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建超

作品数:9 被引量:12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抗药
  • 5篇抗药性
  • 4篇杀虫
  • 4篇杀虫剂
  • 4篇库蚊
  • 2篇淡色库蚊
  • 2篇伊蚊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致倦库蚊
  • 2篇三带喙库蚊
  • 2篇化学杀虫剂
  • 1篇稻区
  • 1篇登革热
  • 1篇地理种群
  • 1篇血淋巴
  • 1篇血蜱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有机磷
  • 1篇饲养
  • 1篇拟除虫菊酯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传染病预防控...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作者

  • 9篇靳建超
  • 5篇刘起勇
  • 5篇孟凤霞
  • 2篇吴丹丹
  • 2篇苏建亚
  • 2篇赵帆
  • 2篇马怀雷
  • 1篇高聪芬
  • 1篇宋秀平
  • 1篇张晓越
  • 1篇丁俊
  • 1篇刘京利
  • 1篇吴海霞
  • 1篇李志芳
  • 1篇沈晋良
  • 1篇葛军旗
  • 1篇郑雪松
  • 1篇黄儒婷
  • 1篇孙凡
  • 1篇张真真

传媒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登革热媒介伊蚊和丹东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登革热是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为主要媒介传播的的输入性虫媒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境外病例输入压力较大和白纹伊蚊的高密度和广泛分布,主要引起广东、福建、浙江等东...
靳建超
关键词:登革热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杀虫剂抗药性
文献传递
22种配方驱避剂驱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配方的驱避剂驱蚊效果,筛选效果较好的配方。方法采用实验室(GB/17322.10-1998)和现场的药效测试方法进行效果测试。结果 20种配方的驱避剂中有10种对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有效保护率>80%,平均驱避效果在10h以上;2种现场试验使用配方3组,试验的平均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4.8、4.5、4.8h。结论现场试验效果较实验室效果差,可能由于夏季出汗较多、活动量大,致使驱避剂被擦失或被皮肤吸收等造成。由于实验室试验与现场试验使用的不是同一种配方,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各种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王君赵帆吴丹丹韩颖林杰郭洁马怀雷马英靳建超黄儒婷朱秀文
关键词:驱避剂白纹伊蚊
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测定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感染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后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方法用Hamilton 10μL微量进液器将汉赛巴尔通体菌液悬浮液(浓度为105cfu/μL),通过假头与盾板间缘凹处注入已部分吸血的未交配的长角血蜱成蜱血腔内,在染毒后1 h,6 h,12 h,24 h及48 h后收集长角血蜱的血淋巴,使用南京建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测定其血淋巴中SOD的活性。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收集到的不同时间段的血淋巴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后发现,实验组在感染后48 h内,酶活性一直处在平稳的水平;生理盐水对照组SOD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又降低,在12 h达到(11.1999±1.3248)U/mL,并且与实验组此时间段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6);而在48 h降为最低,与1 h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长角血蜱受到一定浓度的汉赛巴尔通体攻击后,血淋巴SOD酶活性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抑制。
李志芳刘起勇张卫东宋秀平栗冬梅马怀雷赵帆孟凤霞任东升靳建超林杰吴海霞
关键词:汉赛巴尔通体长角血蜱超氧化物歧化酶
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蚊种之一,也是家用杀虫剂的主要控制靶标。为了解其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应用WHO方法,各地在不同时期开展了抗药性监测、调查或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经对发表文献及监测资...
孟凤霞靳建超陈云刘起勇
关键词:抗药性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辽宁省东港市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研究辽宁省东港市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了解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探讨我国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间的抗药性关系,为该蚊的化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高峰期,大量采集野外三带喙库蚊成蚊,用小白鼠供血获得子一代为试虫。用WHO推荐的浸渍法、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50及其95%置信限(95%CI)、成蚊的击倒率和死亡率,比较其抗药性程度。结果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及其95%CI分别为0.002098(0.001575~0.002866)、0.01380(0.01143~0.01664)和0.01651(0.01400~0.01949)mg/L,敌敌畏、双硫磷和杀螟硫磷LC50及其95%CI分别为25.3479(21.4949~28.3828)、48.3763(31.7172~92.4088)和0.1685(0.1085~0.2679)mg/L,仲丁威的LC50及其95%CI为0.2874(0.1803~0.4268)mg/L。与已发表文献的敏感品系比较,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5.3、2.3和3.3倍,对敌敌畏、双硫磷和杀螟硫磷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396.1、40313.6和34.0倍;三带喙库蚊成虫对0.05%溴氰菊酯(接触1h)、0.25%氯菊酯(3h)、1%杀螟硫磷(1h)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5.9%、27.7%和8.2%。结论辽宁省东港市的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有机磷产生了极高抗药性,对拟除虫菊酯处于低抗水平,但是成虫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杀螟硫磷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针对拟除虫菊酯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表现不同。
靳建超孟凤霞苏建亚刘起勇丁俊王树诚陈哲褚发军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抗药性
我国重要蚊虫的杀虫剂抗药性及其对蚊虫控制的影响
是重要的传染病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骚扰性害虫,为了控制蚊虫危害,在我国每年都要使用大量的化学杀虫剂,长期大量的杀虫剂使用,使蚊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将导致蚊虫控制效果下降,杀虫剂使用剂量和控制频次...
孟凤霞靳建超刘起勇陈云任东升
关键词:MOSQUITOINSECTICIDERESISTANCEFACTORMANAGEMENTMOSQUITO
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被引量:33
2010年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0世纪70-90年代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抗性倍数43.2~177.0倍)和有机磷类的三唑磷(238.7~728.1倍)、毒死蜱(31.7~57.8倍)均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且对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的氟虫腈(11.2~24.7倍)和阿维菌素(5.9~7.1倍)也产生了中等或低水平抗性;中抗区的安徽庐江、湖南攸县、江苏高淳种群对三唑磷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03.2~379.0倍),对杀虫单(18.3~48.8倍)和毒死蜱(29.8倍)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4.4倍)和阿维菌素(4.1~4.7倍)为敏感性降低;低抗区除江苏仪征种群对毒死蜱(45.2倍)、安徽和县种群对三唑磷(50.0倍)开始产生高水平抗性外,对其他杀虫剂为敏感-中等水平抗性,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为敏感;敏感区的河南信阳、江苏连云港、四川武胜种群除对个别杀虫剂(如杀虫单)为低水平抗性外,对其他大多数杀虫剂为敏感-敏感性降低。还讨论了按抗性分布的区域性来制定相应的抗性治理方案。
胡君陈文明张真真郑雪松靳建超苏建亚高聪芬沈晋良
关键词:二化螟抗药性抗性治理
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被引量:64
2011年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蚊种之一,也是家用杀虫剂的主要控制靶标。为了解其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应用WHO方法,各地在不同时期开展了抗药性监测、调查或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经对发表文献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综述了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分布和特征,并对影响抗药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对该蚊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抗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和不同区域抗药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孟凤霞靳建超陈云刘起勇
关键词: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化学杀虫剂抗药性影响因素
我国不同地区猫和犬饲养及猫栉首蚤感染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猫、犬的饲养及其猫栉首蚤感染情况,为猫栉首蚤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在北京市、青岛市和云南省部分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调查猫、犬的养殖情况;用体表蚤、游离蚤、蚤卵调查和回顾调查等方法,调查家猫、流浪猫和家犬的猫栉首蚤感染率;用蚤卵调查法研究北京地区猫栉首蚤的季节发生规律。结果 (1)北京市郊区,64.52%~83.87%的农户养犬,平均0.84~1.87只/户,其中69.2%~86.8%的犬为散养;2.94%~6.45%的农户养猫,为散养。青岛市平度农村40.43%的农户养犬,平均0.50只/户,>36.5%的犬为散养。(2)北京市郊区和青岛市农村的猫,猫栉首蚤感染率为100%;而犬的蚤感染率仅为3.85%~19.15%,为人蚤和猫栉首蚤。(3)在北京市郊区,冬季猫栉首蚤产卵量依然较大。结论在我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家犬的养殖量较大,家猫的饲养很少,猫主要以流浪猫形式存在。流浪猫的猫栉首蚤发生普遍,且全年发生;应加强流浪猫的管理,关注猫栉首蚤及其相关人兽共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孟凤霞吴丹丹杨庭祥姜洪荣靳建超刘京利刘起勇孙凡张晓越龚正达葛军旗
关键词:家猫流浪猫家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