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牙本质
  • 1篇牙本质粘接
  • 1篇乙烯
  • 1篇粘接
  • 1篇乳牙
  • 1篇树脂
  • 1篇酸蚀
  • 1篇酸蚀剂
  • 1篇组蛋白
  • 1篇组蛋白甲基化
  • 1篇吡咯
  • 1篇吡咯烷
  • 1篇吡咯烷酮
  • 1篇微拉伸
  • 1篇微渗漏
  • 1篇金属蛋白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马平
  • 2篇杨东梅
  • 1篇丁宁
  • 1篇范志朋
  • 1篇余湜
  • 1篇张祖太
  • 1篇马玉实

传媒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端粒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端粒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活性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将端粒酶催化亚基转染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以转染空白质粒作对照组。采用Realtime-PCR检测端粒酶过表达后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基因族的主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端粒酶催化亚基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主要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结论:端粒酶具有抑制组蛋白的甲基化,使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的作用。
余湜马玉实马平范志朋杨东梅
不同类型大块树脂固化深度、硬度及对乳牙微渗漏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3种类型大块树脂的固化深度、硬度及应用于乳牙的微渗漏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照组为A组(常用复合树脂Filtek^(TM)Z350 XT)和B组(树脂复合体BeautifilⅡ);大块树脂组分别为C组(高黏型Filtek^(TM)Bulk Fill)、D组(黏度可变型SonicFill 2)和E组(低黏型SDR®flow+)。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固化后微观形貌;制备各组树脂固化试件(每组6个),显微硬度计测量各组试件表层及不同深度的维氏硬度值并计算固化深度;分别用各组树脂充填离体乳磨牙(每组5颗),切片、老化、银离子染色、显影,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标本微渗漏情况,对5组银离子渗漏占比评定分级,采用了Jonckheere-Terpstra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C组填料颗粒呈球形且分布均匀;B、D和E组填料颗粒为多角形且分布不均匀。A、B、C、D、E组表面硬度分别为(84.97±6.30)、(65.04±5.95)、(57.80±1.18)、(60.77±2.34)、(33.32±1.83)MPa,A组硬度最高,E组硬度最低,A、E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硬度相似,3组间总体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和E组的固化深度分别为2.6、3.4、5.8、3.8和7.8 mm。E组微渗漏最严重[0级占2%(1/50)、1级占22%(11/50)、2级占30%(15/50)、3级占24%(12/50)、4级占22%(11/50)],其微渗漏分级分布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微渗漏分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型和黏度可变型大块树脂硬度和微渗漏与树脂复合体相似,固化深度更大,可作为乳牙充填的一种选择。
马鸿翼丁宁马平杨东梅
关键词:复合树脂类乳牙微渗漏
含聚乙烯吡咯烷酮酸蚀剂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
引言:传统的磷酸酸蚀剂在去除玷污层的同时导致了牙本质的过度脱矿,是牙本质粘接修复体远期稳定性不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希望利用含聚乙烯吡咯烷酮酸蚀剂在处理牙本质时减少牙本质的脱矿和提高牙本质的粘接性能。材料和方法:本研究设计...
马平王耀鑫张祖太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牙本质粘接微拉伸基质金属蛋白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