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雍生满

作品数:13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宁夏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抑郁
  • 4篇住院
  • 4篇病人
  • 3篇抑郁症
  • 3篇症状
  • 3篇量表
  • 3篇护士
  • 3篇焦虑
  • 2篇心病
  • 2篇药物
  • 2篇住院病人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护理
  • 2篇护士用住院病...
  • 2篇冠心病
  • 2篇观察量表
  • 2篇分裂症
  • 2篇病患
  • 1篇单相抑郁

机构

  • 13篇宁夏精神卫生...
  • 3篇宁夏自治区人...
  • 3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13篇雍生满
  • 4篇刘建国
  • 4篇李赓
  • 3篇曹艳玲
  • 3篇徐卫国
  • 2篇栾红
  • 2篇周保
  • 2篇徐学兵
  • 2篇王丽萍
  • 2篇陶志军
  • 1篇李丽梅
  • 1篇周永玲
  • 1篇尚炳成
  • 1篇席少静
  • 1篇郭承九
  • 1篇徐超
  • 1篇杨巧玲
  • 1篇万晓玮
  • 1篇刘琪
  • 1篇田文珍

传媒

  • 6篇宁夏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学...
  • 1篇中原精神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拉法辛治疗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冠心病(CHD)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HAMA和HAMD(17项)总分值分别大于14和17分判定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的CHD患者共53例,并于第1周末开始服用文拉法辛(最高限量100mgd),于入院时及治疗第1、3、5周末评定HAMA、HAMD和SERS,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安全方面以SERS项目评定为1分或1分以上者具有该方面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治疗4周末,有效率100%;治疗前及治疗后HAMA、HAMD的总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减分率分别为78.36%、80.45%,但仍有16.98%和15.38%分别可能存在轻度的焦虑、抑郁症状。服文拉法辛1周内有56.60%出现副作用,主要是恶心、食欲减退、头昏、头疼和激越、失眠。症状轻微,第2周末副反应基本消失。结论文拉法辛治疗CHD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是安全有效的。
雍生满栾红周保徐卫国刘琪李卿惠
关键词:文拉法辛冠心病焦虑抑郁
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6周。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自知力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社会能力、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兴趣爱好、个人卫生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对照组仅部分因子分有显著改善( P<0.05或0.01);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刘建国雍生满徐学兵张静怡谢平徐超杨巧玲周永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社会功能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有关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对SDS评分>53分的患者进行分类诊断,确定情绪障碍的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可能因素进行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中20.29%的患者符合ICD-10中关于情绪障碍的疾病诊断标准,类型以抑郁焦虑混合状态为最多见,抑郁症次之;Logistic回归进入回归方程的危险因素有性别、病程、并发症数目、糖化血红蛋白,应对方式中的屈服因子和社会支持中的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别是糖尿病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抑郁障碍,因影响预后,需引起重视。
李赓田文珍曹艳玲雍生满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障碍
住院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了解住院冠心病病人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情况。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158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并以年龄60岁为界限,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住院冠心病病人焦虑症状发生率66.5%、69.6%,抑郁症状发生率32.9%、38.0%,焦虑比抑郁症状发生率高,有显著差异(P<0.01);老年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4.38%、87.50%,59.38%、64.06%,非老年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5.32%、58.51%,23.40%、25.5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焦虑和抑郁症状其患病率32.91%、36.71%。结论住院冠心病病人中,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老年冠心病病人尤其突出,特别是焦虑症状。应重视老年冠心病人情绪健康问题。
雍生满周保栾红徐学兵席少静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抑郁
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探讨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发作的不同特征以期能为早期识别双相抑郁提供线索;依据其不同特点进行恰当治疗单相或双相抑郁,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ICD-10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患者148例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57例,对两组患者的家族史、首次抑郁发作年龄、有无诱因、病程、既往抑郁发作史、首次诊断符合率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入组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双相抑郁组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低于单相抑郁组(t=6.27,P<0.01);单相抑郁中有发病诱因者明显多于双相障碍者(χ2=10.16,P<0.01);双相抑郁障碍的总病程长于单相障碍的总病程(t=-8.72,P<0.01);双相抑郁组多次抑郁发作史明显高于单相抑郁组(χ2=6.89,P<0.05);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间明显长于单相抑郁发作(t=9.85,P<0.05);双相抑郁组的首次诊断符合率低于单相抑郁组(χ2=217.32,P<0.01)。双相抑郁中激越、精神运动性迟滞、精神病性症状的表现较单相抑郁突出(χ2=4.56,P<0.01;χ2=3.79,P<0.01;χ2=3.47,P<0.05);单相抑郁患者中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机率明显高于双相抑郁患者(χ2=7.83,P<0.01);双相抑郁共病躯体疾病者明显高于单相抑郁患者(χ2=2.89,P<0.05),而单相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患者高于双相障碍患者(χ2=10.27,P<0.01)。结论起病年龄小,发作常无诱因,多见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及激越以及容易共病焦虑障碍和躯体疾病等特点可为早期识别双相抑郁提供线索。
李赓曹艳玲雍生满
关键词:单相抑郁双相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精神分裂症服氯氮平后脑电图与地形图的改变被引量:1
2000年
将 94例患者服用氯氮平治疗前后自身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服用氯氮平后 2 - 4周、剂量达 2 0 0 - 350mg/d ,EEG异常率为 82 .98% ,EBAM异常率为 92 .55%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其中EEG中以度异常为主 (62 .77% ) ,BEAM以重度异常为主 (61 .70 % ) ;药量增大 (450mg/d以下 ) ,则EEG、BEAM变化不大。提示BEAM更能准确地反映氯氮平引起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的变化。
雍生满王丽萍王锋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脑电地形图
复发性抑郁症自杀未遂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分析复发性抑郁症自杀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6 2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好发于青壮年。主要以复发性抑郁症中的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为主 ,其次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性别、病程及发病住院次数有关。结论 精神病症状主要是妄想、幻觉 。
刘建国雍生满陶志军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
隐匿型抑郁症30例临床分析
2001年
为了解隐匿型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对 30例隐匿型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部病例首诊于综合医院 ,无病人就诊精神科 ,误诊率高 ,误诊时间长 ,病前有一定诱因 ,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和不适感为主 ;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认为隐匿型抑郁是抑郁症的躯体表现形式 ,提高综合医院对本症的诊治水平十分必要。治疗以服用抗抑郁药物为主 。
雍生满郭承九王丽萍
关键词:临床症状
慢性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6例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12个月。于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末起,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除焦虑抑郁因子外,总分、各因子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12个月末,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焦虑抑郁因子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精神病表现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兴趣,延缓精神衰退,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对其治疗和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刘建国雍生满陶志军
关键词:慢性精神病综合护理简明精神病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病理心理学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为了解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特征、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等心理学相关因素的特征;探讨这些心理学相关因素与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关系及各相关因素间的作用方式。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中抑郁症、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组(共病组)。分别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防御机制问卷、功能失调性认知问卷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间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总分或因子,与抑郁共病焦虑障碍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患者在功能失调性认知、应对方式和防御机制等心理特征与单纯抑郁症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特异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脆弱性、强制性、寻求赞许、幻想、隔离等因子对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机制有解释作用。结论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是比单纯抑郁症更严重的一种临床状态;功能失调性认知与消极的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相互作用导致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发生。
李赓曹艳玲李丽梅万晓玮雍生满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障碍病理心理学共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