
  • 14篇范凌燕
  • 13篇王婷
  • 13篇王兰
  • 12篇徐翔
  • 10篇宋双
  • 10篇肖星

传媒

  • 1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0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青岛大学学报...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5篇临床医学进展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2014`中...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3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0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34篇2016
  • 18篇2015
  • 19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Akt/mTOR/p70S6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自噬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自噬和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UVECs分为oxLDL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00 μg/ml oxLDL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在培养6 h和12 h后收集细胞。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和p62 mRNA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p62、p-Akt/Akt、p-mTOR/mTOR和p-p70S6K/p70S6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组细胞内的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P〈0.05),LC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此外,oxLDL处理组Akt、mTOR、p70S6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但Akt、mTOR和p70S6K总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oxLDL可通过抑制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诱导HUVECs自噬。
李婷杨绍楠马爱军潘旭东王琨张兆志王源
关键词: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型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潘旭东马爱军刘冰李玉明王琨刘焕虎李海峰张栩刘宗超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世界范围引起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为第三位致死因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0﹪~80﹪,致残率占第一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成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大...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临床分型
自发性椎动脉夹层:青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马爱军潘旭东王琨
微栓子信号在评价抗血小板药治疗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监测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药或抗血小板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中的价值。方法行MES监测的急性颈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MES阳性者随机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和双联抗血小板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组(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MES。结果在60例急性颈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13例(21.7%)MEs阳性,其中分别有6例和7例随机分入双联抗血小板组和双联抗血小板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组。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既件卒中史等构成比以及年龄、发病至微栓子监测时间、发病至药物干预时间等均无显著差异。双联抗血小板组与双联抗血小板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组治疗前微栓子数量分别为(8.83±1.17)和(9.00±1.83)个/h,无显著差异(P=0.851);治疗第2天和第7天,双联抗血小板组微栓子数量分别为(4.17±1.47)和(2.17±0.75)个/h,分别显著多于双联抗血小板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组的(1.43±0.976)(P=0.002)和(0.71±0.488)个/h(P=0.003)。随访8d,两组均无缺血事件发生。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均可减少MES,但后者MES数量减少更为显著。但由于例数较少,这一结论尚需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MES监测在评价抗血小板药或抗血小板药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中有一定的价值。
王遐潘旭东马爱军张静静王琨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血发作短暂性COA还原酶抑制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相关
目的:MMP3在动脉硬化斑块中基质蛋白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与MMP3基因多态性相关。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MMP3的3个功能性多态性位点及单倍型与中国汉族人LAA、SOA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
马爱军范凌燕潘旭东王琨韩莹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性
阿托伐他汀对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作用。方法:36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他汀组)。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并做假...
潘旭东吴梅孙清琳杨绍楠马爱军王婷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小鼠NF-ΚB
脑缺血患者微栓子检测与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脑缺血患者微栓子与黏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8例研究对象,其中68例为发病72h内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TCD检测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分为MES阳性组(19例)和MES阴性组(49例);对照组40例,无脑梗死或脑缺血发作病史,且无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结果MES阳性组sICAM-1、sVCAM-1水平高于MES阴性组(P<0.05);MES阳性组、MES阴性组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黏附分子参与了脑缺血的损伤过程,且与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微栓子和黏附分子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隋艳玲潘旭东马爱军伊帅王琨
关键词:脑缺血微栓子信号黏附分子
半乳糖凝集素-3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程度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程度及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TOAST病因分型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LAA型脑卒中患者105例,小动脉闭塞(SAO)型脑卒中患者50例,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33例,同期健康对照者60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同时将LAA组患者按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30)、双支病变组(n=30)、多支病变组(n=45),比较3个亚组问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观察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程度的相关性。并对LAA组患者随访3个月,结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啦线评估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对LAA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在LAA组[(13.64±3.08)ng/m1]显著高于SAO组[(12.20±2.88)ng/ml]及对照组[(11.89±2.9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0、3.617,P=0.006、0.000);在无症状狭窄组[(13.94±2.89)ng/ml]显著高于SAO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5、3.238,P=0.009、0.002),而在LAA组与无症状狭窄组、SAO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LAA组,多支病变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15.02±2.94)ng/m1]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13.47±2.88)ng/ml]、单支病变组[(11.73±2.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5.080,P=0.027、0.000);双支病变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t=2.532,P=0.014)。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程度及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3、0.629,P=0.000、0.000)。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10.726—0.89
卢克红潘旭东马爱军孙菲刘永胜刘梦蕙刘伟伟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预后
tmiR-146a/b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微小RNA-146a (miR-146a)、miR-146b及NF-kB信号通路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miR-146a及miR-146b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取...
潘旭东王婷马爱军杨绍楠孙清琳吴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NF-ΚB
TRAIL及其受体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相关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骨保护素(OPG)、死亡受体5(DR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脑梗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按...
潘旭东庞萌马爱军张璋杨淑娜仲倩维
关键词:TRAIL脑梗死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