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文杰

作品数:63 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皮瓣
  • 33篇动脉
  • 24篇穿支
  • 22篇外科
  • 19篇创面
  • 15篇手术
  • 13篇外科皮瓣
  • 11篇动脉穿支
  • 11篇外科手术
  • 9篇修复外科
  • 9篇修复外科手术
  • 9篇缺损
  • 9篇胫后
  • 9篇胫后动脉
  • 9篇创面修复
  • 8篇烧伤
  • 7篇皮瓣修复
  • 7篇胫后动脉穿支
  • 6篇动脉蒂
  • 5篇术后

机构

  • 63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3417医院

作者

  • 63篇韩文杰
  • 53篇王达利
  • 43篇魏在荣
  • 36篇孙广峰
  • 35篇王玉明
  • 26篇唐修俊
  • 20篇金文虎
  • 18篇王波
  • 18篇祁建平
  • 17篇曾雪琴
  • 12篇聂开瑜
  • 10篇邵星
  • 9篇程代薇
  • 8篇帅霞
  • 6篇陈世玖
  • 2篇王朝亮
  • 2篇张明君
  • 2篇周信荣
  • 2篇肖尔婵
  • 2篇蔡玉强

传媒

  • 18篇遵义医学院学...
  • 4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贵州医药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医学会...
  • 1篇2010年贵...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8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切取的可行性及其命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采用腓动脉远端穿支蒂小腿外后侧皮瓣修复足部创面18例。术中观察小腿外后侧深筋膜层血管网、穿血管特点,根据血管网特点切取皮瓣...
魏在荣王达利王玉明孙广峰韩文杰金文虎
文献传递
携带皮下穿支血管对五瓣成形术治疗患者四肢蹼状瘢痕挛缩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携带皮下穿支血管对五瓣成形术治疗患者四肢蹼状瘢痕挛缩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23例烧伤后四肢关节部位蹼状瘢痕挛缩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关节伸展度110 ~160°.给予五瓣成形术整复,瘢痕瓣切取中寻找发自肌肉或肌间隔进入瘢痕瓣深筋膜层的穿支血管,结扎瘢痕瓣尖端1/3处影响其移位的穿支血管,保留靠近蒂部2/3处的穿支血管. 结果 术中瘢痕瓣皮下穿支血管的出现率较高,其中腘窝及腋窝处皮下穿支血管出现率较肘部高,五瓣成形中央倒“V”形瓣皮下穿支血管出现率较其他瘢痕瓣高.术后5d,21例患者皮瓣存活;1例患者肘部三角瓣尖端因张力较大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例患者腘窝瘢痕表皮薄,缝线处瘢痕瓣表皮坏死破溃,经换药后愈合.术后20例患者随访2 ~ 20个月,瘢痕瓣色泽、质地好,无关节再次挛缩僵硬,关节伸展度170 ~180°,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结论 对蹼状瘢痕行五瓣成形术整复时携带瘢痕瓣皮下穿支血管,可避免瘢痕瓣尖端坏死,提高瘢痕瓣成活率,优化整复质量.该手术操作较简便、血供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祁建平韩文杰曾雪琴王波
关键词:瘢痕外科皮瓣创面修复穿支血管
低剂量环磷酰胺减轻烧伤早期全身炎症介质综合征发生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对烧伤大鼠全身炎症介质综合征 (SIRS)的控制作用。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动物 ,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制作 5 0 %Ⅲ°烫伤模型 ,实验组于伤后 1小时腹腔内注射低剂量环磷酰胺 (2mg/kg) ,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伤后 2h、3h、6h测量 2组血液及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a)的含量。喂养至动物死亡观察两组动物的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伤后 2小时血液及肝脏内TNF -a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烧伤的空白组 (P <0 0 5 )。实验组伤后 2h、3h、6h血液及肝脏内TNF -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组动物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能够减少烧伤后炎症介质的释放 ,能减轻烧伤后SIRS的发生。
王达利王玉明程代薇陈世玖王波祁建平韩文杰
关键词:低剂量环磷酰胺烧伤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指位法固定
2000年
目的 评价指位固定法对 18指 (15例 )手部屈肌腱Ⅱ区离断伤修复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同期 18指 (16例 )屈肌腱Ⅱ区离断伤修复后未行指位固定法者为对照组。术后 10wk测量两组指总主动活动度 (TAM)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指位固定法有利于鞘管区肌腱修复后功能的恢复。
王波程代薇王达利韩文杰曾雪琴
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手掌侧电烧伤创面
目的报道(足母)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对手掌侧电烧伤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2月,采用(足母)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手掌侧电烧伤创面1 1例,年龄16~48岁。在(足母)趾腹及其近侧跖底设计皮瓣,...
魏在荣王达利王玉明祁建平孙广峰韩文杰曾雪琴
关键词:外科皮瓣烧伤创面修复
文献传递
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4月,30例足远端创面采用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男25例,女5例,年龄17~55岁。第1、2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17例,第3、4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13例。皮瓣大小为4cm×4cm^8cm×7cm。皮瓣蒂长3~6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 2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2cm×1cm坏死,21例获随访,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皮瓣、供区无溃疡发生。结论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可修复足远端创面,手术方法简单、适用、可靠。
魏在荣孙广峰王达利唐修俊王玉明韩文杰
关键词:外科皮瓣足损伤修复外科手术创面修复
小腿中段胫后动脉穿支蒂网状供血组织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
目的探讨小腿中段胫后动脉穿支蒂网状供血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小腿中段胫后动脉穿支蒂网状供血组织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45岁,平均31岁。病程7天...
魏在荣王达利孙广峰唐修俊韩文杰金文虎王玉明
关键词:胫后动脉
文献传递
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肤移植在大面积烧伤早期的应用
2004年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修复,临床上常因供皮区有限而需要反复行植皮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烧伤早期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植皮的开展,使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成活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我科自2001年建立异体皮库以来,应用同种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肤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明显改善了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韩文杰谭静陈世玖王达利
关键词:皮肤移植切痂异体皮移植微粒皮肤移植
烧伤病房12年细菌生态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调查笔者单位烧伤病房 12年来细菌生态学变化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 从 36 9例患者的血培养及创面培养中分离到细菌 4 2 7株 ,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及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①在广泛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而铜绿色假单胞菌略有上升 (后者无统计学意义 ) ,细菌菌种也更趋多样化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而对临床使用较少的亚胺培南耐药率则很低 ,目前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结论 抗生素对临床细菌生态学变化有直接影响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一方面是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增加 ,另一方面是一些以往较少见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率的增加。因此应避免滥用抗生素 ,调整用药方式 ,对亚胺培南应尽量减少非必须的使用 。
程代薇罗志军王达利王波韩文杰
关键词:烧伤细菌生态学耐药性
指背动脉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修复手指创面
目的探讨指背动脉分支蒂网状供血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10月~2009年7月,18例手指创面采用指背动脉分支蒂网状供血皮瓣修复。男12例,女6例,年龄6~60岁。交通伤6例,机器绞伤9例,刀砍伤2例,化...
魏在荣邵星帅霞孙广峰韩文杰王达利王玉明
关键词: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创面修复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