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一萱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药品
  • 7篇药品不良反应
  • 6篇药物
  • 5篇用药
  • 5篇合理用药
  • 4篇安全性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中药
  • 3篇中药注射
  • 3篇中药注射剂
  • 3篇注射剂
  • 3篇临床应用安全...
  • 2篇灯盏
  • 2篇灯盏花
  • 2篇灯盏花素
  • 2篇灯盏花素注射...
  • 2篇毒性
  • 2篇药物毒性
  • 2篇肿瘤

机构

  • 20篇蚌埠市第三人...
  • 2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韩一萱
  • 12篇程军
  • 11篇张士勇
  • 8篇汪龙
  • 5篇王儒强
  • 5篇叶云
  • 5篇朱玲娜
  • 3篇王刚斌
  • 2篇冯燕娴
  • 2篇张士洋
  • 2篇周宁宁
  • 2篇张冠军
  • 1篇李宁
  • 1篇姚立敏
  • 1篇崔佳
  • 1篇李杰
  • 1篇贾玉勤
  • 1篇陈文实
  • 1篇张莉
  • 1篇孟阳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安徽医药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执业药师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6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6年我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可疑药物品种,ADR/ADE临床表现、类型、关联性评价与转归,评价ADR/ADE病例中中药注射剂用药适宜性。结果: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中,≥61岁老年人发生212例(占57.45%),有药物过敏史31例,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33种,发生ADR/ADE的中药注射剂以华蟾素注射液最多。中药注射剂ADR/ADE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23.9%)、用药部位损害(21.7%)、神经系统损害(12.0%)为主。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报告中,超适应证用药38例,超剂量用药11例。结论:中药注射剂ADR/ADE主要由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程军韩一萱张士洋汪龙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被引量:1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2019年3月23日因牙痛自行到药店购买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江西仁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80822,规格:每粒含甲硝唑200 mg,人工牛黄5 mg),口服2粒,随后未再继续使用。2019年3月25患者从颈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弥漫性鲜红色针尖大小猩红热样红斑,密集对称分布,伴皮肤灼热及瘙痒,体温在38.5~39℃之间。患者到附近诊所给予静脉输液(具体药品不详),未见好转,皮疹逐渐增多,持续高热。
程军韩一萱朱玲娜汪龙孟阳
关键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药物毒性
系统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张士勇冯燕娴程军陈文实张士洋王儒强叶云韩一萱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制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的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中医的施治机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曾享有“中药现代化之光”美誉。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事件...
关键词: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药治疗
克唑替尼相关肝损伤研究进展
2023年
克唑替尼是一种作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1(ROS1)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和/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损伤是克唑替尼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多数患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转氨酶水平升高,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致命性肝衰竭;发生机制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过度自噬、氧化应激、过敏反应等有关。克唑替尼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肝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H_(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等。应用克唑替尼前,须对患者肝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暂时(再次使用时减量)或永久停药等措施。
程军韩一萱汪龙朱玲娜
关键词:酶抑制剂药物毒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合格的535例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0∶1;≥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有197例(36.82%)。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占80.37%(430例)。引发ADR最常见的是抗微生物药,有254例(占47.48%);其次是中药制剂,有75例(占14.0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12例(占39.63%);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有164例(占30.65%)。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应不断加强我院医、药、护人员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张士勇程军王儒强韩一萱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我院5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收集到的56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组;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所占比例较大;临床表现多以皮肤黏膜及消化系统损伤居多;静脉给药方式更易发生ADR。结论加强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ADR发生。
姚立敏张开利韩一萱张士勇王儒强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2011-2013年某院革兰阳性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应用相关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消耗量与革兰阳性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降低细菌耐药率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病原菌培养结果、抗菌药物消耗量和细菌耐药率数据,采用软件SPSS 17.0统计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消耗量之间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结果:2011-2013年排名前5位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从2011年255 456 DDD到2013年155 024 DDD,下降39.31%。抗菌药物排名前15位品种剂型均为注射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消耗量在3年中均排在第1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下降趋势,而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与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庆大霉素消耗量呈正相关,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与克林霉素消耗量呈强相关性。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部分细菌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势。
张士勇叶云韩一萱崔佳
关键词:细菌耐药革兰阳性限定日剂量
尼美舒利胶囊致全身性水肿1例被引量:1
2010年
病例:患者,女,54岁,因"腕、膝等多处关节反复发作性疼痛,时有肿胀6年,加剧3天",于2010年1月2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否认药物、食物等过敏史,生命体征正常,无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心肺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RF(+)。
程军张士勇韩一萱
关键词:尼美舒利胶囊全身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反复发作性门诊就诊阳性体征
14例唑来膦酸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唑来膦酸在中国上市以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载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唑来膦酸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14例,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为78岁,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11例,78.6%);不良反应分别涉及全身性损害、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肝胆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唑来膦酸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韩一萱
关键词:唑来膦酸
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80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806份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9.1%(31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3%(749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0.69%(328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9.2%(316例)。结论继续做好并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李杰王儒强张士勇韩一萱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