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业新 作品数:283 被引量:979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哲学宗教 建筑科学 更多>>
多中心应用两种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18个医院ASD封堵治疗患者2108例,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和指导封堵治疗的不同,分为TEE组和TTE组。其中TEE组504(男197,女307)例,年龄12—65(28±15)岁;TIE组1604(男621,女983)例,年龄1-70(23±11)岁。结果TEE组和TTE组ASD最大直径为(22±10)mm vs (21±11)mm,所植入封堵器的大小为(26±8)mm vs (27±9)mm,手术技术成功率95.4%vs 95.9%,微-少量残余分流率即刻为13% vs 12%,随访3—6月为2.8%vs 2.9%,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手术操作时间TTE组明显短于TEE组(P〈0.01)。TEE组和TTE组发生心包填塞均为0.6%,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为0.2% vs 0.1%,短暂房室传导阻滞为2.6% vs 1.7%。术后发生阵发性房颤为1.2% vs 1.7%,两组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超声心动图指导ASD封堵术均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无显著差异。但TTE较TEE指导ASD封堵治疗操作更为简便,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张玉顺 马业新 肖建民 马东江 李寰 张军 李军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封堵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型、基因表型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2 2001年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FHCM)致病基因序列及其突变位点的明确 ,以及对基因型与基因表型关系及发病机制的阐释为精确定性的临床诊断和针对高危病人的重点监测和积极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肖建民 马业新 汪道文关键词: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型 基因表型 发病机制 犬在体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犬在体心肌是否存在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方法 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0只开胸犬在体心脏正常及心率减慢状态下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midmyocardium ,Mid)及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单相动作电位 (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 ,测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在心动周期 30 0ms时 ,Epi、Mid及Endo的MAP复极化达到 90 %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90 )分别为 (2 0 8 6 7± 44 37)ms、(2 0 9 17± 38 6 2 )ms、(2 0 3 5 0± 33 84)ms,在体三层心肌MAPD无明显差异 ;心动周期增加至 2 0 0 0ms时 ,三层心肌MAPD呈慢频率依赖性延长 ,Epi、Mid及Endo的MAPD90 分别为 (32 9 90± 31 90 )ms、(36 9 90± 35 0 9)ms、(317 2 0± 40 2 7)ms,其中Mid的MAPD90 延长最为显著 ,与Epi及Endo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犬在体心肌存在明显慢频率依赖性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而Mid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基础。 杨天骄 马业新 肖建民 张存泰 李泱 马杰关键词:在体心肌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在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 ,检测 [3 H] Leu的掺入量和胚胎抗原心房利钠因子 (atrialnatriuret icfactor,ANF)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均能明显增加心肌细胞 [3 H] Leu的掺入量和ANF的表达。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 陈炳华 黄俊 马业新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肥厚 湖北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03例与健康对照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的多态性(英文) 被引量:2 2006年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研究中心,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对象:所选对象均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2002-06/2005-12住院患者及至门诊体检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共203例,汉族,男129例,女74例,平均年龄(65±11)岁,有1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无病变和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43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3例,对照组:共89例,男56例,女33例,汉族,平均年龄(59±9)岁,为本院例行体检的健康人群。确认各组人群之间无血缘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02-06/2005-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包括89例正常健康人,2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结合放射免疫技术、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参与者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及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等。结果:2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89例对照组均参与基因多态性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基因分布频率。①正常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0.213,C等� 万静 马业新 熊世熙 肖建民 任江华 曹茂银 涂欣 涂晋文 田金洲关键词:过氧化物酶类 PPARΓ X综合征与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01年 为比较X综合征和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异同 ,探讨X综合征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 ,选择X综合征患者、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各 12例 ,测定了时域和频域指标 ,分析X综合征的心率变异参数 ,并与冠心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X综合征组和冠心病组各时段心率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X综合征与冠心病对比 ,夜晚RMSSD、清晨LF/HF和VLF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X综合征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现象 ,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心率变异分析可作为观察X综合征自主神经变化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马岚 王琳 王铁锚 马业新 陆再英关键词:X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变异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乳鼠心肌细胞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乳鼠心肌细胞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观察西洛他唑对乳鼠心肌细胞NO影响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再用PI3K及eNOS抑制剂进行干预。检测NO的浓度,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总Akt、磷酸化Akt(p-Akt-Ser473)及总eNOS、磷酸化eNOS(p-eNOS-Ser1177)表达水平。结果:西洛他唑升高心肌细胞NO浓度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的西洛他唑均能升高Akt和eNOS磷酸化水平,但对Akt及eNOS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eNOS抑制剂L-NAME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均能抑制西洛他唑诱导的NO浓度升高,Wortmannin还能阻断西洛他唑诱导的Akt和eNOS的磷酸化。结论:西洛他唑可能激活乳鼠心肌细胞的PI3K-Akt-eNOS信号通路而促进NO的产生。 周名纲 马业新 张新金关键词:西洛他唑 心肌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 (MS)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6 7例MS患者 ,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 (FBG)、血清胰岛素 (FINs)、血脂、纤维蛋白原 (F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尿微量白蛋白 (MAU)。并根据胰岛素抵抗度分为A组 (<2 .5 )、B组 (>2 .5 )。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 (P <0 .0 5 )、Fg(P <0 .0 5 )、甘油三酯 (P <0 .0 1)、FBG(P <0 .0 1)、PAI 1(P <0 .0 1)、FINs(P <0 .0 1)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分析显示IR与甘油三酯、FBG、FINs、PAI 1、MAU、体重指数等呈正相关 ,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MS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肥胖、脂代谢紊乱。 乔平 郭小梅 马业新 谷翔 宋琼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代谢紊乱 PAI-1 代谢综合征 负相关 凝血系统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 (腹主动脉缩窄组 ) ,并设假手术组 (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 )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游离壁同步记录在体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至 10 0 %的时程 (MAPD1 0 0 ) (内膜 191± 19ms,中层 2 44± 2 4m s,外膜 196± 15 ms)均比假手术组 (内膜 170± 18ms,中层 172± 15 ms,外膜 168± 16m s)延长 ,以中层心肌 MAPD1 0 0 的延长最为明显 ;缩窄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65± 10 ms)较对照组 (4± 3 m s)明显增大 (P<0 .0 1)。结论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 肖建民 马业新 付晖 李泱 马洁 杨天娇 徐大文 陆再英关键词:单相动作电位 心肌肥厚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2001年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 3组 ,A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病程 2~ 9h) 13例 ,B组 (病程≤ 3个月 ) 11例 ,C组 (病程 >3个月 ) 13例。A组行直接PTCA ,其余 2组行择期PTCA。结果 :A组 13支血管成功 12支 (92 .3% ) ,发生急性血管闭塞 1例 ;B组 12支血管成功 11支 (91.6 % ) ;C组 14支血管成功 10支 (71.4% )。无并发症发生。共植入支架 2 1个 (5 3.8% )。随访 2~ 2 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急性期及梗死早期PTCA成功率高 ,随着闭塞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 ,但介入治疗仍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 ,且无并发症发生。 许桂枝 马业新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PTCA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