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孟龙

作品数:37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西汉
  • 13篇汉简
  • 12篇张家山汉简
  • 9篇律令
  • 9篇二年律令
  • 8篇政区
  • 8篇《二年律令·...
  • 6篇政区地理
  • 4篇地理分布
  • 4篇地望
  • 4篇秦封泥
  • 4篇考辨
  • 4篇封泥
  • 4篇出土
  • 4篇出土文献
  • 3篇地理志
  • 3篇地名
  • 3篇秦汉
  • 3篇吕后
  • 3篇铭文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作者

  • 36篇马孟龙
  • 1篇阎爱民
  • 1篇何慕
  • 1篇郝红霞
  • 1篇蒋文

传媒

  • 7篇中国历史地理...
  • 3篇历史研究
  • 2篇四川文物
  • 2篇中国史研究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出土文献
  • 1篇文物世界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文物
  • 1篇民族研究
  • 1篇考古
  • 1篇史学月刊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敦煌研究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丹东师专学报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历史地理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金文“杜宜”考识——兼谈汉代铜器铭文的宫名“省写”现象被引量:3
2011年
容庚《汉金文录》卷一著录有两件汉代“杜鼎”,两鼎器盖各有两组刻铭,现将两鼎器盖铭文转录如下:
郝红霞马孟龙
关键词:铜器铭文汉代金文容庚
谈张家山汉简《秩律》简452之“襄城”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9年
学界普遍认为张家山汉简《秩律》简452之"襄城"乃《汉书·地理志》上郡襄洛县之讹误。本文结合秦国上郡兵器铭文、赵国尖足布币铭文,指出战国后期秦国上郡辖有襄城县,秦封泥所见"襄城"亦即此地。上郡襄城县地处今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与《汉书·地理志》上郡襄洛县没有任何关系。
蒋文马孟龙
关键词:秦封泥
穆克登查边与《皇舆全览图》编绘——兼对穆克登“审视碑”初立位置的考辨被引量:12
2009年
康熙年间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的长白山查边活动,是东北边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学界的研究多注重查边定界活动,忽视了穆克登此行的另一项使命——为《皇舆全览图》的编绘进行实地勘测。而完成《皇舆全览图》东北舆图测绘工作,则是康熙帝两次派遣穆克登前往长白山区的重要原因。穆克登的查边过程是定界、绘图同时进行,所以此次划定边界的勘界成果便保留在《皇舆全览图》中。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穆克登查边与编绘《皇舆全览图》的关系,结合舆图资料和中朝双方文献记载,对穆克登"审视碑"初立位置做重新探研。
马孟龙
汉初侯国制度创立新论
2023年
西汉初年的列侯制度继承自秦,列侯属军功食邑贵族,仅有“食邑”而无“侯国”。汉文帝二年始创侯国制度,列侯在封地拥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彻底摆脱军功贵族身分,正式跻身“诸侯”之列。这是西汉军功爵制、封建制度的重要变革。汉文帝名义上提升列侯身分地位,实质是借“诸侯治民”原则,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从而瓦解盘踞长安的功臣集团。随着侯国制度的推行,功臣前往封地居住,受到朝廷严密监控,丧失干预朝政的实力,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
马孟龙
关键词:封建制度军功爵制
松柏汉墓35号木牍侯国问题初探被引量:7
2011年
新近公布的荆州纪南松柏汉墓35号木牍是研究西汉南郡政区地理的重要材料,同时木牍文书所涉侯国也反映出汉代侯国制度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结合传世文献及考古材料,着重分析木牍文书所涉轪侯国、襄平侯中庐、便侯国相关问题,提出轪侯国地望可明确在今河南光山县境;汉初轪侯国地处中央直辖区域,并不在淮南国境内;西汉早期衡山郡北界在大别山一线,景帝以后衡山国始有大别山以北地;木牍文书中"襄平侯中庐"这一特殊书写格式实为西汉"侯国别邑"制度的反映;而文书中的南郡便侯国是侯国迁徙后的结果,已非初封所在。
马孟龙
关键词:政区沿革
《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非“宣春”之讹误
2012年
洛阳大学文物馆所藏一件西汉铜鼎见有"宣春"刻铭,有学者认为"宣春"与《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县有关,《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当据铜鼎改正为"宣春"。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字资料,指出《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并非讹误,铜鼎刻铭"宣春"之涵义当另作探讨。
马孟龙
关键词:《汉书·地理志》
东郡之置与汉初关东控御政策被引量:1
2021年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显示,吕后称制之初,将刘邦罢废之东郡收归中央。此举乃是对历史上秦国利用东郡地缘优势压制六国之军事经验的借鉴。吕后时代,东郡成为中央推行一系列地缘控制政策的战略基点:通过控制东郡,既阻断关东王国合纵的地理基础,又对齐、赵、梁等国构成军事压制,实现了对关东刘氏诸国的扼控,扭转了称制之初的不利局面;更以东郡为基础,通过分封诸吕、吕后孙,使血缘与地缘紧密结合,实现了对刘邦构建封建体系的改造,以适应吕氏执政需要。利用东郡控御王国和改组封建体系的做法,被文帝继承,成为吕后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
马孟龙
关键词:吕后二年律令地缘政治
西汉归德、中阳、西都地望新考--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为中心被引量:1
2020年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完整记载了西汉初年中央直辖县邑名目,是研究西汉政区地理的重要资料。以往学界主要利用《秩律》复原西汉初年郡县二级行政建制,忽视了其在秦汉城邑定位上的价值。参照《二年律令·秩律》可以对汉代3个县邑方位进行重新定位:归德县在今陕西省吴起县楼房坪乡,中阳县应为今陕西省神木县喇嘛河古城,西都县应为今陕西省府谷县郝家圪台古城。在未来的秦汉城邑定位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二年律令·秩律》的学术价值。
马孟龙
关键词: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
西汉梁国封域变迁研究(附济阴郡)被引量:5
2013年
西汉梁国封域变化以景帝中六年为分界。景帝中六年以前,梁国封域的变化与梁王、汉廷间的亲疏程度紧密相关。刘恢为高帝亲子,故初封时得到益封东郡的优遇。高后称制后,刘恢与吕氏关系疏远,梁国所辖之东郡被汉廷收回。梁孝王刘武为景帝亲弟,在位期间得到景帝的益封,梁国封域大大拓展。高帝至景帝初期,梁国封域呈现出不断拓展的趋势。景帝中六年,朝廷推行"众建诸侯"的策略,析梁国为五国。武帝、成帝又以"推恩令"和"借罪削地"的形式削夺梁国封地,至绥和年间梁国仅余有三县。景帝中六年以后,梁国封域呈不断缩小的趋势。济阴郡为景帝中六年从梁国中析置。此后济阴郡时而为王国,时而为汉郡。明晰梁国封域变迁,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西汉政区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附带解决西汉人口史、西汉制度史研究的某些问题。
马孟龙
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秩律》残简相关问题阐释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对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出土的一支残简进行分析,指出该简的内容为《秩律》六百石秩级律文。残简记录的"临洮"、"羌道",可以弥补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秩律》的文字残缺。与二四七号汉墓《秩律》相比,三三六号汉墓《秩律》的县名排序更为规整,可能更接近朝廷正式颁定的《秩律》原貌。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出土的十五种汉律除《秩律》以外,还包括《盗律》、《朝律》、《具律》、《贼律》、《兴律》五种律文。
马孟龙
关键词:出土文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