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
-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抑郁药物引发转相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一)转相率及其在不同类型抑郁症中的差异
- 本文调查了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转躁,尤以双相障碍病人为明显。
- 金卫东李宁陈炯王鹤秋邢葆平唐贤祥陈虹马永春陈震徐乐平
-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临床流行病学抑郁症
- 文献传递
- 双相与单相抑郁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遗传史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金卫东马永春王鹤秋陈虹王佩蓉陈炯唐贤祥陈震
-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障碍双相遗传史META分析
- 我国精神科医生关于双相抑郁认识的调查
- 2006年
- 目的了解我国精神科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认识水平。方法自编与双相有关的因素评价表让全国各地的专科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结果调查信回收率70%,有56位医生回答了全部问题。医生认为,双相家族史、素质特点、某些症状以及症状特点、发病年龄早、女性等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结论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认识全面。
- 金卫东马永春陈虹童振华陈震唐贤祥
- 关键词:精神科医生双相障碍问卷调查
- 奥氮平与氯氮平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 3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或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 78例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 (奥氮平联合心境稳定剂组 ) 38例和对照组 (氯氮平联合心境稳定剂组 ) 4 0例 ,分别进行 6w的治疗和观察 ,并于入组时和治疗第 1、2、4、6w末应用BRMS各评定 1次 ,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 ,以Beck -Rafaelsen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 6w末躁狂症状均有显著性改善 ,有效率分别为 94 .7%和 92 .5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奥氮平是一种有效的抗躁狂药物 。
- 陈虹金卫东刘忠纯邱德胜马永春沈莹李冰凌王素珍王鹤秋倪建良
- 关键词:奥氮平氯氮平心境稳定剂躁狂症
- 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躯体疾病会诊资料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精神病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疾病,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可以导致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对自身患有躯体疾病缺乏主诉,极易延误病情,导致发生严重躯体疾病而要求会诊。我们通过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躯体疾病的会诊情况,分析其患病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质量。我们对2007—2009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躯体疾病后会诊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 王鹤秋许本键任志斌陈虹
-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长期服用康复质量
- 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生活技能训练研究
- 姜杨徐瑾张荣军俞连红毛红云王鹤秋陈虹徐方忠金琳珍童振华
- 在精神医学领域,主要是那些呈慢性病程的高复发率,高效致残率的精神障碍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病人。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前社会生活阅历贫乏;阴性症状导致人际关系障碍;缺乏解决问题的技能;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情...
- 关键词:
- 关键词:康复训练中西医结合治疗
- 我国部分精神科医生关于抗抑郁治疗与转躁认识的初步调查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抗抑郁药物与躁狂转化的认识。方法 自编与双相抑郁治疗有关的因素评价表让全国各地的专科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结果 调查信回收率 70 % ,有 5 6位医生回答了全部问题。医生认为 ,使用抗抑郁药物 (94 6 % )、联合多种抗抑郁药物(6 4 2 % )、不同时应用心境稳定剂 (5 0 9% )与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引发躁狂有关。结论 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药物引起躁狂发作的认识比较全面。
- 金卫东马永春邢葆平陈虹童振华陈震唐贤祥
- 关键词:精神科医生抗抑郁治疗抗抑郁药物双相抑郁
- 精神分裂症诊断概念的演进 从Kraepiline——CCMD-3
- 不论临床诊断,还是司法鉴定,误诊、漏诊、诊断意见不一致等等争议最多的首推精神分裂症, 究其原因一是对精神症状的不同认识与评价;二是对精神分裂症概念的不同理解;三是精神分裂症不同疾病阶段,临床相的复杂多变,四是多种类型边缘...
- 陈震陈虹
- 文献传递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对照研究
- 李晓一邢葆平吴皓金卫东劳群陈杏丽陈虹徐方忠章迎春
- 关于精神分裂症出现非暴力性骨折的原因,各方面报告不同,可能原因有:吸烟多,运动少,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有关。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低于正常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会导致泌乳素变化,引起骨质疏松,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 关键词: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治疗抗精神病药
-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骨密度变化的病例对照研究(英文)被引量:12
- 2011年
- 背景长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尚不清楚。假设长期利培酮治疗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有不利影响。方法 2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1年的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6、12月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以T值来表示。设立32例年龄、性别和种族匹配的健康对照,于入组时和1年后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基线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年龄、性别以及骨密度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利培酮治疗12个月的精神分裂症组的骨密度降低(F=15.21,P<0.001)。精神分裂症组利培酮治疗的前6个月内骨密度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在利培酮治疗的后6个月内骨密度显著下降。在20例完成12个月利培酮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1例(5%)和8例(40%)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标准。结论长期的利培酮治疗可能会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这种骨密度变化在治疗6个月后最明显。因此,少于1年的随访往往无法发现这种与抗精神病药治疗相关的骨密度变化。
- 李晓一陈虹陈杏丽徐方忠邢葆平
-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骨密度